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加味增液承气汤联合穴位埋针在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

朱铭婷 赵荣 苏颖诗 杨洪波通讯作者

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 广州番禺 511400

妇科腹部手术因麻醉抑制、手术创伤及卧床等因素,易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表现为腹胀、腹痛、排气排便延迟等,不仅增加痛苦,还可能引发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1]。目前临床常规采用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等方法,但疗效有限。中医认为,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属“肠结”“腹胀”范畴,多因气血亏虚、津液耗伤、腑气不通所致。加味增液承气汤基于“增水行舟”理论,滋阴泄热、通腑导滞;穴位埋针通过持续刺激足三里,可调和脾胃、升降气机[2]。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联合应用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概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6 月至2024 年5 月于我院接受妇科腹部手术的 80 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40 例,年龄 28-65 岁,平均年龄( 45.67±8.29 )岁;观察组 40 例,年龄 30-64 岁,平均年龄( 46.27±7.83 )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纳入标准: ① 知情同意; ② 择期妇科腹部手术; ③ 术后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排除标准: ① 精神异常、认知障碍; ② 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 ③ 血液系统疾病; ④ 中途退出或配合度低。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① 补液支持:生理盐水、糖盐水、林格氏液、氯化钾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② 抗感染:静脉滴注抗生素(如头孢类)预防感染; ③ 饮食指导:术后 6h 进流质饮食,排气后改半流质,排便后恢复普通饮食。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味增液承气汤联合穴位埋针: ① 加味增液承气汤:川军(后下) 12g ,芒硝(冲服) 9g ,细生地 12g ,麦冬 10g ,党参 24g ,玄参 10g ,川牛膝 6g ,炒莱菔子 15g ,厚朴 12g ,枳壳 6g 加水 500mL 煎煮,川军后下煎 sinin ,浓缩至 150mL ,术后每日温服 1 剂,连服 3d。 ② 穴位埋针:取双侧足三里穴,常规消毒后,将揿针埋入皮内,胶布固定,留置 48h 。留置期间每日按压 5-6 次,每次 3min ,频率 50-60次 /min ,以患者感酸、麻、胀、重为宜。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

(2)对比症状积分:术后 24h 评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程度,总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本项研究中数据分析采用 SPSS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检验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计量数据的结果使用均数 ± 标准差 的形式表示,检验方法使用 t 检验。 P<0.05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指标

观察组和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 18.24±4.1 );( 28.67±5.2 );

( t=8.354,P=0.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 30.56±6.22 );(45.84±7.55 );( t=7.639 , P=0.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排便时间( 45.26± 8.31);( 68.5±9.63 );( t=6.742 , P=0.001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2.2 对比症状积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 24h 腹胀( 2.14±0.83 );( 3.85±1.27 );( t=8.521 ,P=0.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腹痛( 1.93±0.72 );( 3.54±1.15 );( t=9.627 ,P=0.001 );观察组和对照组恶心呕吐( 1.25±0.51 );( 3.58±1.16; );( t=8.426 , P=0.001 );观察组术后 24h 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加味增液承气汤联合穴位埋针是针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协同干预方案[3]。其中,加味增液承气汤在经典方剂基础上加减,通过滋阴润燥、通腑行气调理胃肠内环境;穴位埋针则将微型揿针固定于足三里等穴位,持续刺激经络以调和脾胃、促进气机运行。两者结合,从内调节津液与气机、从外疏通经络与脏腑,协同改善术后胃肠蠕动及排便排气功能。针对术后津液耗伤、腑气不通的问题,以玄参、生地等滋阴增液,大黄、芒硝通腑导滞,辅以理气、益气药物,既补充胃肠津液以“濡养肠道”,又推动糟粕下行以“畅通腑气”,避免单纯攻下伤阴或滋阴恋邪。通过持续刺激足三里(胃经合穴),经经络传导激发脾胃功能,调节胃肠平滑肌收缩与激素分泌,增强蠕动动力,同时调和气血,改善术后经络瘀滞状态。中药内调解决“肠燥腑实”的根本问题,穴位埋针外激启动胃肠动力,内外结合实现“标本兼治”,提升整体疗效[4]。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 24h 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均低于对照组( ⋅ <0.05 )。

综上所述,加味增液承气汤联合穴位埋针可显著缩短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轻术后腹胀等不适,促进康复,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丽艳,尹树旺,于桂兰,等.瓜蒌宽肠胶囊促进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03):342-344+349.

[2]卢莲姣,陈沛兰,林桂梅,等.缩肛运动联合床上体操对妇科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17(19):2337-2339.

[3]郑媛媛.理气通腑汤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影 响[J].基层医学论坛,2023,22(09):1270.

[4]卢莲姣.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研究进展[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23,4(09):9-10.

课题的项目名称:2023 年番禺区科技计划医疗卫生项目。

项目编号:PY-SQ-2024-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