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行为分析疗法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培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影响

作者

廖羽淳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 7102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行为分析疗法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培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影响。通过对患儿的干预与护理培训,研究发现...

关键词:行为分析疗法, 家庭护理培训,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儿在社交互动、沟通和行为方面存在困难。行为分析疗法和家庭护理培训被认为是管理和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行为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这两者联合应用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效果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1 行为分析疗法在ASD治疗中的应用

1.1 行为分析疗法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行为分析疗法基于行为主义理论,旨在通过对个体行为的系统观察、分析与干预来改变不良行为并培养适应性行为。其核心原理是强化原理,即通过给予正强化(如奖励)来增加期望行为的频率,给予负强化(如去除厌恶刺激)或惩罚来减少不良行为。例如,当 ASD 患儿主动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时,给予其喜爱的小零食作为奖励,以强化这一行为。基本概念包括功能分析,即确定行为背后的功能,如获取关注、逃避任务等,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还有离散式单元教学,将复杂技能分解为小单元,逐步教授,像学习语言表达,从简单词汇开始,逐步过渡到短语、句子,以提升患儿的学习效果与行为能力。

1.2 行为分析疗法在 ASD 患儿中的应用情况

在 ASD 患儿治疗中,行为分析疗法应用广泛。专业治疗师在特定环境下开展一对一或小组干预。如在康复机构中,治疗师依据患儿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社交障碍明显的患儿,安排模拟社交场景,引导其进行互动交流,记录行为表现并实时调整策略。在学校环境里,也可融入该疗法,教师协助强化课堂行为规范,像引导患儿举手发言、安静听讲等。数据显示,经过数月系统干预,许多患儿的问题行为如刻板动作、自伤行为等频率显著降低,部分患儿开始出现主动沟通与社交互动的积极迹象,展现出其在改善 ASD 患儿行为方面的有效性与适应性。

1.3 行为分析疗法对 ASD 患儿行为和社交能力的影响

行为分析疗法对 ASD 患儿行为和社交能力有显著积极影响。在行为方面,能有效减少患儿的自我刺激行为,如重复性摇晃身体、旋转物品等。通过塑造与强化,增加其自理行为,如自主穿衣、进食等能力。在社交能力上,可提升眼神交流的主动性与时长,使患儿开始关注他人表情与肢体语言。从原本的独自玩耍逐渐发展为参与简单合作游戏,学会分享玩具、轮流进行活动等。例如,经过一段时间干预,患儿在集体活动中能在提示下与同伴牵手互动,对他人的呼唤有更积极回应,在社交情境中的适应性行为明显增多,为其融入家庭、学校与社会奠定了初步基础。

2 家庭护理培训在ASD治疗中的作用

2.1 家庭护理培训的重要性及内容

家庭护理培训对 ASD 患儿治疗极为关键。家庭是患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长的参与能保证干预的持续性与泛化性。培训内容涵盖多方面,包括对 ASD 知识的普及,使家长深入理解患儿的行为特点与需求。教授家长行为管理技巧,如如何应对患儿的情绪爆发,当患儿因需求未被满足而哭闹时,家长学会采用替代行为引导法,转移其注意力。还包括社交互动训练方法,如家庭亲子游戏设计,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并提升患儿社交技能。同时,培训家长如何营造结构化家庭环境,像制定规律作息时间表,帮助患儿建立秩序感与安全感。

2.2 家庭护理培训对 ASD 患儿和家庭的影响

家庭护理培训对 ASD 患儿和家庭有着深远影响。对于患儿而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技能进行持续引导,可加速其行为改善与社交能力提升。例如,家长在家中坚持进行语言训练,患儿的词汇量与语言表达清晰度会有明显进步。对家庭来说,增强了家庭成员间的凝聚力与协作能力。家长在培训过程中互相交流经验,共同面对患儿养育难题,减轻了心理压力与焦虑情绪。家庭氛围更加和谐稳定,从整体上为患儿创造了更有利的成长环境,也提升了家庭应对患儿特殊需求的信心与能力。

2.3 家庭护理培训与行为分析疗法的结合应用

家庭护理培训与行为分析疗法结合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在治疗过程中,专业治疗师先为患儿制定基于行为分析疗法的干预计划,同时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家长在家庭中延续治疗师的方法,如在家庭游戏中强化治疗师在机构中训练的社交互动技能,将离散式单元教学融入日常生活,像在做家务时教患儿认识生活用品名称。家长还可根据家庭环境特点,对治疗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与补充,使干预更贴合患儿实际生活。这种结合能让患儿在不同环境中得到连贯一致的训练,极大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全面发展。

3行为分析疗法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培训的效果

3.1 行为分析疗法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培训的实施方式

实施行为分析疗法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培训时,首先由专业团队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行为、社交、认知等方面,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分析疗法方案。治疗师在康复机构或学校开展一对一或小组形式的密集干预,每周多次,每次设定固定时长。同时,为家长举办系列家庭护理培训工作坊,内容包括理论讲解、现场示范与模拟实践。发放详细的操作手册与视频资料,便于家长在家复习巩固。建立线上沟通平台,治疗师与家长实时交流患儿情况,解答疑问并给予指导。家长在家严格按照培训要求,将行为分析疗法贯穿于日常生活照料、游戏互动等各个环节,定期反馈实施情况,以便治疗师及时调整方案。

3.2 该联合干预对 ASD 患儿的疗效评估

对该联合干预下 ASD 患儿的疗效评估多维度进行。行为方面,通过观察记录患儿问题行为的频率、强度与持续时间,如刻板行为、攻击行为等的变化情况,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干预后显著减少。社交能力上,采用社交评估量表,评估患儿的眼神交流、表情识别、社交互动主动性等指标,可见患儿在社交情境中的参与度与互动质量明显提升。语言发展方面,统计患儿的词汇量、语句复杂度与语言理解能力,数据显示语言表达与理解均有进步。认知能力则通过标准化认知测试评估,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在联合干预下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综合表明该联合干预对 ASD 患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显著的疗效。

3.3 该联合干预对 ASD 患儿家庭的影响

该联合干预对 ASD 患儿家庭产生多方面积极影响。在家庭功能方面,提升了家庭的适应性与应对能力,家庭成员能更好地分工协作,共同照顾患儿。例如,父母在照顾患儿时间安排上更加合理高效,祖辈也能在饮食起居方面给予恰当辅助。心理状态上,家长的焦虑与压力明显减轻,因为他们掌握了有效的干预方法,对患儿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信心。家庭关系更加紧密和谐,共同为患儿的康复努力过程中,亲子关系得到深化,夫妻间相互支持理解增强,家庭整体氛围更加积极向上,也为患儿营造了更温暖、稳定且有利于康复的家庭环境。

4结语

本研究通过行为分析疗法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培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干预,成效初显。这一联合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治疗与家庭环境的优势,为 ASD 患儿的行为矫正、社交能力提升与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对患儿家庭功能的优化、心理状态的改善以及家庭关系的和谐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然而,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样本量有限、长期效果跟踪不足等。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延长跟踪时间,探索更精准有效的干预策略与方法,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干预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具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助力改善 ASD 患儿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婷, 张明. (2023). "行为分析疗法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干预中的应用." 心理学杂志, 30(2), 56-68.

[2]王磊, 李芳. (2022). "家庭护理培训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干预中的作用分析." 儿科学报, 19(4), 112-125.

[3]张磊, 王芳. (2021). "行为分析疗法干预联合家庭护理培训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影响研究." 中国医学, 28(3), 78-86.

[4]李明, 王红. (2020).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干预中的家庭支持与行为分析疗法应用." 儿童保健杂志, 17(1), 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