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与研究

作者

高明智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石桥小学 1151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小学阶段整体教育工作的重要改进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虑到生命安全理念通常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身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课堂教学活动又是帮助学生们获取各种知识与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就要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在自身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全面落实,最终通过学生们生命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共同发展,确保其更加轻松地远离各种安全事故。本文就简要论述了几点生命与安全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途径。

关键词:生命与安全教育;小学课堂;渗透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很多学生并未对自我与社会产生准确的认知,因此,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仅很难准确辨别出影响自身生命安全的各种危险因素,在各种危险发生后也无法及时作出准确的判断。针对这一情况,在小学阶段整体的教育改进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意识到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的重要开展价值,同时也要结合学生们的身心发育水平与学习习惯,加强各种生命安全教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全面渗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间形成较强的生命观念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并为其身心素养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借助趣味性活动调动学生对生命安全知识的探究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学生们整体的学习思维较为跳脱,因此,对其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与引导始终是各方面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开展原则之一[1]。面对这一教育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与安全教育时,考虑到以文字阅读以及教师口述为主的教导模式极容易使学生们产生枯燥的学习体验,教师就可积极运用一些与生命安全教育主题相关的趣味性故事或游戏等资源对导入环节进行优化。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们的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确保其结合游戏规则以及故事情节,实现对生命安全教育重点的初步掌握。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工作中,行程问题始终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块。面对这一情况,考虑到对交通规则的遵守也是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重点,教师就可在教学导入环节组织学生们开展模拟交通的游戏活动:先要求学生们通过抽签决定自身的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开小汽车等。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们的行驶速度提出一定的限制,并要求学生们根据教师给出的路况作出判断。当学生们出现判断失误后,教师就可为其模拟出较为真实的车祸情境,并判断对应学生淘汰。这样为了获得游戏的胜利,学生们往往就可产生更强的探究兴趣,并结合游戏规则初步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结合真实情境加深学生对生命安全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各种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仅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极容易导致学生们在面对各种真实安全问题时,做出的判断不够准确[2]。针对这一情况,考虑到学生们对各种直观的教学元素更容易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就可积极围绕生命安全教育主题,为学生们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境。这样就可帮助其结合情境中的真实体验,准确认识到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重要价值,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不同角度对相关生命安全知识进行准确理解与应用。

例如在锻炼学生们的防拐卖意识与能力时,学生们的反应能力与沟通技巧均是确保其安全性不断提高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可为学生们创设出如下的教学情境:在某天放学后,你和几名朋友在学校附近的小巷里遇到了两个问路的老人,在反复询问后,他们邀请你到车上为其指路,并许诺会将你安全送到家,再给予一定的辛苦费。请问这时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又会怎样与这两个老人进行沟通?这样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进行实践,不仅可以确保其更加灵活的对相关的自我保护技巧进行应用,同时还可实现对其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的个性化培养。

三、借助自主交流活动拓展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发展空间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各种安全隐患在学生门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均较为常见,因此,仅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通常很难实现学生们安全意识的全面发展[3]。针对这一情况,考虑到信息技术的普及可以帮助学生们轻松获取到较多的安全知识,且该阶段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就可在完成课堂上的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后,鼓励学生们分享一些自身搜集到的其他生命安全知识与技巧,并对表现较为活跃的学生进行肯定与鼓励。这样就可确保其在自身表现欲望的督促下,更加积极的积累更多安全知识与技能,并在其他学生生命安全防护意识的影响下,拓展自身分析各种安全问题的角度。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受到学生们身心发育水平的影响,良好的生命安全意识始终是确保其以科学的状态参与到各方面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针对这一情况,考虑到课堂教学活动始终是帮助学生们获取各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教师就要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策略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全面落实。最终通过学生们对各种生命安全知识的自主探究与实践,从根本上帮助其树立起科学的生命观念与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 赵丹妮,王清芬,曾育松. "生命至上"视域下小学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1):21-24.

[2] 耿广惠. 生命至上:安全教育课堂的价值取向[J]. 中小学班主任,2021(20):31-32.

[3] 马军,马迎华. 为生命安全与健康筑牢防线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解读[J]. 基础教育课程,2021(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