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上海市青浦区某镇免疫规划儿童疫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作者

王春莹 张洁 徐萍 吴叶琳

上海市朱家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青浦区 201713

疫苗不良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再实施规范预防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异常反应、偶合疾病、预防接种事故。我国自 2005 年起再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上海市也建立了上海市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接种监测平台,开展数据收集、分析工作。本研究对朱家角镇 2024 年接种的疫苗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依据《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和《上海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数据来源于社区主动上报数据和 GAVI 项目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的 AEFI 监测。

1.2 对象与方法:监测对象为 2024 年朱家角社区接种免疫规划疫苗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并按照国家监测方案和上海市 AEFI 监测方案最终分类为不良反应的个案,包括,注射疫苗后出现发热、皮疹、周身无力、恶心、呕吐、嗜睡、失眠,以及注射部位疼痛、硬结的形成以及严重的异常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面瘫、高热、惊厥、臂丛神经炎、肌无力、抽搐、痉挛等。

1.3 不良反应分类 本文所述的不良反应包括一半反应和异常反应,2024年报告的 AEFI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规定进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024 年共接种疫苗 19 种,其中第一类疫苗 9种,第二类疫苗12 种,累计接种 106489 剂次,发生不良反应疫苗 11 种,其实第一类疫苗 8 种,共报告不良反应个案 217 例,总体报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75/10 万,报告不良反应例数居前的包括乙脑减毒活疫苗,5 联疫苗、麻腮风疫苗,其中男童发生例数为 113 例,女童发生例数为88 例,0-1 岁年龄段发生不良反应最多。不良反应发生率男童高于女童,有统计学差异, P<0.05AA 。结果见表1、表 2、表 3。

表1 接种儿童年龄性别分析

表2 儿童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表3 不同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3.讨论:

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就开始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工作,70 年代中期明确提出计划免疫概念,并制定了《全国计划免疫工作条例》,把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的目标纳入国家卫生工作计划[1]。

疫苗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轻者只产生一过性反应,不会对被接种这造成健康损害,称为一般反应;严重的疫苗不良反应会导致受种者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严重者可以危及生病,需要及时进行高效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4]。

完整、规范、敏感、高效的 AEFI 监测网络有助于及时发现疫苗不良反应,并作出妥善、有效、迅速的处置,将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事件最小化[5]。

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除了接种者自身的基础疾病,过敏状况,接种疫苗时的身体条件等自身因素外,还有很多疫苗本身的潜在因素和疫苗接种上的问题。

针对疫苗接种不良反应而言,更多的问题可能为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毒株的选择、疫苗纯度和均匀度、疫苗制备过程中的佐剂、还有保存、运输条件等,这些任何一个因素都由可能导致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导致受种者发生不良反应,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疫苗不良反应是在接种疫苗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的,通过规范接种,科学处置、及时沟通,健康教育和科普,加强护理,对绝大部分疫苗不良反应可以有效处置,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门诊接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科学规范处置,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可以将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高月平,郭惜珍.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5):731-733

[2]唐中,陈建锋,董妃兴.2009—2011 年某预防接种门诊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4):29-32.

[3]张春道,陈秀丽.连云港市 2010 年 772 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30-1931.

[4]张丽,徐爱强,宋立志,等.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事件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6,12(4):300-302.

[5]张莉萍,余峰,金宝芳,等.上海市闵行区2007至2010 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11):69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