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作者

廖金玉

雷波县瓦岗镇咪姑小学  616550

引言: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积累与审美感知的重要时期,古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凝练了语言艺术,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情感与人生哲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背诵为主,忽视了古诗本身的意境美与情感价值,导致学生容易产生枯燥感,学习兴趣不足,难以达到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和文化认同的目标。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凭借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虚拟现实等手段,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以多感官刺激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诗歌意境,从而实现情感共鸣与审美体验的提升。因此,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将系统分析融合的原则、策略与实践路径,以期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1 古诗教学现状中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古诗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一,教学方式过于强调知识灌输,注重字词讲解和背诵检查,忽视了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感知与理解,导致学生对古诗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其二,教学资源匮乏,教师往往局限于教材和少量课外资料,无法全面展示古诗所蕴含的历史背景、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学生的学习体验因此受到明显局限。其三,课堂互动不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往往停留在“问答”层面,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创造性表达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氛围也显得较为单调。上述问题严重影响了古诗教学的整体质量与实际成效,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予以突破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古诗育人的价值。

1.2 信息技术赋能古诗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古诗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首先,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诗歌的内容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进行直观展示,使学生能够形象感知古诗描绘的意境,学习效果显著增强。例如,通过展示春景图、播放自然音效,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春晓》的氛围之中,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感情。其次,虚拟现实和交互平台能够让学生“走进”古诗的场景,实现与文本的情境融合,从而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再次,互联网资源的整合性优势,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延伸资源,有助于拓展课堂边界和深化学习效果。最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能帮助教师全面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实施精准化和个性化教学,提升课堂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因此,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显著提升古诗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融合路径

2.1 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实现古诗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高质量的古诗配图、音频朗诵和视频讲解资源,并结合自身教学目标进行再设计,从而为课堂提供直观而生动的教学辅助材料。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制作古诗学习课件,将诗歌文本与图像、动画结合,使学生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双重感受理解诗歌意境。此外,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建立古诗数字资源库,涵盖背景知识、名家解读、多媒体素材和互动题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持续可用的学习支持。

2.2 教学设计的情境化创新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和体验感。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片段,结合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自然壮美景象的赞叹。通过音效、画面与诗句的结合,学生不仅能理解诗意,还能体会诗人的情感。此外,可以借助交互式白板、智慧课堂等工具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合作,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2.3 学习方式的多元化转变

信息技术的引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借助智能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微课视频进行自主预习,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在课堂上,通过互动工具进行小组讨论与成果展示,实现合作探究与交流;在课后,则可以借助网络作业平台进行延伸学习和个性化练习。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基于古诗的探究任务,让学生利用平板电脑或移动端查找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典故,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交成果。这种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链条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

三、信息技术融合古诗教学的实践成效

通过实际教学案例可以发现,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教学效果。其一,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升。多媒体展示和沉浸式体验使学生对古诗不再停留在枯燥的背诵,而是带着情感和好奇心主动学习。其二,学生理解力与思维力增强。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能够结合多模态信息更好地理解诗意,并在讨论与表达中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其三,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激发。例如,部分教师利用绘画软件和视频制作工具,鼓励学生自主创作与古诗相关的作品,如配乐朗诵、微视频制作等,让学生在创造中深化对古诗的理解与感悟。这些实践表明,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与生动性,还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审美素养与文化认同的提升。

四、结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兴趣不足、资源匮乏和互动缺乏等问题,还能通过数字化资源建设、情境化教学设计和多元化学习方式,提升古诗教学的整体质量与育人价值。研究表明,融合后的古诗教学更具直观性、趣味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自信与审美素养。未来,应在三个方面继续深化探索:一是加强古诗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构建优质教育资源库;二是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完善融合效果的评价机制,确保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通过不断优化融合路径,信息技术将在古诗教学中发挥更大价值,助力小学语文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卓 , 刘美丽 , 马玉珍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J]. 中小学电教 ,2024,(12):28-30.

[2] 周海燕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与创新 [J]. 广东教育 ( 综合版 ),2024,(12):43.

[3] 宋冬英 .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深度融合教学研究——评《优化学习: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J]. 语文建设 ,2024,(10):84.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24.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