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探讨
胡行衍
身份证号码:445381199503317811
造价预结算审核包括预算审核与结算审核两个部分,通常采用全过程控制的方式,不仅在事前进行详细的审核分析,事中严格监管,事后也要审核总结,采用动态化的控制手段,使工程成本更加合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工程的造价预结算审核效率有所提升,结算审核期限得到规范,通常可以在承包方提交材料后的6 个月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且实施“无争议议价”先行支付机制,有效防范了结算拖延的情况。此外,结算规格不断革新完善,实现了“签字即生效”,也规范了承包人“拒绝权”。在技术上,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利用自动预结算审核系统,使审核效率和精度更高。虽然造价预结算审核水平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人员素质参差、投标报价问题和现场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工程管理的要求,采取有效地改进与优化对策。
一、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一)控制成本,防范经济风险
在项目招标阶段,严格审核设计概算与施工图和预算,能够为预算编制提供更多依据,使编制更加合理准确,有效控制预算,使其在批准投资估算的范围内。从项目整体来说,有效的预算控制,对成本控制有很大帮助。在预算合理的情况下,成本也不会过度增长。在结算审核方面,也就是在竣工后审核竣工结算书,旨在确定实际工程量、套用单价、费用计取等是否与合同要求以及政策规范相符。该环节是项目投资的重要控制环节,能够有效避免“高估冒算”的情况,是工程款真实反映工程价值[1]。在预结算审核中,采用全过程控制的方式,能够动态管控工程成本,通过审核发现偏差风险,然后进行调整与管理,使成本在可控范围内。
与此同时,通过严格的审核,可以将虚报、多算的工程量剔除,避免超规格的单价和费用,使建设资金利用率提升,进而获得更多投资收益,避免项目出现超支风险。工程项目如果建立了严格的审核程序,则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项目中的漏洞问题,便于尽快采取预防和管理措施,保障资产安全。
(二)维护合同,规范工程管理
有效的预算审核能够确保招标控价,或者使合同价格更加合理。在项目合同签订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合同的公平性,通过加强预算审核,能够有效维护投资利益,并且为投标人提供详细的投标依据,进而为工程合同奠定基础。结算审核则将合同条款作为重要依据,同时分析招标文件、竣工图纸等资料文件,合同双方将其作为最终价款结算依据,符合法律规范,所以能够有效避免支付超额款项的情况,也能维护承包商的利益,使其获得符合规范和约定的工程价款,杜绝恶意拖欠、压价等情况。
从工程管理的角度来说,通过有效的造价预结算审核,有助于优化工程设计,使设计问题能够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从源头上进行项目优化。同时也有助于实施全过程管理,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一旦发现工程量记录不准、签证手续缺失等情况,会尽快进行调整,使工程建设流程更加规范。
(三)积累数据,促进行业发展
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过程中,审核人员会收集海量数据信息,包括材料价格、措施费用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核实与分析,不仅有助于审核,也能丰富工程管理信息和行业市场信息[2]。在地方定额更新时,可以将这些数据作为依据,或者造价指标设定、信息价调整时,都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所以这些信息有助于政府宏观决策,为后续项目的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编制等工作提供更加详尽的参考数据,使行业数据更加真实全面,对行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工程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人员素质参差
在审核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影响审核质量。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很多工程都存在审核人员素质参差的问题。在实际审核中,一些建设单位管理不到位,缺少足够的造价控制意识,施工单位则在利益的驱动下,可能出现故意高报结算的情况,或者将不良资料隐瞒,影响审核结果[3]。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制度体系不完善,对定额系数的要求不够明确,所以审核依据欠缺影响审核结果。还有很多审核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并没有准确认识定额、计价规范等内容,造成审核中存在错误或漏洞。还有一些工程的审核人员现场经验不足,无法第一时间判断虚假签证,很多隐蔽工程问题也难以发觉。
(二)投标报价问题
在投标报价阶段,很多工程缺少详细准确的编制依据,所以预算定额不够完善,主要参考国家预支定额,对工程实际的分析不足,所以编制不符合工程真实情况,影响报价准确性。不仅如此,很多建筑企业缺少风险防范意识,在投标阶段侧重提升中标率,所以盲目报价,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造成很多风险没有及时发现。此外,在合同较订过程中,缺少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制度规范,企业虽然会派遣专员进行报价,但对投标文件的分析不够彻底,所以报价编制存在偏差。一些企业甚至中标后直接签订合同,缺少交底环节,容易引发风险。
(三)现场管理漏洞
在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中,现场管理会直接影响审核质量。但很多施工方并没有认识到审核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审核比较随意。在实际管理中,往往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作为关键内容,并不重视造价预结算审核,所以部门之间缺少相应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如此,施工单位对工期、材料等变更问题把控不足,相关资料收集不齐,无法为审核提供详细依据。此外,审核体系不健全,施工单位预算部门负责投标报价,内部预算人员负责预结算,现场则重点开展质量管理,造成造价预结算审核无法有序落实,且责任划分不够清晰,难以把控审核质量。
三、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工程管理中的应
(一)强化审核认识,培养专业人才
在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过程中,为提升审核的质量与效率,必须先提升各方对审核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选拔优秀的审核人才,建立专业的审核团队。首先,明确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核心价值,并且树立全过程审核理念。重点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审核,确认内容是否准确,检查定额套用是否合理[4]。在施工阶段,采用动态跟踪的方式,实时掌握变更签证的情况,并且存储完整的资料文件。阶段,详细核对各项资料,包括竣工图、验收记录等,杜绝高估冒算的情况。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审核人员的审计能力,并且根据审核工作需求建设专业的审核团队。可以定期组织专项培训活动,包括结算审核技巧、计价软件操作等。也要鼓励审核人员积极参与继续教育,考取专业的资格证书,并且参加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储备。
(二)规范招标投标,夯实审核基础
从招投标的角度来说,根据预算与结算环节的加价方式,采取严格有效的规范措施。通常,采用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的方式。不论哪一种计价方式,都必须依据投标价格,所以从投标环节入手,规范投标报价。在投标前,投标方必须先确定投标对象,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然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筛选,确保投标项目符合企业的承标能力,杜绝盲目投标[5]。在投标的过程中,必须对投标文件进行详细检查,同时做好工程现场的勘察工作,掌握准确具体的工程信息。为了避免出现实际与要求不符的情况,还要对结算条款进行详细审阅,了解具体的合同要求,然后分析工程中的变更类型与变更环节,最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投标判断。重点优化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以工程量清单来说,根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进行编制,保障项目特征清晰准确地描述。详细说明计价条款与合同专用条款,同时采取有效的投标管理措施,对不平衡报价进行约束限制。可以直接在招标文件中写明规定,如单价偏差超过±15%的,结算时按招标控制价调整。
(三)完善现场管理,健全审核体系
有效的现场管理也能够提升审核质量,重点进行资料管理、现场核查、变更签证动态管理和材料价格实时监控。在资料管理方面,可以建立资料台账制度,确保各项重要资料可以随时追溯查看。广泛应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采用数字化存储与检索的方式,提升资料管理的效率;在现场核查方面,采用标准化的核查手段,制定详细的核查清单,并且推行“三查”制度(自查、复查、抽查),结合现代测量技术,使核查更加准确全面;签证方面,建立变更预警机制,并且落实变更台账管理措施,详细记录变更的原因以及变更对造价的影响;在材料控制方面,构建专门的信息库,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并更新价格信息。
在规范现场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审核体系,既要设立三级审核机制,也要实施标准化审核流程,制定时限管理制度,有效提升审核效率。此外,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开发专门的管理系统,实现全过程线上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管理中,实时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不仅有助于控制工程造价成本,也能够提升工程质量,促进行业发展。在实际审核的过程中,先建立专业的审核团队,从工程全过程入手,采取专业、标准、高效的审核措施,及时发现预结算中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使工程效益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爱梅.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陶瓷,2025,(04):210-212.
[2]杨金梅.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5,(03):101-103.
[3]林赞梅.刍议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4,(09):34-36.
[4]詹琦.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12):85-87.
[5]杜娟.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4,(04):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