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要点研究
王乐海
山东集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地质勘查是矿产资源开发与工程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随着资源需求增长与勘查技术发展,质量管理已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
1 地质勘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意义
地质勘查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看,该研究有助于构建和完善地质勘查领域的质量管理理论体系,推动项目管理理论与地质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为行业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在实践层面,强化质量管控能够显著提升勘查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直接保障资源储量评估的精确性和工程设计的安全性,避免因数据失真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与投资风险。当前,随着地质找矿难度不断增大和勘查技术日益复杂,通过系统性的质量管控来优化工作流程、降低过程不确定性,已成为提升项目成效的关键路径。高质量的地质成果是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基础,有效的质量管理能够确保基础地质信息的真实性,为宏观规划与资源开发提供可信依据。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地质勘查相结合,构建动态、透明的质量监督体系,亦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该项研究不仅对单个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更对促进整个地质勘查行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2 地质勘查项目质量管理策略
2.1 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的质量责任体系
地质勘查项目的质量管理首要在于确立一个贯穿项目始终、覆盖所有层级的系统性责任框架。该体系应从项目立项、设计编制、野外施工、原始数据采集、室内资料整理直至报告编写的全流程入手,明确每一阶段的质量目标与技术标准。关键在于落实层级责任制,项目承担单位须承担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通过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检查机构与规章制度,确保质量目标得以分解与传导。项目负责人应对成果总质量负责,而各级技术人员则须对其所承担工作的原始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及规范性负直接责任。通过将质量责任具体化、人格化,并配套以相应的考核与奖惩机制,方能形成一种自上而下重视质量、自下而上保障质量的文化氛围,使质量管控不再是孤立环节,而是融入勘查作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之中。
2.2 推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控制
实现地质勘查项目质量可控的核心在于对所有关键工作流程实施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这要求针对地质填图、物化探测量、钻探编录、采样测试、水文地质试验等各类勘查手段,制定并严格执行详尽且统一的技术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这些标准应涵盖设备仪器的校验与维护、野外作业方法、原始记录格式、样品采集与送检流程、数据解译与成果图件制作规范等各个方面。通过流程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人员操作习惯差异、方法应用不统一所导致的数据误差与系统性偏差。规范化管理则强调对流程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记录,确保每一项操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从而为整个项目的质量追溯与问题诊断提供完整链条,有效提升勘查成果的一致性与可比性。
2.3 实施动态化、信息化的质量监督与反馈机制
现代地质勘查项目质量管理亟需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一个动态、高效的质量监督与闭环反馈系统。该系统应立足于对勘查全过程关键节点的实时监控与数据采集,例如利用移动终端记录野外原始数据并实时上传至中央数据库,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据库技术,实现对数据质量、工作进度与空间分布的动态可视化监管。一旦发现数据异常或偏离质量标准,系统应能及时触发预警,并将信息反馈至相关负责人,督促其进行核查与纠正,形成“监测-分析-预警-处置-验证”的闭环管理。这种动态机制不仅改变了传统事后检查的滞后性,将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更能通过积累的大量过程数据进行分析,持续优化管理策略,驱动质量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最终显著提升质量管控的效率和前瞻性。
3 地质勘查项目控制要点
3.1 强化勘查设计与技术方案的预先控制
地质勘查项目的首要控制在于其源头,即勘查设计与技术方案的预先论证与审查。此阶段的质量决定了后续所有工作的方向与框架,必须对其进行极其严格的控制。控制的重点在于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方案需建立在对已有地质资料充分收集与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准确界定待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并据此选择最适宜、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组合。对于技术路线、工作量布置、工程间距、采样方案、预期成果等核心内容,必须组织跨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系统性评审,评估其能否达成勘查目标,并识别潜在的技术风险。一个周密且审慎批准的设计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基石,能够有效避免因方向性错误导致的整体工作失效与资源浪费,为实现项目目标提供根本性的技术保障
3.2 严格关键工序与原始数据的过程控制
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核心在于对野外作业与数据采集等关键工序的过程监管。此环节的控制直接决定了最终成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其要点在于确保每一环节的操作均严格遵循既定的技术规范与质量标准。重点监控对象包括钻探岩心的采获率与编录质量、地球物理测量的参数设置与数据采集环境、各类样品的采集代表性、包装保存及送检流程的规范性,以及所有原始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与准确性。必须建立并执行严格的班组自检、互检及项目组专检的多级质量检查制度。该制度要求对勘查过程中发现的任何偏差或质量问题立即予以识别、纠正并作详细记录,形成完整的质量追溯链条。过程控制的精髓在于实现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通过系统化的记录保存和流程管控,确保每一份数据、每一个推断结论都能够准确追溯到其原始的、经过质量验证的现场记录和基础数据,从而为整个地质勘查成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构筑起坚实的质量保障基础。
3.3 实施综合成果与成本进度的协同控制
地质勘查项目的最终控制体现为对成果输出与项目效益的综合评估,需将技术成果的质量与项目的经济性、时效性进行协同管理。控制的要点在于建立一套系统的成果评审与验收机制,对最终提交的地质报告、图件、数据库等所有成果进行多层级、多角度的技术审查与经济评价。审查不仅限于其内在逻辑的自洽性,更需关注其对勘查目标的达成度、资源量估算的可靠性以及为后续开发建设提供的支撑价值。质量管控必须与项目预算执行和进度管理紧密结合,通过动态监控分析成本偏差与进度延误的原因,判断其是否对成果质量构成潜在威胁或已造成实质影响,并据此采取应对措施。旨在寻求质量、成本、工期三者之间的最优平衡,确保项目在达成既定技术目标的同时,实现最优的综合效益。
结束语
地质勘查项目的质量管控需贯穿于设计、施工与成果验收的全过程,依靠标准化、规范化手段降低风险、提升精度。未来应进一步融合信息化技术,构建动态监管体系,推动地质勘查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相里宏升.矿山地质勘查项目实施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25,(02):97-
99.
[2]张之晨.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质量控制策略[J].世界有色金属,2025,(01):175-177.
[3]胡苏李扬,王明果.云技术及大数据背景下地质项目管理新模式探索[J].云南地质,2024,43(S1):226-229.
[4]丁书波.浅谈地质调查及矿产勘查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与进度控制[J].中国金属通报,2024,(05):182-184.
[5]王希.试论地质勘查项目质量管理与发展新质生产力[J].中国矿业,2024,33(05):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