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的教学实践分析
章倩
商南县湘河镇中心小学 726303
引言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与纯粹的计算练习不同,应用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运算技能,更要求他们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题意、抽象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这一过程本质上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形成,他们在解题中能够尝试独立思考与策略选择,但同时也常常表现出理解偏差、思维定势以及方法单一等问题。通过科学的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解题思路,形成多样化的策略并学会反思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用题学习的特点
(一)思维发展趋于逻辑化
中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逐渐表现出逻辑化的倾向,他们在解题时能够较清晰地把握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能借助一定的推理方法进行分析。然而,由于逻辑思维尚未成熟,他们容易在长链条推理或多条件题目中出现遗漏或混乱。这种“逻辑萌芽”阶段的特征,既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突破口,也带来了培养任务。
(二)阅读理解能力成为解题关键
应用题的题干以语言文字呈现,要求学生能够在阅读中筛选信息并完成语言到数学的转化,中高年级学生虽然已能流利阅读,但在应用题解答时,常常出现条件遗漏或主次不分的情况。尤其是含有隐含条件或复杂表述的题目,往往让学生难以迅速抓住本质。这一现象表明,数学学习已不仅是计算的训练,更与阅读能力紧密相关。
(三)解题策略多样但不稳定
部分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解题方式,例如画图、列表、方程等,但在遇到陌生题型时,往往习惯性套用某一种固定方法,缺乏灵活性。策略的不稳定性,体现了他们尚未真正形成“因题择法”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通过方法比较与迁移训练,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稳定的策略体系。
二、应用题解题策略的教学实践路径分析
(一)加强问题情境的理解与分析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慢思考”,在解题前完整阅读题干,分辨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通过标注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简表,将文字转化为直观的数学语言。例如,在讲解《三位数乘两位数》应用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 72 千米,4 小时行多少千米?可以先带领学生逐步明确题意:第一步,找出已知条件——“每小时行驶 72 千米”;第二步,明确问题——“4 小时行多少千米”;第三步,理清数量关系——“总路程 Σ=Σ 速度 × 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线段图:每一段表示 72 千米,连续四段就是汽车在 4 小时内行驶的总路程。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不只是直接代入算式“ 72×4′ ”,而是在阅读、思考、转化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数学关系的清晰图景。这样一来,学生对题目情境的理解不再停留于文字,而是能够在脑中形成直观的逻辑链条,避免了“看题即算”的机械思维。
(二)突出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应用题的核心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例如,在讲解《分数除法》中关于工程问题的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题目:某工程队单独修一条公路需要 12 天,实际工作中每天完成这条公路的 ,问全部修完需要多少天?在讲解时,应引导学生将“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完成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可以先让学生用表格表示:每天完成 1/6 ,那么完成 1 份总量需要 =6 天;同时结合线段图直观表示“单位工作量与整体工程的对应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归纳为公式:工作总量 Σ=Σ 工作效率 × 时间。最后,通过检验“ ×6=1′ ”这一关系,让学生验证答案的合理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得到“6 天”这一正确结果,更在“建立模型—运算—验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了数学应用的思维路径。
(三)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指导
教师应展示不同解题路径,并引导学生比较优劣,从而认识到“同一题目有多条途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总结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逐渐形成方法与题型的对应意识。通过类比和迁移训练,学生能够把已有的策略推广到新的情境中,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在讲解《比》中关于“利息”的应用题既能用公式直接计算,也能通过分步算出本金和利息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先用常规方法,再尝试用方程或比例方式解决,并比较运算步骤的多少与清晰度。再让学生在总结中发现不同解法各有优势,从而形成“方法与题型”对应的意识。通过不断的类比和迁移,学生在新的题目中也能灵活调动策略。
结束语
小学中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教学,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是学生思维品质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情境,善于在现实中提炼数量关系,学会多角度思考与策略迁移。通过不断的训练与反思,学生能够逐渐形成稳定而灵活的解题方法体系,真正实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 季正萍 . 对小学数学高级阶段应用题解决策略的分析[C]//2024年文化信息发展论坛论文集(二).2024.
[2] 李淑娟 . 小学数学高段课堂中应用题解析的教学策略— —以 "分数 " 运算为例 [J]. 天津教育 , 2025(5):23-25.
[3] 石冬红 .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1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