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效果分析
孙玉东
阿荣旗中蒙医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16275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势,是目前对于胆囊疾病进行治疗的常用术式,然而手术中需创建人工气腹,使得患者循环波动,甚至出现呼吸抑制[1],同时术中牵拉操作可引起疼痛刺激,因此对于术中麻醉方案的镇静、镇痛效果均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是确保麻醉质量的重要环节。瑞芬太尼生效快,镇痛作用强,并且代谢速度快;丙泊酚为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其镇静效果良好,苏醒时间短[2],本文将探究在 LC 中通过采用瑞芬太尼 + 丙泊酚实施静脉麻醉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研究样本为本院 2024 年 1 月~2025 年 6 月 76 例 LC 病例,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 38 例。对照组男 20 例、女 18 例;年龄20~65 岁,均值( 39.96±4.75 )岁;身体质量指数( BMI)17.5~28.7kg/m2 ,平均( 22.36±1.85 ) kg/m2 。观察组男 19 例、女 19 例;年龄 19~63 岁,均值( 39.95±4.73 )岁; BMI17.6~28.5kg/m2 ,平均 22.35±1.87)kg/m2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小( P>0.05)
纳入标准:(1)均拟型 LC 治疗;(2)年龄 18~70 岁;(3)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加;(4)麻醉 ASA 分级 I~Ⅲ级。排除标准:(1)具有肝、肺、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2)具有凝血功能障碍者;(3)妊娠期、哺乳期女性;(4)对研究中所用麻醉药物有禁忌症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舒芬太尼 +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为瑞芬太尼 + 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方法如下:两组均于术前严格禁食、禁饮,在其入室后为其创建静脉通道,严密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实施麻醉诱导,即咪达唑仑 0.02~0.04mg/kg+ 丙泊酚 1~2mg/kg+ 舒芬太尼 0.2~0.4mg/kg+ 苯磺顺阿曲库铵 0.12~0.16mg/kg ,实施气管插管,并与呼吸机进行连接,潮气量 8~12ml/kg 以及呼吸频率 12~14 次/分钟,两组患者的术中麻醉维持如下:对照组为舒芬太尼 0.1~0.3ug/kg⋅h+ 丙泊酚 4~8mg/kg⋅h 进行靶控输注,观察组为瑞芬太尼
丙泊酚 4~8mg/kg⋅h 进进行靶控输注。两组均于术毕前 5 分钟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的各项复苏指标, ①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② 苏醒时间(即停药后呼之能应、睁眼并可正确回答问题的时间)、 ③ 拔管时间。(2)记录两组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 SPSS22.0 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展现方式为均值 ± 标准差:(
),并行 t 检验,符合方差齐性的计数资料的展现方式为 [n(%)] ,并行 χ2 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复苏时间比较
观察组下述各项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①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② 苏醒时间、 ③ 拔管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 1 两组复苏时间比较(
,min)

2.2 两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率 2.63% (1/38),仅恶心 1 例;对照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率 10.53% (4/38),恶心 3 例、心动过速 1 例,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在 LC 中患者麻醉方案的选择将关系其手术的质量以及安全性,特别是将直接影响术后恢复进程,在 LC 中需创建二氧化碳气腹,使得腹腔压力水平快速升高,并伴随膈肌上抬,患者可出现循环波动,同时呼吸功能发生改变,手术期间需要进行胆囊牵拉等诸多操作,患者的疼痛刺激较为强烈,所以在 LC 中的麻醉方案需要满足镇静充分、镇痛良好、术中循环稳定和术后迅速复苏等诸多要求[3],而麻醉质量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顺利进展以及预后恢复。从本次的分析结果来看观察组采用瑞芬太尼 + 丙泊酚静脉麻醉,该组的自主呼吸、苏醒以及拔管等各项时间大幅短于对照组,同时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这也提示该麻醉方案更有利于提升 LC 患者的麻醉质量,而取得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与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两者的药理特性适配有关,且更加符合 LC 患者的术中麻醉需求。首先从药物代谢机制层面来看,术中所应用的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类药物,经由血浆胆碱酯酶能够实现迅速代谢,此药物的半衰期约为 3~5 分钟,同时并不依赖于人体肾功能,在停止给药后其作用能够快速消退,有利于缩短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和苏醒等各项时间。而运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其半衰期较长,并且需要通过人体肝脏代谢,这使得药物蓄积风险性有所升高,也造成患者的苏醒进程有所延迟。虽然舒芬太尼的镇痛强度大,然而瑞芬太尼的优势体现在作用时间更短,有利于精准调控镇痛深度,并能够减少术后的苏醒延迟,可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且瑞芬太尼的应用也能够很好的抑制手术期间创建气腹和手术牵拉造成的疼痛刺激,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且该药物的代谢产物无活性,有利于预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提升麻醉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 LC 术中采用瑞芬太尼 + 丙泊酚静脉麻醉有利于提升麻醉质量与安全性,并可促进复苏。
参考文献:
[1]孙磊,谢琼,罗巍.不同麻醉方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兵团医学,2024,22(04):65-68.
[2]胡艳兰.瑞芬太尼结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4,35(21):3221-3223.
[3]张娜娜.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4,19(2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