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运营维护与施工管理协同优化研究
张雷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航空运输的迅速发展,机场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提升,传统的运营维护和施工管理模式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提升机场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保障机场安全,对运营维护与施工管理进行协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概述机场运营维护管理、机场施工管理以及机场运营维护与施工管理协同研究现状,构建协同优化框架,明确协同优化目标、原则和关键要素;最后提出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优化协同作业流程、加强风险管理以及引入新技术的协同优化策略。
关键词:机场;运营维护;施工管理;协同;优化
引言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系统的关键节点,起着不可或缺的连接作用,亦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能带动周边产业兴起,因此,提升机场运营效率意义重大,可使机场在服务、流程等方面优化,进而增强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作用[1]。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机场规模与复杂性日益增长,传统管理模式中运营维护和施工管理的各自为政问题凸显,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及安全隐患等弊端亟待解决。研究二者的协同优化对于提升机场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和保障安全意义非凡。
1机场运营维护与施工管理协同优化概述
1.1机场运营维护管理研究现状
对于小机场而言,造成其亏损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超规模建设、资本结构不合理、非主营业务收入少以及客源不足等[2]。而机场运营维护管理研究现状方面,其目标在于保障设施设备正常运行,实现机场安全高效运营。目前研究集中在设备维护策略、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等领域,同时积极探索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提升运营维护效率方面的应用,这些对于改善中小机场的运营状况和减少亏损具有重要意义。
1.2机场施工管理研究现状
在机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是依据机场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审慎地选择恰当的施工技术类型,这是为了确保所选用的施工技术与机场工程建设要求高度契合,尽力减少因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环境不相匹配而引发的各类不利影响,从而消除潜在的施工质量隐患[3]。当前机场施工管理研究现状的重点聚焦于把控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同时极力降低对机场运营的干扰。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施工方案优化、资源调度、风险控制等方面展开,像BIM等技术也被学者们提出以提升施工效率和精度。
2协同优化框架
2.1协同优化目标
提高运营效率方面,借助大数据合理安排维护与施工进度,提升设施利用率和航班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上,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如共享设备、优化人力等以减少费用和风险。保障机场安全则需强化施工与设备安全管理,制定制度、加强培训并建立监控体系,从而确保机场运营稳定,为航空运输提供坚实保障。
2.2协同优化原则
(1)安全第一:将安全作为首要考虑因素,贯穿于运营维护和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所有工作都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2)高效协同:建立高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促进运营维护部门和施工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优化协同作业流程,减少工作中的重复和冲突,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效果。
(3)资源共享:整合运营维护和施工管理的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4)可持续发展:在协同优化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和环保材料,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为机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2.3协同优化关键要素
(1)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统一信息化平台,集成多模块。实现数据集中共享,为协同提供支撑。利用新技术分析数据,如预测设备故障、优化施工资源配置等,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升运营维护与施工管理效率。
(2)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定期沟通会议制度,如日、周、月例会,及时通报情况与解决矛盾。设协调小组处理突发紧急情况,同时利用多种渠道畅通沟通,方便工作人员随时交流,保障运营维护与施工管理协同工作顺利开展。
(3)协同作业流程:制定详细协同作业流程,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与责任分工,涵盖施工方案制定审核、施工监督管理及验收交接等。持续优化改进流程,依实际问题调整,以提高协同作业效率与质量,促进运营维护和施工管理协同。
(4)风险管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包含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环节。共同识别风险并制定措施,定期评估监控,发现新因素调整策略,加强执行监督,有效控制运营维护与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机场安全稳定。
3协同优化策略
3.1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机场通过整合各类信息系统数据建立统一数据仓库,以数据接口和标准格式实现共享交互。开发数据共享平台,为部门提供便捷查询渠道。功能模块开发方面,完善设备管理模块以预测故障,开发施工管理模块实现信息化管控,建立协同办公模块提高协同效率。移动应用开发方便现场工作,能实时更新信息并推送通知,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处理,全面提升运营维护与施工管理的协同水平和工作效率。
3.2优化协同作业流程
3.2.1施工前协同规划:成立联合规划小组,全面规划施工项目。分析施工对机场运营影响,依运营需求与设施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区域与顺序。如跑道维修选夜间施工并制定航班绕行方案,明确安全措施与资源调配,保障施工顺利开展。
3.2.2施工过程协同管理:建立现场协同管理机制,明确部门职责权限。运营维护部门监督施工,施工部门按方案操作并及时通报进度[4]。遇方案调整及时沟通协商,加强关键环节监控,确保施工质量,避免返工影响机场运营。
3.2.3施工后协同验收:制定严格验收标准与流程,多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内容涵盖质量、设备调试、安全设施与环保措施等。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后再验收,同时整理归档施工资料,为后续设备维护管理提供依据,实现施工全过程协同优化。
3.3加强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与评估体系完善:组织专业人员全面梳理风险因素,关注传统与新兴风险,用科学方法量化评估,建库定期更新,确保及时准确。(2)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与实施:依评估结果制定措施,高风险设专项预案,加强培训演练与修订完善。(3)风险监控与预警机制建立:建指标体系,用信息化平台实时监控预警,明确响应机制,以有效应对风险。
3.4引入新技术
积极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借助其优势,实现对机场设备、施工过程等的高效监测与管理。可精准预测故障、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升运营维护与施工管理效率,有力推动机场相关工作的协同优化进程。
4结论与展望
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优化作业流程、加强风险管理和引入新技术等协同优化策略,可有效提高机场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未来需进一步开展实践研究,验证完善策略,持续提升机场运营管理水平,以适应航空运输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推动机场管理向更加高效、协同、安全的方向迈进,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为航空业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适合不同机场特点的协同优化模式,促进整个机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世达,姜巍,高卫东.中国港口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2):62-71.
[2]黄存安,杜伟,耿岳鹏,等.浅析中小机场运营现状及补贴政策[J].民航管理,2019,(02):86-89.
[3]刘东东.机场场道工程施工管理控制措施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2(8):55-57.
[4]曹建杰.机场工程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2,(2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