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中药溻渍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的疗效分析

作者

王丽

淮安市金湖县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江苏淮安 211600

下肢丹毒为急性感染性皮肤病,是因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可对皮肤表层、皮下组织等形成损害,继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皮肤红肿、疼痛等。当下我国对下肢丹毒流行病学大样本数据报道较少,但下肢丹毒于丹毒病例中占比较高,达到 57.1%[1]% 。现阶段,西医以抗生素、外敷硫酸镁溶液等为主要诊疗手段,具有一定疗效,但总体效果有限。研究表示,约为 20% 丹毒患者在规范诊疗后 3 年内复发,甚至部分病例会表现出反复发作,严重损伤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2]。近些年,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下肢丹毒诊疗中得到不断关注,具有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等优势。为此,本文针对 30 例患者开展研究,重点论证基于常规疗法上中药溻渍辅助诊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3 年 1 月~2025 年 1 月,纳入下肢丹毒患者 30 例,随机入组分为两组,每组 15 例。对照组:男、女比率 ,年龄研究 28~72(50.03±2.16 )岁,病程范围 2~10( 6.12±0.45 )d,患侧:左侧、右侧、双侧 8例、5 例、2 例,治疗组:男、女比率 :=8/7 ,年龄研究 30~70( 50.10±2.22 )岁,病程范围 2~8( 6.05±0.30 )d,患侧:左侧、右侧、双侧 8 例、6 例、1 例,上述信息由统计学软件分析,表示为( P>0.05 )。研究对象同意,并知情。

纳入标准:将《皮肤外科学》视为研究依据;年龄 >18 岁;单侧、双侧患病;无认知障碍。

排除标准:伴颜面部、胸背等部位丹毒者;局部皮肤破溃,感染;治愈后复发病例;自身免疫缺陷;肝肾肺器质性病变;因故未全程参与。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疗法,基于此,治疗组予中药溻渍疗法。

对照组: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者将生理盐水( 100ml )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1.2g )混合予以静脉滴注,间隔 8h 用药 1 次,连续用药 10d,皮试阳性者,辅以头孢曲松钠 2g ,将其与生理盐水( 100ml )混合静脉滴注,1 次/d,连续用药 10d, 50% 硫酸镁溶液外敷, 20min 次,2 次/d,持续 10d。

治疗组: ① 中药溻渍方:天花粉、黄柏、大黄、姜黄、白芷与陈皮、苍术、甘草片,上方水煎 150ml ,2 剂/d,冷却至室温。 ② 治疗过程:取舒适位,将患部充分显露,皮肤消毒,药液置于无菌器皿内,无菌上部浸湿后,以镊子拧干至不滴水,取 6 层浸湿后无菌纱布,并将其外敷至皮损位置,要求纱布面积超出皮损边缘 2cm ,维持纱布湿润, 10min 更换1 次纱布,治疗时长 30min. /次,2 次/d,持续 10d。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3]。全身与局部症状、体征消失判定为显效;全身症状较前存在明显好转趋势,局部症状部分减轻判定为有效;未满足以上指征判定为无效。

炎症因子[4]。取空腹肘静脉血 5ml ,CRP 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获取数据,WBC 经血细胞分析仪获取数据。

不良反应。汇总诊疗后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食欲低下、腹泻。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 SPSS26.0 软件汇总数据,( ), χt 分别予以计量资料的说明、检验。(n, % )、 χ2 分别予以计数资料的说明、检验, P<0.05 比较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较高( P<0.05 ),见表 1

表 1 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炎症因子比较

诊疗前( P>0.05 ),诊疗后,血 WBC、血清 CRP 比较,治疗组较低( P<0.05 ),见表 2。

表 2 炎症因子比较(

注:与本组诊疗前比较, *P<0.05 .

2.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恶心、食欲低下、腹泻发生率为 6.67% (1/15),对照组为 13.33% (2/1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543 )。

3 讨论

下肢丹毒致病因繁杂,起病急骤,诊疗难度大,易于复发,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有限,无法实现预期疗效,需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科学的诊疗方案。中医认为,下肢丹毒乃“流火”范畴,是因邪毒入体,蕴结至肌肤腠理,犹如丹涂之状,灼热疼痛,无法忍受,宜用活血祛瘀、清热凉血与解毒祛火之方[5]。

在本研究中,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较高,炎症因子比较,治疗组较低( P<0.05 ),由此说明在下肢丹毒诊疗中,中药溻渍可降低炎症浸润,增强疗效。分析是,中药溻渍是指将中药研磨为细粉外敷至患处的技术,能够使药物间相互作用形成能量,纠正局部微循环,使患处皮肤渗透性得以增强,加快组织修复。同时,亦可借助肌肤毛孔直抵病所,起到疏通经络、活血祛瘀与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之效,该方法操作便捷、安全有效,能够有效降低机体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方中,黄柏可清热解毒、去除燥湿;大黄泻火解毒;天花粉清热降火,消肿排脓;白芷祛寒止痛;陈皮祛痰除湿;苍术排毒祛湿;甘草片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表明,清热解毒之方具有强抗菌抑菌效果,利于纠正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炎性效应。在本研究中,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无差异( P>0.05 ),说明中药溻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下肢丹毒诊疗实践中,基于常规疗法上辅助中药溻渍疗法可获得良好效果,有益于减轻炎症效应,增强疗效,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沈学香,孙林红.加味金黄散外敷联合红光照射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4,31(06):1069-1070.

[2]罗慧君,郑光儒,肖玲.中药浸泡联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足癣继发下肢丹毒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3,30(02):156-158+162.

[3]马永坤.桃红四物汤联合清热解毒利湿方辅治下肢丹毒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4,40(11):2276-2278.

[4]申朝霞,井西宽,陈元.桃红四物汤口服合清热解毒利湿方溻渍治疗下肢丹毒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04):202-205.

[5]岳莹.金黄散中药溻渍箍围疗法辅佐中药汤剂口服对下肢丹毒初期 阳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22,46(20):2453-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