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开展

作者

王威

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

一、高中数学开展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开展大单元教学,就需要教师首先明白大单元教学与单元教学之间的区别”.单元教学是局限于对某一整体教学内容进行着重讲解,而大单元教学则是将多个教学内容融合为一体,通过重新梳理、整合,形成一个完整且向外发展的大框架.使得学生能够在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时,透过大框架进行知识内容扩充与构建.而高中阶段开展大单元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的内容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多的是倾向于教师在备课期间,结合教材中知识进行的向外思维发散,使学生能够将课内外知识进行整合,促使教育真正地融入学生生活大单元教学的终极意义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期间形成完善且充盈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之下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为终身学习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二、策略

1.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新课标提出数学课程不仅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实践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要全面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平衡发展。知识目标应聚焦核心概念和关键定理,梳理知识脉络,突出主干内容;能力目标应着眼于学科关键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逻辑思辨、模型构建等高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培养理性思维品质。以“函数”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依据函数的概念、性质、应用三条主线,围绕"变化与对应"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问题情境中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通过分析典型函数模型,学生能深刻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初步掌握运用函数这一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中,学生逻辑推理、类比迁移等数学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建立函数模型的意识逐步增强。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认识函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函数思想的普适性,感悟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审美意蕴,培养理性思维习惯,树立数学化眼光。

2.设计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所以教师要丰富教学活动,通过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项公式等概念,并且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启发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课时上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① 如果确定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怎样的? ② 如果用通项公式解决问题,你认为需要通过哪些环节?或者说如何利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当然,在提出问题以前,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比如教师可以列举一个有关分期付款的案例,帮助学生总结具体的数学模型;然后,教师需要将学生分为 6 人学习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亲身经历激烈讨论、搜索并分析资料、绘制图像等过程,以此帮助他们更好地概括数列性质并总结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融合多元学科,拓宽数学视野

通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深入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接触并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而全面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以“圆锥曲线的方程”单元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巧妙结合物理学中的经典案例,如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生动引入圆锥曲线的概念。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曲线的性质,还能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数学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不可或缺性。此外,教师还可以从艺术领域寻找与圆锥曲线相关的例子,比如建筑设计中抛物线形状的拱门或雕塑作品中展现的曲线美,以此来展示圆锥曲线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欣赏这些艺术作品并探讨其中的数学元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及其审美内涵。在实施这一策略时,教师应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确保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自然的。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综合性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艺术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课堂教学活动评价

第一,要明确评价的本质。课堂实践评价可分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两种表述。前者更注重总结性评价,是一般理解意义上的评价。而后者则与学生的学习融为一体,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更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更能凸显“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主旨。所以,教师要强化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形成一种动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识。第二,要厘清评价的元素。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应以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标准为基本依据,日常教学活动评价要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更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教师要基于对学生的评价,反思教学过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有效教学,就必须把握学生目前的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大单元整合教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基于教材整合单元知识点,形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最终达到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明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单元教学实践[J].考试周刊,2020,(59).

[2]顾乃春.单元整体视角下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设计新探,2023,24(0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