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创新探讨
张鹏飞
浚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省鹤壁市 456250
摘要: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运用的今天,计算机类相关的应用专业呈现出了一种不容忽视的态势,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学习专业。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且,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下,有关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同时也提高了其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中职的计算机课上,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为此,本文着重就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为中职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中职计算机 信息化教学 创新策略
引言
“互联网+”突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地集成教学资源,在给学生学习经验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发展余地。中职学校还可以将计算机课程作为全面普及信息化教学的启点,让其他课程中也可以存在信息技术的身影,为学生创作更多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完善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让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互联网中找到学习资源,让自己拥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工作岗位也有着极佳的适应能力。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就是要通过对计算机的研究,为下一代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实际运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1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
1.1教育方针偏离
目前,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育时,普遍出现了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严重地阻碍了高职教育的顺利进行。长期以来,中职在计算机教育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教育中,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而不能有效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低下,这给他们将来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后果。另外,中职在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时候,一味地追逐着教学的进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按照学生的职业需要来进行有针对性训练。在教学方面,缺乏针对性,这也会在某种意义上阻碍了计算机教学的进程和质量。
1.2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中职阶段学生能够有效吸收新的东西,经常使用一些电子产品。但当他们涉及了一些理论知识之后就变得不感兴趣了,没有独立的学习意识,有的时候还会不愿意和教师一起上课。因为中职学校以就业为中心,一些同学对自己的学业表现并不关心,教室里的学习气氛很差,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不好的行为会对有兴趣的同学造成很大的冲击。也有一些同学因为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计算机方面比较困难,慢慢地从积极变成了消极,最后完全丧失了对计算机的兴趣。
1.3教育手段陈旧
目前,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还不够强,还不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严重制约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有些教师的思维比较落后,在课堂上不能主动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还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在计算机的教学中,已经逐步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兴趣,也不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影响课堂的整体效果。此外,部分教师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在教学课堂中的作用,在课堂上过于强硬,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实践中,教师们缺少创造性的思维,常常无法主动地革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一种方法,这使得计算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也会对其产生某种程度上的阻碍。
2“互联网+”条件下中职学校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计算机教育的对策
2.1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使教学和备课工作更加有效。
随着“互联网+”的来临,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给教师们的教育活动带来了新的途径与方法。作为开展教学科研的主要场所,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就离不开 PPT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因此,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教研、备课过程中,也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的内容上来。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课程的集体备课,能够促进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所谓的“集体备课”,就是指每个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都有备课,可以在教学内容和课堂设计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思路乃至是讲课风格都表达出来,然后进行头脑风暴、互相讨论和交换意见,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总结。
2.2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平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随着有关中职学校以及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且根据学生在校园里的真实学习状况,不断地开展研究探讨,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来搭建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信息化教育平台,使之与计算机课程的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课程的三维性,让学生获得更深刻的情绪感受。在中职学校进行计算机课程的信息技术运用活动模式的改革过程中,必须突破原有的固定方式,对现有的教育情境和背景进行研究和改革,并将腾讯会议、钉钉等软件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管理,突破原有的教育思维和时空局限,从教室向课外拓展。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运用中,同学们的思想会持续地相互交融,教学工作得到持续优化,从而使教师在中职教育中能够找到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
2.3与时俱进,推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变革。
目前,中职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整个课程的结构比较简单。教师要多向计算机界的专家们学习,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进,让自己的课程内容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让自己的教学内容变得有趣,让中职的学生在整个教育教学中,都能与社会的现实需求相适应,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结语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中职学校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中职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改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能够更好地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相结合,从而使整个中职计算机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得到充分提高,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作出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静.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的创新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3(09)
[2] 胡思静.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中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4(19)
[3] 陈凤琴.中职计算机有效线上教学实施策略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