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课标视域下情境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落实

作者

陈淑莲

张家港市南沙小学

新课标指出新时代的音乐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以及音乐课程的特点,教师借此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以核心素养为理念主体,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强化学生个人体验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感悟能力。

一、导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课堂的情境教学需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课前需要及时导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通过运用恰当的手段和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逐渐从“入境”转变为“化情”。例如在学习《小鞋匠》时,教师可以播放具体的音乐视频,结合歌曲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并提出具体的问题:大家看一看视频中人物的装扮,是一个从事什么工作的手艺人?随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展示相应的修鞋动作,让学生感受真实的情境,迁移学生的已有认知,教师在情境中完成任务的布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律动感十足的敲击声,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特点,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条件。

二、情境表演,实现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是体现学生学习音乐效果的关键所在,也是音乐学习的最终目标。学生通过情感表达对音乐知识进行迁移理解和应用,教师也积极结合学生的需求灵活的采用恰当的表现手段,展现相应的场景和真实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已经取得的学习成果,利用具体内容组织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领悟音乐表达。例如在学习《草原赞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进行相关乐曲的理解和演唱,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草原风景,并解释相应的民族习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数字化平台向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资料,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就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实际的交流,并引入舞蹈动作,鼓励学生角色代入,体验草原牧民的心情和感受,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促使其借助实践活动实现审美意识和情感培养的整体发展,帮助学生提高对艺术的理解能力,实现灵感激发,进一步感悟乐曲的内容。

三、引入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对于艺术课程而言,学生的创新意识十分重要,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具体的项目中完成对音乐的全新理解。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情加以了解,将生活实际与情境相互联系,内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此外还应该及时与生活形成联动,综合运用学科教学的成果,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性。同样以《小鞋匠》为例,应结合生活引入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打造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劳动者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应该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对音乐的看法,并讲解自己的生活经历,将其中蕴含的劳动价值加以挖掘。教师可以在这教学中加入声势,利用小铁锤这一个道具,打击出相应的节奏,让学生直观的聆听音乐,并分析不同节奏的区别,提高学生的音乐辨析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并结合音乐歌曲进行演唱,教师还可以对情境进行延伸,模仿《小鞋匠》,创作类似的“劳动之歌”,让学生沉浸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并逐步获得深层次的审美体验,更好的掌握音乐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情景转化,理解作品内核

音乐教学不仅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歌唱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学生通过体会不同的情境逐步建构对音乐的认识。学生在学习中实现音乐文化意识培养,助力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拔根芦柴花》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演唱歌曲,更要在民歌学习中感受民歌中所蕴含的内涵,关注社会生活和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理解中国音乐中的民族审美特质,增强文化自信。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门陶冶情操的科目,承担着育人育才的重任。情境教学作为当前音乐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方式的融合展现,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音乐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在创造性实践中全面提升音乐素养。为青少年的艺术启蒙和人格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靖悦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J]. 天天爱科学 ( 教育前沿 ),2023,(10):191-193.

[2] 王莹莹 . 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应用研究 [D]. 信阳师范学院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