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露天煤矿极端天气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研究

作者

张志颖

身份证号:150426198603102415

引言

露天煤矿的作业环境处于开放状态,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明显,各类极端天气已然成为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的重要方面。近些年,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提高,而且其强度也在不断增大,以往“被动应对”的保障模式难以做到有效防范风险,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处在较高的水平。打造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对于在事前就对风险发出预警、积极主动对隐患进行防控以及高效处理各类事故都具备重要的价值,是露天煤矿达成本质安全的关键行动。

1 极端天气对露天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强降雨情况会造成采场出现积水现象、边坡稳定性缺失,对作业的安全性构成威胁。采场中地势较低的区域一旦积水,可能将设备的底盘淹没,造成机械方面出现故障;雨水发生渗透会让边坡的土体饱和度提升,抗剪的强度下降,容易引发滑坡、坍塌等情况,致使作业面被掩埋或者设备受到撞击。

当风速达到并超越8 级的情况下,露天煤矿开展的高空作业会面临倾覆风险;如自卸卡车、挖掘机等设备在强劲风力的作用影响下,其稳定性会出现降低的情况,此时比较容易发生侧翻的情况。大风将粉尘扬起致使能见度降低,造成操作人员的视线受到阻碍,容易对设备间的距离或者作业的边界产生误判。

酷寒情况会致使设备的性能出现下滑,还会造成作业面结冰的现象。柴油、液压油的黏稠度增加,使得设备启动变得较为困难,管路容易被冻裂;作业面一旦结冰,会使车辆的制动距离变长,轮胎产生打滑的情况,提升运输事故发生的风险。人员若长时间处于酷寒环境中,容易出现冻伤的情况,操作的灵活性也会随之降低。

2 现有安全生产保障措施的局限性

预警依赖于常规的气象预报能力,使得其针对具体场景的指向性不够显著,气象部门的区域范围预警难以精确体现采场局部地带的天气情况;由于缺少采场微气候的监测装置,便难以及时捕捉到实时的风速、雨量等气象数据。如此一来,预警的发布往往滞后于实际风险的变化情况,经常会产生“预警信息发出时实际风险已然发生”的情形。

防控举措大多属于事后的弥补行为,缺少系统性。在暴雨降临前未能及时对排水系统进行疏通,直到出现积水情况后才开展临时抽水工作;在大风到来前并未对设备进行加固处理,而是选择等待天气转好后再开展作业,造成生产中断的时长过长。风险防控工作并未与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结合,例如在高温天气的情况下,依旧安排在中午时段进行高强度的作业,并未对工作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

应急预案的针对性表现欠佳,尚未细致明确针对不同极端天气情况的具体处置流程;应急资源处于分散管理状态,调用时未能做到及时响应。当事故发生后,各个部门间的协调工作存在不顺畅的情况,信息传递出现延迟现象,使得救援力量难以迅速实现集结,造成事故影响范围扩大。

3“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恢复评估”保障机制构建

3.1 监测预警环节

搭建“宏观-中观-微观”三级的监测网络体系:在宏观的层面上,接入气象部门提供的数据,以此获取整个区域的极端天气预警情况;在中观的层面,在矿区范围内布设自动气象站装置,对风速、雨量、温度以及湿度等多项参数开展实时性的监测工作;在微观的层面,在采场的边坡地带与作业面的区域安装传感器设备,以捕捉局部环境发生的各类变化。监测数据会实时传输到管控平之上,形成具备可视化特征的天气态势图。依托历史数据以及实时监测的结果构建极端天气风险的预警模型,按照“预警等级、影响范围、建议措施”模式输出预警信息:发出蓝色预警意在提示相关人员留意天气的变化情况;给出黄色预警旨在建议方面调整作业的计划安排;发布橙色预警会要求部分区域停止生产活动;下达红色预警则指令全面停止生产并撤离人员。

3.2 风险防控环节

在针对性的防控举措方面,针对暴雨的防控工作,需要预先对排水渠进行清理,对排水泵展开检修,以此保证采场的积水可以在2 小时内排放出去。同时,要对高陡的边坡实施预加固处理,设置截水沟对雨水进行拦截,此外要暂停爆破作业,并且将爆 防潮功能的仓库中 ;对于大风的防控,要对钻机、起重机等高空设备的锚定装置进行加 过8 级时, 作业,将露天设备转移到可以躲避大风的区域。卡车停放时, 的方式, 并且关闭 采场的粉尘排放口,减少扬尘的产生;在高温防控方面,需要对作 ,避开气温较高的时段,在作业面设置遮阳棚,供应可以预防中暑的药品,还要给设备的液压系统加装冷却器,并且定时对油温进行检查。

3.3 应急处置环节

构建分级响应体系,依据极端天气引发的各类事故情形,开启与之匹配等级的应急响应行动。对于普通程度的事故,交由矿级应急小组负责处理;对于较大事故,由企业总部提供支援;而对于影响重大的事故,则请求政府应急部门给予协助。在应急响应启动后,需清晰界定各个部门的职责,以保证各部门可以高效协作,制定具备标准规范的处置流程:当事故发生后,身处现场的人员要即刻进行报告,并且采取初步的应对措施;应急指挥部依据接收到的报告,启动预先制定的预案,调配救援所需的设备以及人员;在开展救援工作的过程中,利用无人机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防止盲目进入存在危险的区域;对于受伤的人员,要优先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若设备出现故障,安排维修队进行紧急抢修。

4 保障机制的实施路径

4.1 体系建设阶段

编订《露天煤矿极端天气安全生产保障手册》,将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处置以及恢复评估等详细要求予以明确;拟定《极端天气风险评估指南》,对风险等级的划分以及防控举措加以规范;构建责任制,将保障机制的落实情况归入各部门的考核范围;布置多源监测装置,对管控平台进行升级,以保证数据可以实时传输且预警功能切实有效;储备应急用的物资,并且定期开展检查与更新工作;组建具备专业性的应急队伍,为其配备救援车辆以及相关设备。

4.2 试运行阶段

挑选典型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的季节开展试运行工作,着重对预警模型的精准程度、防控措施的有效情况、应急处置的及时情况进行验证。在试运行的阶段,每周举行一次总结会议,对预警的界限数值加以调整,使防控的流程更为优化,如加大暴雨预警发布的提前时长、增添大风天气中设备加固的详细要求。

4.3 全面推广阶段

在试运行得到充分完善后,在整个矿区推行保障机制,并且组织全体人员参与培训,以此保证操作人员可以熟练掌握预警信号识别、防控措施执行以及应急逃生技能等内容;每月开展演练活动,提高实战能力;构建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估体系,每季度对其进行分析与改进,形成可以持续优化的闭环。

结语:

在露天煤矿遭遇极端天气的情况下,安全生产保障事宜要从“被动应对”模式转变为“主动防控”模式。“监测预警-风险防控-应急处置-恢复评估”机制利用全流程管理的方式,达成对风险准确无误的识别、卓有成效的防控、雷厉风行的处置以及安然无恙的恢复。该机制的施行需要凭借组织方面、技术方面、资金方面、人员方面等支撑举措,可以大幅度增强露天煤矿抵御极端天气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石俊岭.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分析[J].矿业装备,2024,(01):102-104.

[2]张健.露天煤矿安全生产措施[J].矿业装备,2022,(05):186-187.

[3]白晟华.露天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对策探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03):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