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自然视角下推进“一桌、一角、一区”的组织策略研究

作者

陶梦婷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 215611

概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本文阐述教师在自然视角下,利用园内资源,开展幼儿区域“一桌,一角,一区”游戏化课程的教学做法,旨在落实自然育儿发展观。

关键词:自然视角;桌角区;园内资源;组织策略

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长的基础。人类一出生就开始进行与外界互动探索了。幼儿园拥有蓝天、花草、树、鸟,土,甚至一片叶子、一块石头、一颗种子……,都是幼儿认识、探索、欣赏,以及他们进行操作和创造活动的天然材料。教师利用园内资源,指导幼儿进行区域“一桌,一角,一区”游戏化课程教学,探索自然教育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影响。

一、自然视角下“一桌、一角、一区”环境布置

陶行知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陈鹤琴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环境设计上融入自然理念,从小到一桌、一椅,大到一角,一区,如种植(养)角、图书角、展示角等,建构区、表演区、运动区等,这些不仅是自然物理空间的一部分,是儿童日常活动的场所,而且也是儿童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游戏、生活、学习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即教师充分利用园内自然元素,如光线、空气、植物、砂土等,创造一个舒适、健康、富有生机的学习环境,并注重儿童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体现“一桌,一椅,一区”的教师“自然育儿发展观”。

二、自然视角下“一桌、一角、一区”游戏课程组织

(一)自然视角下“一桌”游戏课程组织

桌子是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最基本的工具和材料。现在幼儿园桌子基本是木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木桌进行游戏活动。例如,在《小小桌子设计师》游戏活动中,首先,教师以谜语“四四方方,面上有光,长着四条腿,站着不出房”导入活动。孩子们相互讨论,最后得知是桌子,很是开心。教师再引导孩子观察自己坐的小桌子,让孩子归纳桌子特征。接着出示《明代桌子》《创意餐桌》《地球桌》等多幅图片,引导孩子欣赏千姿百态的桌子,感受设计的魅力!接着,幼儿进行桌子造型和创意欣赏。教师看到孩子们发出“啧啧”感叹,趁热打铁地说:“我们也来创作自己喜欢的小桌子,好吗?”孩子那是一百个同意啊!教师提供的材料分成几组,一组是嵌入式的积木材料;一组是芦苇条、胶水、树叶和贝壳;一组是刚才欣赏的各种桌子照片。有的孩子按照样品设计,制作和绘画,有的加入了自己的灵感和设计理念,有的借助其他物体的形状为原型进行制作,创造出了风格独特、实用美观的桌子。比如有的孩子用芦苇制作了单层、双层,甚至三层的桌面,评价时都说层数越多越牢固,才像桌子。有的绘画出“镰刀型月亮桌子”。积木搭建的孩子们建构了一张很高的桌子,吸引了其他孩子们的目光。再如,春天到了,教师带孩子在园内采集一些柳条;冬天,教师自己收集芦苇杆,让孩子们利用芦苇杆编制小桌子,并用胶水粘贴树叶装饰桌面,在桌面上画花朵,小动物等自然图案。这些游戏课程组织激发孩子对自然的探索欲望。

(二)自然视角下“一角”游戏课程组织

幼儿园角角落落也是幼儿游戏化课程开展之地,比如种植(养)角、图书角、展示角等等等,这些角角落落小而私密,可能更受幼儿青睐。教师要重视园内这些角落,融入自然元素,更能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例如,春天,孩子们周末去公园赏花,较好了解梅花、樱花和郁金香。于是在中班“自然角种养”活动中,孩子最终讨论栽种郁金香。教师先给孩子们示范栽种,将土与肥料混合。并先叫小组长来栽种,大家站在边上观看。只见小组长淘淘用混合土装进盆里,他接过小明的花苗栽种下去,再用小铲用力拍了拍土,他连续栽了4盆。教师说:“淘淘栽种怎么样?”有的说很好,太棒了,还行。“老师,淘淘用铲子拍土,把它的根打伤了”安安说道。教师说大家讲得很好,同时示范栽种。接着两人一组把土和肥料均匀混合,种花苗。最后孩子把它们端进室内,放在哪里呢?如何让它长大?又成了话题。孩子们决定将它们白天放在教室里养,晚上搬到班级屋檐下养。那怎样解决天冷花苗冻死的问题呢,孩子找来纸箱子盖住。万一下雨,刮风怎么办?盖上塑料纸。虽然解决了纸箱淋雨,但纸箱下部分接触地面还是不行!可以用一个大的塑料盒子。不行,没有那么大的塑料盒子!我们就在地上垫上砖块,用塑料纸盖住整个纸箱,在郁金香花苗中间打个小木桩,这样纸箱就不塌下了,花苗冻不死了。孩子思维真厉害,善于动脑筋。在阳光雨露滋润下,在孩子们精心照顾下,郁金香长势良好,10盆都开花了,成了班级最亮丽的一角。可见,这个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责任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三)自然视角下“一区”游戏课程组织

幼儿园、教师一般将幼儿活动场所划分多种区域,如美术区域、阅读区域、科学区域等等。教师在这些区域活动中融入自然元素,可以将孩子游戏的兴趣度、自由度、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以及社会交往等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例如,在主题“学会观察,认识树的基本结构”的户外区域“认识树木”自然科学游戏活动中,教师先让孩子观看视频,认识几种常见树木,再提供树木的图片,让孩子说说。接着提供树木拼图,让孩子进行正确的树木拼图,目的让孩子认识树木的结构,以及熟悉常见几种树木。接着孩子们带上一些工具,如皮尺,笔和记录表,来到户外,教师帮助孩子认识树的基本结构,如叶子形状、颜色、大小、树干粗细等等。教师还可以延伸拓展材料的用法,对幼儿提出探究问题:你用望远镜看到这棵大树上叶子,与这棵小树的树叶有什么区别?鼓励幼儿参与互动。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同样一类型的树,大树的叶子,与小树的叶子基本差不多,还发现树干上、叶子上有小动物,老师告诉孩子是“金牛、蝉”等昆虫,这更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最后教师让孩子们说说,画出大家所看见的东西,将它展示出来。幼儿表达和表现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欢喜地去寻找、去捕捉一些昆虫、小动物、搜集树叶。

三、做好自然视角下“一桌、一角、一区”评价

在自然视角下“一桌,一角,一区”评价改进中,教师遵循幼儿为主他们的儿感受和意见应成为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儿童对“一桌,一角,一区”的某一维度的细节方面感受和体验,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改进,同时做好“一桌,一椅,一区”功能性、舒适性、安全性、自然元素融入等整体活动的综合评价,避免单一维度的片面评价,还要做好阶段性的评价与调整,以适应儿童的成长和变化。

总之,自然是生命之母。以上是教师利用园内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区域“一桌,一角,一区”游戏化课程的教学做法,实践证明能够让幼儿与自然更加亲密的接触与互动。但是要高质量落实“自然育儿发展观”还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去研究,去学习,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让园内每个元素,每个时空都让幼儿接触自然,让自然游戏课程开展得更加深入和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同年9月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