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东北抗联史中的苏联因素

作者

孙艺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31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 8 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 14 年抗战的历史,14 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在十四年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中,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史宛如一座巍峨的丰碑,承载着无数英雄儿女的热血与牺牲。郝江东所著的《隐秘与伟大:东北抗联后期斗争史(1938-1945)》犹如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大门,让那些曾经隐秘于岁月深处的故事与精神,得以重见天日。

一、史料挖掘:突破性的探索与贡献

研究东北抗联历史,最大的难题之一便是历史档案的收集,尤其是原始档案资料。长久以来,诸多资料或散落民间,或因战火损毁,或被尘封于历史的角落。郝江东教授在这方面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他不仅深入挖掘中方史料,而且首次发掘并系统运用来自俄罗斯档案馆的解密档案。这些档案为还原东北抗联后期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关键的证据。例如,在研究东北抗联与苏联的关系时,俄罗斯档案馆中的相关文件详细记录了双方互动的细节,包括合作过程中的决策过程等,这些内容是以往研究中鲜为人知的。通过对这些珍贵档案的运用,郝江东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全面的东北抗联后期斗争史。

二、研究视角:国际史视野下的创新解读

中国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近代以来一直是列强角逐的重要区域,东北抗联的斗争也因此受到国际形势的深刻影响。郝江东教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首次将“冷战国际史”的“多边档案互证”等方法引入东北抗联史研究,为该领域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在书中,作者以多边原始档案为基础,对东北抗联后期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苏联、中国等多方史料的比对与考证,他详细梳理了苏军、共产国际与中共东北党围绕东北抗联教导旅组建的互动过程。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苏联因素”对东北抗联后期历史变迁的关键影响,也让我们认识到东北抗联的斗争不仅仅是一场国内的抗日斗争,更是在复杂国际背景下的艰难探索。这种国际史的研究视角,为我们理解东北抗联历史与东北亚国际关系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是对以往研究的重要创新与补充。

三、历史脉络梳理:清晰呈现关键历史节点

本书聚焦于 1938-1945 年这一关键历史时期,对东北抗联后期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1938 年是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转折点,这一年,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由盛转衰,陷入低潮,中共东北党组织与驻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失去联系,与中共中央的联系也全部断绝。与此同时,苏联开始调整其远东战略,这一系列变化深刻影响了东北抗联的发展走向。

作者详细叙述了 1938 年夏至 1939 年春,苏联调整对东北抗日游击运动政策与苏联远东战略重大变化之间的关联。指出在这一时期,东北游击运动开始得到苏联方面的援助,苏联因素逐渐成为主导东北抗日游击运动乃至东北党和东北抗联历史变迁的重要力量。此后,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对日战略和对华政策发生重大调整,这也进一步影响了东北抗联的组织结构和斗争策略。1942年7月,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境内组建,这支部队在苏军的指挥下,主要承担为苏联对日作战提供情报等任务。

四、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长达十四年之久,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隐秘与伟大:东北抗联后期斗争史(1938-1945)》一书,通过对东北抗联后期斗争史的深入研究,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东北抗联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东北抗联不仅代表了中国军民最早的奋起抵抗,也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斗争,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书中所展现的抗联精神,即不畏强敌、英勇斗争、忠贞不渝的精神,对于当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抗联精神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隐秘与伟大:东北抗联后期斗争史(1938-1945)》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著作。它以丰富的史料、创新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呈现了东北抗联后期斗争的历史全。让我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伟大的抗联精神。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对东北抗联史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为辽宁社会科学院 2025 年度院级青年课题“抗战时期的国际合作研究”,lnsky25kt48 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