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察到赋能:图式理论视角下自主游戏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
高婷婷
一、引言
随着《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实施,学前教育领域逐渐从“教师主导”转向“幼儿主体”,自主游戏成为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的核心载体。然而,实践中普遍存在“高控化”“形式化”问题:教师过度干预导致游戏失去自主性,或放任自流使游戏流于浅层体验。如何通过科学观察实现精准支持,成为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皮亚杰提出的“图式”理论强调,儿童通过重复性行为模式构建认知结构,这些图式既是思维发展的载体,也是游戏行为的底层逻辑。
二、 幼儿游戏图式的核心类型与特征
在幼儿的游戏世界里,存在着多种核心类型的游戏图式,每种图式都展现出独特的行为特征。其中,空间定位图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幼儿在呈现空间定位图式时,会反复调整物体的位置与方向,试图找到一个他们认为最合适、最理想的状态。不断探索空间定位的可能性。连接图式也是幼儿游戏图式中重要的一类,幼儿会运用多种材料去连接不同的物体,使它们组合成一个整体。如幼儿利用绳子、磁铁等材料,将小车轨道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让小车能够在轨道上顺利行驶,在连接的过程中感受物体之间相互关联的乐趣。轨迹图式则表现为幼儿对物体运动路径的追踪。围合图式是幼儿用材料构建封闭空间的一种行为表现,幼儿 D 在游戏时,用纸箱搭建了一个“秘密基地”。他认真地挑选纸箱,将它们摆放在一起,用胶带固定,还在里面放置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仿佛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专属的小天地,沉浸在围合带来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之中。
三、教师支持策略的支架类型与效果
(一) 情境支架:激活已有图式
情境支架是教师支持幼儿游戏图式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来激活幼儿已有的图式。具体来说,教师会运用角色扮演、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将已有的图式应用到游戏活动中。在一个名为“快递员”的游戏案例中,教师巧妙地投放了不同材质的包裹。这些包裹形态各异、材质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轻便,有的沉重。当幼儿接触到这些包裹时,他们的兴趣被瞬间点燃,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包裹顺利运输。这一情境激发了幼儿对“轨迹图式”的迁移应用。原本幼儿可能只是在平面上进行滚珠实验,观察滚珠在平面上的滚动情况,但在这个情境的引导下,他们开始尝试将平面上的经验应用到立体斜坡运输中。他们搭建斜坡,根据包裹的不同特点调整斜坡的角度和高度,观察包裹在斜坡上的滚动速度和路径。
(二) 任务支架:推动图式升级
任务支架旨在推动幼儿的游戏图式从单一向复合发展,教师通过设计“挑战性任务链”来实现这一目标。以针对具有“连接图式”的幼儿为例,教师分阶段投放了不同难度的任务。在基础任务阶段,教师要求幼儿用 5 种材料连接管道。幼儿需要挑选合适的材料,思考如何将它们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使管道能够顺利输送物体。这一任务让幼儿巩固了对连接图式的基本运用。到了进阶任务阶段,教师提出设计可变向的管道系统。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他们不仅要考虑管道的连接,还要思考如何让管道能够改变方向,实现更加灵活的输送。幼儿开始尝试不同的结构和方法,不断调整管道的布局。在创新任务阶段,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结合“轨迹图式”研究水流速度。
(三)资源支架:拓展图式边界
资源支架通过提供低结构材料与工具书,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支持,从而拓展幼儿游戏图式的边界。在“桥梁工程师”游戏中,教师投放了《桥梁结构图鉴》以及不同承重材料。《桥梁结构图鉴》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桥梁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不同类型桥梁的结构特点和设计原理。不同承重材料则让幼儿有机会在实践中探索材料的特性和应用方法。
(四) 情感支架:促进社会性学习
情感支架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圆桌会议”“游戏故事会”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反思与分享。在“高架桥”游戏中,教师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回放。视频中记录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和表现,包括他们如何分工、如何合作以及遇到的问题等。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更高效”。幼儿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来分工,有的说可以轮流尝试不同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从原本的独自游戏逐渐转向联合游戏。
四、支架路径的动态调整机制
研究显示,教师在支持幼儿游戏图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观察 -识别 - 支持 - 反思”四个阶段的循环。在观察阶段,教师会采用“5W1H”分析法,即从谁、何时、何地、做什么、为何做、如何做这六个方面详细记录幼儿的游戏行为。通过这些详细的记录,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幼儿的游戏状态和需求。进入识别阶段,教师会运用《图式行为对照表》来判断幼儿游戏行为中的核心图式类型。教师会将观察到的幼儿行为与对照表中的各种图式特征进行比对,从而准确判断出幼儿当前所展现的图式。例如,如果幼儿在游戏中反复调整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教师就可以对照表格判断出幼儿可能处于空间定位图式。在支持阶段,教师会根据幼儿图式的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包括基础支架、进阶支架和创新支架。如果幼儿的图式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教师会提供基础支架,帮助幼儿巩固和运用已有的图式。如果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图式技能,教师会提供进阶支架,引导幼儿向更高层次发展。而对于那些具有较强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幼儿,教师则会提供创新支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在反思阶段,教师会通过“三问法”来评估支持效果。教师会思考幼儿是否在支持过程中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是否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图式,以及是否能够主动将所学经验迁移到其他情境中。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循环,教师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支持策略,更好地促进幼儿游戏图式的发展。
五、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图式理论的自主游戏深度学习支持路径,验证了“观察-识别-支持”闭环机制的有效性。教师通过精准识别幼儿游戏图式,并设计情境支架、任务支架、资源支架与情感支架,能够显著提升幼儿的高阶思维、社会性学习与跨领域知识整合能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图式-支架”模型的数字化支持工具开发,以及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寇丽娟.以问、思、行转换教师看待幼儿游戏的视角——基于儿童图式理论的主题教研[J].福建教育,2024,(43):17-19.
[2] 温 佳 瑾 . 践 行 图 式 理 论 提 升 幼 儿 自 主 游 戏 能 力 [J]. 读 写算,2024,(26):116-118.
[3] 张 艺 凡 . 大 班 自 主 游 戏 中 幼 儿 图 式 研 究 [D]. 山 东 师 范 大学,2024.DOI:10.27280/d.cnki.gsdsu.2024.001745.
[4] 洪 燕 娟 . 图 式 理 论 在 幼 儿 自 主 游 戏 中 的 运 用 [J]. 教 书 育人,2024,(04):14-16.
[5]张琼.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行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DOI:10.27159/d.cnki.ghzsu.2023.002947.
[6]黄爱华.“图式理论”究竟有何作用?[J].家教世界,2023,(2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