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中群众文化数字化传播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作者

刘艳

新疆新源县肖尔布拉克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835811

引言

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文化建设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乡村群众文化作为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戏曲表演及地方节庆等内容,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地域分散、信息闭塞及人口流动等原因,传统的乡村群众文化传播方式面临诸多限制,影响了文化活力和参与度。新疆地区乡村幅员辽阔,民族文化多样,传统群众文化资源丰富,但数字化传播水平相对滞后,导致文化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展示和推广。在此背景下,推动群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成为提升乡村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疆乡村群众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有效路径与策略,为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实践参考。

一、乡村群众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1.1 新疆乡村群众文化资源丰富性

新疆乡村拥有多民族、多文化的独特资源。当地哈萨克、维吾尔、柯尔克孜等民族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如哈萨克毡房装饰、维吾尔木雕和节日舞蹈表演,这些内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性。近年来,新疆各地通过建立乡村文化站和村民活动中心,对部分文化活动进行数字化录制和展示,推动群众文化向线上传播发展。尽管资源丰富,但由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及专业人才缺乏,群众文化数字化传播仍存在一定局限。

1.2 数字化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与局限

当前新疆乡村群众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主要依托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和乡村文化信息网站,通过图文、视频和音频形式进行展示。例如,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乡村通过抖音短视频发布民俗表演,吸引城市游客关注,提高文化认知度。然而,传播渠道分散,缺乏系统整合和统一管理,导致信息零散且难以形成持续影响,文化资源无法实现最大化利用。

1.3 群众参与度与数字素养问题

新疆乡村居民在文化参与中普遍存在数字素养参差不齐的问题。部分年轻人能够熟练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参与文化活动,而老年群体和部分偏远乡村居民受信息设备和技术能力限制,难以享受数字化文化服务。这种数字鸿沟导致群众文化数字化传播覆盖面有限,影响了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参与的整体效果。

二、群众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技术路径

2.1 数字化资源整合与内容生产

构建乡村群众文化数字化资源库是传播的基础。应对民俗活动、手工艺、节庆文化和传统表演进行系统化采集和数字化处理,形成高质量图文、音视频及三维展示内容。在新疆喀什地区,文化部门通过对当地维吾尔舞蹈表演进行多角度拍摄和数字化剪辑,制作成线上微视频,实现文化内容在短视频平台和地方网站的同步传播。通过资源整合和内容标准化处理,可提高文化展示的专业性和传播效果。

2.2 数字平台建设与渠道拓展

数字平台建设是传播的核心支撑。通过建设综合性乡村文化数字平台,将文化资源集中展示,并提供互动功能,使用户能够在线参与评论、点赞和分享。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当地政府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建立了线上文化信息门户,将民俗活动、手工艺展示、节庆活动信息集中管理,提升了文化传播的系统性与可视化水平。数字平台同时可与短视频应用、社交媒体及地方旅游平台联动,拓展传播渠道,实现多端传播覆盖。

2.3 智能化传播技术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文化传播中具有提升效率和精度的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和推荐算法,能够根据用户兴趣和浏览行为推送乡村文化内容,实现精准化传播。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部分文化数字化平台通过分析用户关注度和互动行为,推荐当地民族手工艺制作教学视频,增强用户粘性和文化参与感。智能化传播技术不仅提升了内容曝光率,也实现了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传播效率优化。

三、群众文化数字化传播的策略路径

3.1 互动式文化传播模式

互动式传播能够提升群众参与度和文化认同感。新疆巴音郭楞部分乡村通过线上直播民俗表演和节庆活动,使观众能够实时互动,留言提问和参与投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传播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文化内容的趣味性,还推动了居民和游客对地方文化的深度认知与参与。

3.2 地方特色内容创新

针对新疆多民族文化特点,应在数字化传播中突出地方特色。通过创意视频、数字博物馆、虚拟体验和三维互动展示,将哈萨克毡房装饰工艺、维吾尔族舞蹈及地方节日文化进行创新性呈现。例如,在阿克苏地区,当地文化部门通过制作 3D展示的节日舞蹈互动动画,使观众能够通过数字平台模拟体验民俗活动,提高文化吸引力和传播趣味性。

3.3 政策引导与社会协同

政策支持是乡村文化数字化传播的重要保障。新疆各地政府应出台数字文化建设规划,提供资金、技术和培训支持,推动乡村数字文化平台建设。同时,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如高校科研团队、文化企业及社区组织,共同推动文化资源采集、数字化加工和传播,实现政府、企业与群众的协同发展,提高数字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可持续性。

四、应用实践与优化策略

4.1 新疆乡村实践案例

在新疆伊犁、喀什和巴音郭楞部分乡村,通过建设数字文化信息平台,实现了民俗活动、手工艺和节庆文化的线上展示。居民通过智能手机参与线上互动,游客通过平台了解当地文化,形成了线上传播与线下体验的有机结合。数据统计显示,数字化传播平台上线半年内,文化内容浏览量同比增长 80% ,居民参与度提升明显,地方文化影响力增强。

4.2 优化策略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字化传播效果,应加强文化内容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建立统一的数字文化资源库,保证内容质量和版权保护;完善平台技术支撑,提升数据存储能力和交互功能;通过培训提升乡村居民数字素养,使不同年龄段群体均能有效参与文化传播;同时,加强数字文化与乡村旅游、教育和社区服务的融合,拓展群众文化传播的多元化场景,实现文化价值最大化。

五、结语

数字化传播为新时代乡村群众文化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新疆地区的实践表明,通过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建设、智能化技术应用及互动式传播模式,群众文化能够突破地域限制,提升参与度和传播效率。结合地方特色内容创新与政策支持,能够实现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认同感增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文化与乡村经济、教育、旅游等领域深度融合,使群众文化数字化传播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为新疆乃至全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模式。

参考文献

[1] 范可杰.群众文化传播视角下的职工图书馆建设探析[J].兰台内外,2023,(36):82-84.

[2] 王永成.群众音乐活动对文化自信建设的意义与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23,(23):117-119.

[3] 杨莉.声乐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播与发展[J].艺术评鉴,2023,(22):183-188.

[4] 蔡春光.5G时代下的群众文化活动传播推广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3,(2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