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药藤甘草饮片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杨发雄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医医院,666100
摘要:目的 分析傣药藤甘草饮片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布洛芬治疗,观察组联合傣药藤甘草饮片治疗,对比疼痛指标。结果 观察组疼痛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洛芬联合傣药藤甘草饮片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以降低疼痛指标。
关键词 傣药藤甘草饮片;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应用价值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是由寒邪侵入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在子宫部位形成凝滞,通常在月经来潮前或期间出现小腹冷痛,且痛处拒按的症状,痛经属于非器质性损伤的原发性痛经,且在痛经患者中较为常见。布洛芬作为非甾体抗炎药,广泛用于治疗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及痛经等,同时也可用于减轻感冒或流感引起的发热症状。在傣药中,藤甘草是重要的药材,经过特定的加工处理后制成饮片,即傣药藤甘草饮片。藤甘草以其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和镇痛等多重药效而闻名[1]。经过切片和炮制等精细工艺处理的中药材,更便于煎煮和服用,傣药藤甘草饮片因独特的疗效,成为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优选中药。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9.65±5.84)岁。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29.85±5.74)岁(P>0.05)。
补充纳入:(1)患者年龄大于18周岁;(2)符合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布洛芬治疗: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00089,一次1粒,一日2次。
1.2.2观察组 观察组联合傣药藤甘草饮片治疗:采用医院自制藤甘草饮片,一次两片,一日2次。
1.3观察指标 对比疼痛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疼痛指标
观察组疼痛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是由寒邪侵袭人体,影响气血运行,导致子宫部位气血凝滞,从而在月经来临或来临前引起小腹胀痛、拒按等痛经症状,在傣医理论中,此类痛经被划分为原发性,意指其非由器官质性损害引起,傣医指出,寒邪作为一种病因,会削弱人体阳气,造成气血运行不畅。无论是经期前后受寒,还是体质偏寒,都可能导致寒邪内侵,引发痛经。寒邪引起血液凝聚成瘀,阻碍子宫内气血循环,瘀血阻塞经络,直接导致痛经。疼痛以下腹部为主,表现为冷痛或绞痛,热敷可以缓解痛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在胞宫内形成瘀血,引发经期或经前小腹冷痛、拒按等痛经症状的类型,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延后、经量减少、经血中有血块,以及经血颜色紫暗或发黑等症状。经期或经前感受风寒,或平素体质偏寒,面色苍白、四肢寒冷、怕冷、舌苔白厚、脉象沉紧等,均为寒凝血瘀的典型征象。部分患者还可能感到腰背酸痛、疲乏无力、恶心、腰腿不适。布洛芬作为非甾体类抗炎药,作用在于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环氧化酶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关键酶,其抑制能够显著降低前列腺素水平,布洛芬能有效缓解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和痉挛,减轻痛经。对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布洛芬不仅通过降低前列腺素水平来缓解子宫平滑肌的紧张,还能减轻由前列腺素引起的炎症和疼痛感。布洛芬的抗炎特性也有助于改善血瘀状态,缓解痛经症状[2]。
傣药藤甘草,凭借其活血化瘀、温经驱寒以及镇痛的多重药效,在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方面表现突出。该药材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盆腔血液分布和灌注量,从而减轻由血瘀引起的痛经症状,例如经血不畅、下腹部剧烈疼痛等。藤甘草通过活血化瘀的作用,还能降低经血和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F2α的水平。前列腺素F2α作为引起子宫强烈收缩的物质,其含量降低,可以缓解子宫平滑肌的过度收缩和痉挛,进而减轻痛经。藤甘草的温经驱寒功能亦不容忽视,它能够有效地驱逐体内寒气,改善由寒邪引起的痛经症状。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病理过程中,寒邪侵袭是关键因素,藤甘草的温经驱寒作用恰好针对这一点进行治疗。藤甘草还具备直接的镇痛效果,显著减轻痛经引起的疼痛,这种效果可能与其调节神经递质和受体功能有关。藤甘草饮片在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时,主要通过活血化瘀、温经驱寒和镇痛的三重作用机制,全面针对痛经的病因和症状进行干预,因此取得治疗成效[3]。
综上所述,布洛芬联合傣药藤甘草饮片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以降低疼痛指标。
参考文献
[1] 王蓉,张怡,王丽丽,等. 基于MAPK/ERK/NF-κB信号通路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4,38(5):90-93.
[2] 李新梅,王蓉,水蓉枝,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4,38(11):96-98.
[3] 肖增栋.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J]. 医学信息,2023,36(2):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