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自主游戏对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王曼婷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蒙古族幼儿园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引言
儿童创造力的早期培养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自主游戏作为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自主游戏中,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方式,自由表达想法并进行探索尝试。当前幼儿园教育中,如何通过自主游戏有效挖掘儿童创造力潜能,成为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自主游戏对创造力发展的价值切入,探讨环境构建与实践引导的具体方法,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1.1 激发想象与联想能力的游戏载体作用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会自然地将日常观察到的事物进行重组与转化,赋予普通物品新的意义。例如,一根树枝可以被想象成魔法棒、画笔或小马,一块积木可以代表食物、工具或交通工具。这种不受现实规则限制的想象活动,能够打破思维定式,让儿童在自由联想中拓展思维边界。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也能激发想象,儿童通过模仿不同角色的言行举止,在虚构情境中体验多样视角,促进想象力的丰富与深化,为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1.2 培养问题解决与创新尝试的实践平台价值
自主游戏是儿童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尝试的天然实践平台。游戏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挑战,如搭建的积木塔不断倒塌、游戏角色之间产生冲突、道具材料不足等。面对这些问题,儿童需要主动思考解决办法,尝试不同的策略。在反复尝试中,他们会逐渐探索出新颖的解决方式,如改变积木搭建的结构、协商制定新的游戏规则、用替代材料完成游戏目标。这种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与失败中积累创新经验。
1.3 促进个性表达与思维突破的成长空间功能
自主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个性化表达与思维突破的成长空间。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在自主游戏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活动,自由表达内心想法。有的儿童喜欢通过搭建构建表达空间思维,有的偏爱通过角色扮演展现情感理解,还有的擅长通过情节创编发展叙事能力。这种个性化表达不受统一标准限制,能够让儿童在舒适的氛围中突破常规思维。当游戏中出现不同想法时,儿童会在交流碰撞中接纳多元视角,进一步促进思维的灵活性与独创性。
二、支持儿童创造力发展的自主游戏环境构建策略
2.1 开放性游戏材料的投放与动态调整
开放性游戏材料的投放是支持创造力发展的重要策略。这类材料没有固定玩法,能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如积木、布料、纸盒、自然物等。投放时需考虑材料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提供不同质地、形状、功能的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需求。同时要进行动态调整,根据儿童的游戏进展和兴趣变化适时补充或更换材料。当发现儿童对某类材料的玩法趋于单一,可增加辅助材料拓展游戏可能;当材料出现损耗或不足时,及时补充以保障游戏持续开展,让材料始终保持激发创新的活力。
2.2 安全且富有探索性的游戏空间创设
安全且富有探索性的游戏空间能为创造力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空间创设首先要保证安全,消除尖锐棱角、易碎物品等安全隐患,让儿童可以放心活动。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分区打造多样化探索空间,如设置建构区、角色扮演区、美工区、自然探索区等。每个区域提供针对性材料,同时保持区域间的开放性,方便儿童根据游戏需要自由移动材料、转换空间。空间布置应避免过度拥挤,预留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儿童有机会进行大型建构、集体游戏等活动,在探索空间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灵感。
2.3 宽松自主的游戏氛围营造与维护
宽松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不随意打断或干预游戏进程,让儿童感受到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认可儿童的想法和尝试,即使游戏出现 “混乱”或 “失败” 也给予理解。营造平等的互动氛围,让儿童敢于表达不同意见,乐于分享创意想法。维护游戏氛围还需建立基本的规则意识,引导儿童在自由中学会尊重他人、爱护材料,但规则制定应简洁明了,避免过多限制儿童的游戏行为,让宽松与有序形成平衡。
三、自主游戏中促进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实践路径
3.1 教师适度介入的观察与支持方式
教师的适度介入对促进创造力发展至关重要,核心在于把握观察与支持的平衡。教师首先要细致观察儿童的游戏行为,了解他们的兴趣点、遇到的困难和思维方式,不急于干预。当儿童表现出困惑时,通过提问引导思考,如 “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试试?” 当儿童取得进展时,给予具体反馈肯定其创新点。支持方式包括提供必要的材料支持、帮助梳理游戏思路,但避免直接告知解决方案。教师的角色是游戏的观察者和支持者,而非主导者,通过适度介入激发儿童的自主创造潜能。
3.2 游戏主题生成与拓展的儿童主导机制
建立儿童主导的游戏主题生成与拓展机制,能充分释放创造力。游戏主题应由儿童根据兴趣自主提出,教师尊重并记录他们的想法,如 “我们想建一个太空站”“来玩森林探险的游戏吧”。在主题发展过程中,鼓励儿童自主规划游戏内容,决定需要的材料和角色分工。当游戏出现停滞时,引导儿童拓展思路,如 “太空站里还需要什么设施?”“森林里会遇到什么挑战?” 让儿童在主题拓展中不断丰富游戏情节,这种由内而外的主题发展过程,能够让创造力自然生长,避免外部强加的主题限制思维发展。
3.3 游戏经验分享与创意迁移的引导策略
引导游戏经验分享与创意迁移能深化创造力发展效果。游戏结束后,组织儿童分享游戏中的发现、做法和想法,鼓励他们描述自己的创意过程,如 “你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搭建的?”“游戏中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通过分享让创意想法相互启发,促进思维碰撞。同时引导儿童将游戏中的创意经验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如把搭建游戏中的结构思维运用到美工创作中,把角色扮演中的情节构思迁移到故事讲述中。这种经验迁移能帮助儿童建立知识联结,让创造力从游戏场景延伸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四、结论
自主游戏为幼儿园儿童创造力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在激发想象、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促进个性表达方面具有独特价值。通过投放开放性材料、创设探索空间、营造宽松氛围等环境构建策略,能为创造力发展提供适宜条件。教师适度介入、儿童主导主题发展、引导经验迁移等实践路径,可有效促进自主游戏与创造力发展的深度融合。幼儿园应重视自主游戏的设计与实施,让儿童在自由探索中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为其终身创造力发展奠定坚实的早期基础。
参考文献
[1]莫云萍.基于儿童本位理念的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实践探索[N].贵港日报,2025-07-09(002).
[2]徐茜.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自主游戏的价值重审与实践路径[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5,(05):7-9.
[3] 姜坤. 儿童本位视域下幼儿园自主游戏的支持与引导[J]. 家长,2025,(1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