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探讨
李淼
湖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随着基层社会治理向精细化、多元化转型,对公益服务的专业性与覆盖面提出更高要求。专业社会工作凭借专业理论与方法可提供精准服务,但受限于人力短缺;志愿服务依托广泛群众基础能扩大服务范围,却面临专业不足、资源不稳的困境。二者的融合发展,成为突破各自瓶颈、提升公益服务效能的重要方向。
1. 新形式下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含义
新形式下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是指顺应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服务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打破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组织各自独立运作的壁垒,以“优势互补、协同赋能”为核心逻辑,构建的深度协作共生模式[1]。其本质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通过制度化机制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与志愿服务的群众基础有机结合:专业社工凭借社会支持理论、优势视角等专业理论与需求评估、项目设计、服务督导等实务方法,为志愿服务提供方向指引与专业支撑,避免志愿服务陷入“经验化、碎片化”困境;志愿服务则依托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与社区扎根优势,将社工的专业服务方案转化为具体实践,填补社工人力覆盖不足、服务触达不深的短板,同时为社工提供基层需求反馈与在地资源链接 [2]。这种融合强调双方权责清晰又协同联动,既通过资源共享破解各自发展瓶颈,又通过能力互促提升整体服务质量,最终实现“专业引领 + 群众参与”的良性互动,以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回应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双重动力,推动公益服务从“单一供给”向“多元协同”、从“形式化服务”向“高质量赋能”转型[3]。
2. 新形式下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路径
2.1 加大融合发展力度
新形式下加大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力度,是破解二者各自发展困境、提升公益服务效能的关键举措。专业社工虽有专业优势但人力与资源有限,志愿服务虽有群众基础却缺乏专业支撑,加大融合力度能通过优势互补打破发展壁垒,让社工的专业方法精准赋能志愿服务,也让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拓展社工服务半径,有效解决各自短板 [4]。同时,加大融合力度可推动服务从“零散化”向“系统化”升级,通过协同联动提升服务精准度与深度,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此外,这种融合能整合公益力量,强化基层服务供给能力,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助力构建更高效、更具韧性的基层治理体系。
可通过建立政企社三方协作机制,社工机构牵头设计服务方案,联合志愿组织招募人员,对接企业获资金支持。比如社区可以让社工制定助老服务计划,志愿组织动员居民参与,企业捐赠物资,三方联动提升服务覆盖面与专业性。
2.2 营造融合发展社会氛围
新形式下营造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社会氛围,是推动二者深度协作的重要支撑。良好的社会氛围能破除公众对社工专业价值与志愿服务作用的认知壁垒,让社会各界清晰理解融合发展的优势,进而增强对融合项目的认可与信任,为融合实践减少阻力。同时,积极的氛围能吸引更多企业、高校、社区居民等主体主动参与,汇聚人力、资金、场地等多元资源,为融合发展提供充足保障。此外,这种氛围还能激发社工与志愿者的职业认同感和参与热情,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探索协作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形成“社会支持—主体联动—服务优化”的良性循环,为融合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助力其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可由地方政府牵头,联合主流媒体开设“社工 + 志愿”专题栏目,报道融合服务案例;社区则设置融合服务展示墙,张贴社工与志愿者协作服务照片及居民反馈,社区通过每月更新展示墙内容,搭配媒体案例报道,让居民直观感受融合价值,逐步营造支持氛围。
2.3 推动资源整合,破解发展短板
新形式下推动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中的资源整合,是破解二者共同发展短板的核心举措。专业社工机构虽具备专业理论与实务方法,但常面临人力不足、资金有限的困境;志愿服务组织拥有广泛群众基础,却缺乏专业指导与稳定资源支撑。通过资源整合,可将社工机构的专业资源与志愿组织的人力资源互补,将政府、企业、高校的资金、场地、技术等资源统筹分配,既解决社工机构服务覆盖不足的问题,又弥补志愿组织专业能力薄弱的短板 [5]。同时,资源整合能避免重复投入与资源浪费,让有限资源向核心服务领域集中,提升服务精准度与高效性,为融合发展提供稳定物质与人力保障,推动二者从“分散运作”向“协同共进”转型,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更强公益力量。
比如:社工机构可以联合社区志愿组织,对接街道办争取专项服务资金,联系高校获取专业培训师资,邀请企业捐赠服务物资;社工机构用专业资源培训志愿者,志愿组织用人力资源落地服务,各方资源高效调配,解决了社工人力少、志愿组织缺资金技术的短板。
3. 结语
总而言之,新形势下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的融合发展,是破解各自短板、提升公益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资源整合、氛围营造等路径,可实现二者优势互补,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相信二者深度协作将不断完善公益服务体系,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剑 . 新时代专业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研究 [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2025, 41 (03): 2-8.
[2] 许晓洁. 社会工作、慈善事业及志愿服务的优质融合探析 [J]. 西部学刊,2024, (13): 162-165.
[3] 罗玉华 . 本土化过程中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的方式与优化策略——基于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的实践 [J]. 文化与传播 , 2021, 10 (05): 37-42.
[4] 陈秀艳 .“慈善 + 社会工作 + 志愿服务”融合发展的滨州实践 [J]. 中国社会工作 , 2020, (34): 40.
[5] 蒋可鸣 . 大学生志愿服务联动社会工作对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研究 [J].科教文汇 ( 上旬刊 ), 2019, (25): 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