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施工策略实践探索

作者

夏国军

文山州文旅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省文山市 663099

21 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电气工程逐步走向智能化、系统化与集成化。传统的电气施工管理方式在面对复杂的智能系统集成任务时,常常因缺乏系统性规划与技术支持而导致施工进度延误、调试困难或运行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探索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科学施工策略,是当前工程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实践案例与施工技术分析,系统总结智能化技术施工中的关键环节与管理对策,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优化路径,具有较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一、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构成与发展趋势

1.1 智能化系统的主要组成与功能模块

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主要由建筑设备管理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构成。在土地整治项目中,这些系统同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不仅可对建筑内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等设备进行集中监控与优化管理,实现节能降耗与设备高效运行,还能对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工程机械、灌溉设备等进行智能化管控。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工作时长、油耗、故障代码等,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可远程掌握设备状态,及时安排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利用率。通信网络系统涵盖综合布线、无线网络等,保障数据高速传输与信息互联互通,为土地整治项目现场与管理中心之间搭建稳定的数据桥梁,确保施工进度、质量检测等信息实时共享。安全防范系统通过视频监控、门禁控制、入侵报警等模块,构建全方位安全防护体系,不仅可保障建筑内人员与财产安全,还能对土地整治施工现场进行监控,防止非法入侵、破坏施工设备等行为。

1.2 智能建筑发展对电气工程的技术要求

随着智能建筑向集成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对电气工程提出更高技术要求。在土地整治项目的电气建设中,这些技术要求同样适用且更为复杂。在系统集成方面,需实现不同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协同控制,要求电气工程具备标准化接口与开放协议,如采用 BACnet、Modbus 等通信协议实现设备互联。

1.3 智能化施工面临的技术与管理新挑战

智能化施工面临技术与管理双重挑战,在土地整治项目中,这些挑战更为突出。技术层面,系统集成复杂,不同品牌设备兼容性差,易出现通信故障。土地整治项目涉及众多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灌溉泵等,其智能化控制系统通信协议各不相同,集成难度大。新兴技术如物联网传感器、边缘计算设备安装调试难度高,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严格。在施工现场,需要施工人员熟练掌握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选择、参数配置以及边缘计算设备的网络连接与数据处理设置等技术。管理层面,智能化工程涉及多专业交叉作业,施工界面划分困难,如弱电管线与强电管线的空间避让、设备安装顺序协调等。

二、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

2.1 技术交底与施工方案制定

技术交底与施工方案制定是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前期准备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施工的顺利开展与工程质量。在土地整治项目中,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施工前,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全面且细致的技术交底,设计方不仅要阐述智能化系统的整体设计意图,还需详细说明各子系统的技术标准与施工要点,例如土地整治项目中强弱电系统的布线原则,要结合土地平整后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布局以及农田灌溉设备分布进行规划;设备监控系统的安装位置与精度要求,需考虑设备运行环境与数据采集准确性;管网监控系统的传感器选型与安装方式,要根据管网材质、管径以及监测参数进行确定等,确保施工单位充分理解设计要求与技术规范。施工单位依据技术交底内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编制专项施工方案。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复杂的智能化系统,制定分阶段、分步骤的施工计划,明确各阶段的施工流程、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要点。对于大型土地整治项目,通常会优先进行现场临时供电系统建设与主干网络铺设,保障施工设备用电与数据传输需求;随后逐步推进各区域的设备监控系统、管网监控系统设备安装,包括传感器、摄像头、信息插座等。

2.2 施工图纸深化设计与系统接口协调

施工图纸深化设计与系统接口协调是确保建筑电气智能化施工精准实施的重要工作。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施工图纸深化设计需充分考虑项目特点。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紧密协作,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土地整治后的规划布局,对设备布局和管线走向进行优化。运用 BIM技术进行综合管线排布,模拟管线安装过程,提前发现并解决管线交叉碰撞问题。

在系统接口协调方面,全面梳理各子系统间的通信协议、数据交互需求,制定详细的接口清单与调试方案。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协调设备监控系统与管网监控系统的接口,确保设备运行状态与管网参数能够实时共享,实现联动控制。

2.3 材料设备选型与供应计划安排

材料设备选型与供应计划安排对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的性能和施工进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同样如此。在选型环节,严格遵循设计要求与相关技术标准,优先选择通过国家权威认证、兼容性良好且具备高可靠性的设备。在土地整治项目中,对于户外使用的电气设备,要选择具备防水、防尘、耐腐蚀性能的产品;对于管网监控系统的传感器,要根据监测介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类型与精度等级。制定详细的设备供应计划,明确设备采购清单、预计到货时间以及验收标准。对于进口设备,提前办理报关、清关等手续,避免因物流、海关等问题导致设备延迟到货。建立完善的材料设备进场检验制度,对每一批次进场的线缆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对设备进行功能抽检,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退货处理,严禁投入使用。

结语

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整体功能的实现与运行效率的提升,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同样对项目的质量、进度与效益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应用需求的升级,智能化系统在建筑领域以及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本文通过对智能化施工全过程的分析,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特点,总结出前期规划、过程控制和系统调试等多个核心环节的优化策略,并强调施工组织管理与技术协同的重要性。未来,建筑电气工程与土地整治项目应更加注重施工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人才的复合型培养以及施工全过程的信息化监管,推动智能建筑与土地整治项目智能化建设向更高标准、更高效率、更高安全性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吴军杰,魏晓易,祝天成.住宅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的施工策略实践探索[J].居舍,2025,(07):49-52.

[2]苏章越.建筑电气工程智能化施工策略探索[J].城市建筑空间,2024,31(S1):200-201.

[3]李二刚.论建筑电气智能化弱电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24,(1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