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设计新思路探索
赵旭明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雨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水资源作为区域发展的关键要素,其综合利用的规划设计至关重要。面对当下水资源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等诸多挑战,探索新思路迫在眉睫。本文聚焦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划设计,深入剖析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新思路应涵盖的核心要点,同时阐述保障新思路有效落地实施的策略,旨在助力区域实现水资源的科学、高效、可持续利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关键词: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新思路
引言
水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命脉所在,无论是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还是工农业生产活动,亦或是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然而,在现实中,区域水资源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一方面,水资源总量有限,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极为不均衡,部分地区时常面临干旱缺水,而有些地方又存在水资源浪费现象。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情况也有所加重,传统的规划设计方式在应对这些复杂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
一、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现存的主要问题
1.1 资源统筹不足问题
在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方面,资源统筹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各地区往往侧重于自身辖区内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缺乏对更大区域乃至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考量,导致水资源调配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例如,相邻的城市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水资源共享机制,当一方出现用水紧张时,另一方即便水资源相对充裕也无法及时支援。而且对于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再生水等不同类型水资源,在规划时也未进行科学统筹,没有依据其特点和适用性合理分配用途,使得部分优质水资源被浪费在低效益的使用场景中,影响了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
1.2 利用效率低下问题
利用效率低下是当前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的一大症结。在农业灌溉上,很多地区依旧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较低,大量水资源在输送和田间使用过程中白白流失。工业领域,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水的重复利用率不高,大量工业废水未经深度处理就直接排放,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城市生活用水方面,供水管网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同时居民节水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节水引导措施,使得生活用水浪费情况屡见不鲜,这些都反映出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亟待提升。
1.3 生态考量欠缺问题
生态考量欠缺在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中不容忽视。很多时候,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调配时,主要关注的是经济目标,对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考虑不足。例如,修建水库大坝时,没有充分评估对下游鱼类洄游通道的阻断、对周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问题,导致一些珍稀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
二、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新思路应涵盖的核心要点
2.1 多源互补要点
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新思路中的多源互补要点至关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地表水、地下水、雨水、再生水等不同水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补充。比如,在枯水期可以加大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同时通过收集、净化雨水来补充城市景观用水和部分生活杂用水。对于工业企业,鼓励其优先使用再生水进行生产环节中非关键工艺的用水需求,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依赖。并且建立完善的水资源联合调度机制,根据不同水源的储量、水质以及用水需求变化,灵活调配,确保各用水环节都能得到合适的水源供应,提高水资源的整体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
2.2 智慧管理要点
智慧管理作为新思路的核心要点之一,有着重要作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全方位的水资源智慧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通过安装在水源地、供水管网、用水终端等各处的传感器,实时收集水资源的水量、水质、水压等数据信息,实现对水资源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流程动态监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精准预测水资源的供需变化趋势,提前制定应对策略,比如根据季节变化和用水高峰预测,合理调整供水计划。同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水资源调配进行优化决策,实现智能化的水资源管理,提高管理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3 循环利用要点
循环利用要点在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新思路中不可或缺。要强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理念,从工业、农业到生活领域全面布局。在工业方面,推广先进的水循环利用技术和工艺,建设企业内部的中水回用系统,将生产过程中的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次回用于车间内的冷却、清洗等环节,实现工业废水的近零排放。农业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建立农田尾水收集处理系统,将灌溉剩余的尾水净化后重新用于灌溉或补充周边水域生态用水。生活中,加强对居民生活污水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中水回用比例,用于小区绿化、道路喷洒等方面,形成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格局,最大程度减少水资源浪费,提升资源利用效益。
三、保障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新思路有效落地实施的策略
3.1 政策引导与协同策略
政策引导与协同策略是保障新思路落地实施的关键。政府部门要出台完善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项目,比如对采用节水设备、建设中水回用系统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同时,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水资源协同管理机制,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壁垒,水利、环保、住建等多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制定统一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和标准,在水资源调配、污染防治、供水设施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确保新思路在不同区域、不同环节都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推动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有序开展。
3.2 技术支撑与创新策略
技术支撑与创新策略对于新思路的落地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水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持续加大对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势在必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汇聚各方优势力量,重点攻克如高效海水淡化、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等关键技术难题。 例如,研发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海水淡化技术,对于沿海缺水地区而言意义非凡,能为其开辟新的稳定水源,有效缓解用水紧张局面。同时,不能局限于自主研发,还要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水资源利用技术和设备,通过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让先进技术能更快地融入实际应用场景中。并且,要依据实际应用情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升级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手段,使其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为新思路的实施提供坚实且全方位的技术保障,从而极大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推动水资源综合利用迈向新的台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 公众参与与监督策略
公众参与与监督策略不可或缺。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和参与意识,比如开展节水宣传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让公众了解水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自身在水资源利用中的责任。建立公众参与的水资源管理平台,鼓励民众对水资源浪费、污染等不良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对于提供有效线索的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在涉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项目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监督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促进新思路更好地落地实施。
四、结论
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设计新思路的探索对于区域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剖析现存问题、明确新思路核心要点以及落实保障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区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实现水资源科学调配、高效利用以及生态保护的多重目标。
参考文献:
[1]席怀平.海河流域区域水资源综合利用效果评价指标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23,29(04):9-13+20.
[2]段孟辰,贾海锋.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进展及热点演变分析[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4,10(09):40-47+35.
[3]陈灏,杨家琪.区域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4,52(09):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