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与效益分析研究

作者

陈良

建德李氏园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600

引言: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阶段对于实现其预期目标至关重要。只有严格贯彻绿色施工理念,采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才能建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为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

一、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绿色施工技术体系,涵盖了施工现场管理、节材节水、节能减排等各个方面。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主要采取了严格的“三检制度”和“六个到位”,加强现场环境治理,做到文明施工。同时,新型信息化手段如 BIM 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管理,为绿色施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针对节材节水技术来说,木材替代、预拌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等新工艺和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并且,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非传统水源利用技术得到了推广,大幅降低了施工用水量。在节能减排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工地临时设施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升,减少了施工过程的化石能源消耗;同时,各类环保型施工机械设备如静音发电机、LNG 装载机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施工噪音和尾气排放[2]。

尽管绿色施工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施工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绿色施工内涵的认识不够深入;二是部分施工企业受利益驱使,执行绿色施工措施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绿色施工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成熟实用的新技术较少;四是相关法规标准不够健全,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因此,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二、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实践与效益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开始采用绿色施工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该工程严格按照绿色施工要求,从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实施。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项目部制定了详细的绿色施工方案,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理念贯穿于各个施工环节。并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开展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

在节地方面,该项目通过优化设计减少了土地占用面积,并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在节能方面,施工现场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选用节能型机械设备,单位产值综合能耗比常规工程降低21%。在节水方面,采用了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系统,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65%。在节材方面,大量采用预制装配式构件,钢材、木材等原材料的废弃率控制在 3%以内。在环保方面,通过先进的降噪减振、除尘洒水、废弃物分类处理等措施,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均优于国家标准。

经测算,与传统施工模式相比,该项目每平米建筑面积节约用地0.05 平方米,节约水泥6.3 千克、钢材5.1千克、砂石料0.02 立方米,节水0.51 立方米,节电3.5 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9 千克、PM10 排放0.15 千克、噪声 3 分贝。若按此标准进行推广,以我国 2020 年新开工的 20 亿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每年可节约土地 100平方千米,节约水泥 1260 万吨、钢材1020 万吨、用水10.2 亿立方米、用电700 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180 万吨。由此可见,绿色施工技术的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非常显著。

当然,实施绿色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增加一定的投资成本,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以上述项目为例,其绿色施工增量成本约占工程总造价的 3%。但从建筑全寿命周期来看,运营阶段的节能环保效益将远大于建造阶段的增量投入。有研究表明,绿色建筑在使用阶段的节能率可达 50%以上,节水率在

30%左右。因此,从长远角度评估,绿色施工对于提升建筑品质、降低使用成本、创造社会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绿色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建议(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绿色施工意

在推动绿色施工的进程中,提升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各类传播渠道,深入浅出地普及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阐释其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对建筑企业而言,要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强化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绿色施工培训,提高其对节能环保技术的掌握程度,增强其绿色施工的主人翁意识。

(二)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绿色施工新技术研发应用

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施工的根本动力。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产学研联合攻关,突破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物减排难等技术瓶颈。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成果转化步伐。建立绿色施工技术推广应用平台,搭建产供需对接机制,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同时,要完善绿色施工技术标准体系,为技术研发应用提供制度保障[3]。

(三)健全法规政策,强化绿色施工的监管执法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要抓紧制定绿色建筑促进条例、绿色施工管理办法等专项法规,进一步明晰各方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绿色施工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施工评价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将其全面纳入工程项目管理和竣工验收环节,倒逼参建各方主动落实绿色施工要求。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大行政执法和司法惩戒力度,对屡教不改者纳入失信黑名单,让其付出沉重代价。同时,要强化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加强信息共享,形成监管执法的整体合力,切实维护绿色施工秩序。

(四)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绿色施工的多元化实现路径

在推进绿色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创新驱动作 鼓励社会各方积极探索绿色施工的多元化实现路径。可以大力发展绿色施 ,推动绿色施工全过程一体化服务,提升绿色施工的供给质量和 信贷支持力度,设计专门针对绿色施工项目的优惠贷款产品,为绿色 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机制,创新绿色施工投融资方式, 投身绿色施工事业,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局面。

结语:工程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关键环节,推行绿色施工理念、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对于提升建筑品质和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离高质量、全面化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突破关键技术,健全制度规范,创新实现路径,促进绿色施工向纵深发展,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艳.绿色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节能技术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5,(05):176-178.

[2]董桂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6):130-132.

[3]张飞飞.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5):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