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有效途径的研究
马晓娟
广河县贾家希望小学
摘要:现阶段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间接导致了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增加,并成为当前乡村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修复情感缺失带来的心理创伤,同时还能够有效弥补家庭教育缺位引发的儿童成长问题。为此本文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改变乡村教学现状,呵护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引言:2023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发布了《乡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其中显示“轻度及以下焦虑的乡村儿童占74.3%;中度及以上焦虑,即“过度焦虑”的乡村儿童占25.7%”。在其中,“家庭情感缺失”是造成儿童心理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需要乡村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力度,确保能够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以此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建立成长档案,采取提前干预
传统背景下,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采用“事后介入”的方式来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如此不仅存在一定的工作延滞性,同时往往需要付出数倍的努力,才能够有效修复学生心理创伤,难以有效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价值。为此在新时期背景下,乡村教师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采用全新教育机制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以便于有效提高工作时效,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呵护,进而助力儿童有效成长[1]。
例如,教师在工作中可以采用建立“成长档案”的方式,定期对留守儿童发放心理调查问卷,综合评估儿童的心理情感状态,并对比其往期的心理测评数值,用于全面把握儿童心理情感的动态。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儿童心理疾病预兆,同时根据整体评估结果来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更加精确地做出心理诊断,并根据儿童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引导措施。有效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力度,使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地矫正、解决。
二、依托线上渠道,实现多方联动
乡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与师资力量,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时效存在一定影响,难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师不妨借助线上教育手段,依托信息技术来有效引入外部援助力量。确保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家校社多方联动的方式,共同给予儿童足够的关爱与呵护。以此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成长困惑,并助力乡村教育事业的全方位发展[2]。
例如,乡村教师可以通过与心理机构、高校等外部力量进行合作的方式,引入专业的心理教育援助走进乡村课堂。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来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烦恼,并在线为其提供有效的自我调节与心理引导建议,使留守儿童能够及时转变心理认知,并接触自身的疑惑与困顿。在此基础上,针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借助线上信息渠道来搭建亲子交流空间,并将儿童在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发布到平台上,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子女成长现状,并以正确方式参与到子女的成长经历当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全面提高乡村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三、融入课程体系,实现持续引导
传统背景下,乡村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课程机制不连贯,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的问题。如此导致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常常存在介入不及时的现象,无法有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助力留守儿童的进一步成长。为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手段,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并依托主题式教育机制,根据留守儿童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来进行周期性的教学引导,以此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3]。
例如,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科学等综合学科当中,并根据学科特色,来分别引入名人成长故事、心灵呵护文章、情绪调节手段等课外教学资源作为补充,将学科内容与心理教育元素紧密融合在一起,持续性地为留守儿童展开心理引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围绕“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理想教育”等多样主题,来针对性地开发课程活动与资源,使留守儿童不仅能够有效排解内心困惑,同时还能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进而形成科学健全的乡村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展开了深入研究。强调教师需要通过多措并举的课程创建方式,来有效解决乡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并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全的心理呵护机制,确保能够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助力乡村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莫根慧. 农村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 教书育人,2023(4):42-44.
[2]蒋韵,秦函,周稳.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5):272-275.
[3]程粉霞.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J]. 读与写,2022(3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