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中的辅助作用
夏芳平
霍邱县城关镇逸夫小学 安徽省六安市 237400
引言
童话以其生动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深受小学生喜爱,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话阅读,学生不仅能积累语言知识,还能培养审美能力和道德认知。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童话的理解缺乏系统性,难以把握文本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含义。思维导图通过图形、符号、线条等元素将抽象的文本信息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图像,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的认知特点。因此,研究思维导图在童话类文本阅读中的辅助作用,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维导图的特性与小学语文童话阅读的契合点
(一)思维导图的核心特性
思维导图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提出,其核心在于以中心主题为起点,通过分支延伸出相关的次级主题,形成放射性的思维网络。它具有可视化、结构化和关联性的特点:可视化使抽象信息变得具体可感;结构化帮助梳理信息的层级关系;关联性则强调不同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童话类文本的阅读需求
童话类文本通常包含明确的人物、完整的情节和鲜明的主题。小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把握人物关系、梳理情节发展,并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但由于童话情节往往充满想象,部分内容具有跳跃性,学生容易出现信息混淆或理解碎片化的问题。
(三)二者的契合点
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特性能够将童话中抽象的情感和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图像,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其结构化的呈现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童话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脉络,使碎片化的信息形成系统;关联性则能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不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童话主题的理解。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中的辅助
(一)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主动性
传统的童话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产生枯燥感。思维导图通过色彩、图形等元素的运用,将童话中的关键信息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阅读《小红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分支分别表示小红帽、外婆、大灰狼等人物,用简单的图形如帽子、房子、狼等代表相关情节。这种富有创意的呈现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积极探索文本内容。
(二)梳理文本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童话文本虽然情节生动,但往往包含多个事件和人物,学生在阅读后容易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结构,将分散的信息整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以童话的标题为中心主题,然后根据情节发展的顺序,如起因、经过、结果等,延伸出不同的分支,每个分支下再列出具体的内容。例如,阅读《白雪公主》时,中心主题为 “白雪公主”,分支可以分为 “故事起因”(白雪公主受到继母迫害)、“故事经过”(白雪公主逃到森林遇到七个小矮人,继母多次陷害)、“故事结果”(王子拯救白雪公主,继母得到惩罚)。通过这样的梳理,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童话的整体结构,理解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深化内容理解,把握文本主旨
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本结构,还能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把握童话的主旨。在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进行思考和提炼,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例如,在阅读《蚂蚁和蚱蜢》时,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分析蚂蚁和蚱蜢的不同行为(蚂蚁辛勤劳动,蚱蜢贪玩懒惰)以及最终的不同结局(蚂蚁安然过冬,蚱蜢挨饿受冻),进而理解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道理。同时,通过对思维导图中不同分支之间关系的分析,学生还能发现文本中的伏笔、象征等写作手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培养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首先,在提炼关键信息、构建分支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得到锻炼;其次,在思考不同信息之间的关系、完善思维导图结构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思维导图鼓励学生运用色彩、图形等进行创意表达,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童话阅读水平,还能促进其整体语文素养的提升,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一)注重引导,循序渐进
在教学初期,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从简单的童话文本入手,示范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例如,先带领学生分析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关键情节,然后逐步引导他们自己尝试构建简单的思维导图。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再增加难度,让他们独立完成复杂童话文本的思维导图构建。
(二)鼓励创新,个性表达
思维导图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进行创作,允许他们使用不同的色彩、图形和符号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三)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思维导图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在实际教学中,应将其与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在学生构建完思维导图后,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交流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童话表演,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四、结论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梳理文本结构、深化内容理解,同时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鼓励学生创新,并将思维导图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童话阅读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鸣飞.小学整本童话阅读指导策略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20.
[2]马娜.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4(2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