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陶云龙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运营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
近年来,轨道交通成为群众主要出行方式。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为轨道交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交通运输更为高效与安全,但也面临设备种类、数量日渐增加问题,给设备运维管理带来更多挑战。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轨道交通设备的高质量、高水平管理成为重要课题,而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提高设备管理质量、快速解决设备运行问题的重要手段,
一、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
(一)系统设计目标
系统设计的核心要义是构建一套高效高质的运维管理系统,实现轨道交通设备的精准化管理,改进传统运维管理模式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运维效率、设备稳定性与决策科学性,满足现代轨道交通运营需求,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服务。简而言之,运维管理系统需要做到轨道交通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潜在故障,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还需要根据历史数据、设备状况与检修记录,制定科学合理的运维计划,结合运营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实现设备维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动运维工作数字化、智能化发展[1]。
(二)系统设计原则
第一,可靠性。运维管理系统必须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设计,并做到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该系统可在复杂环境中始终做到稳定运行,保证数据采集、处理的精准性、可靠性,为运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第二,实时性。无论何时,运维管理系统必须实时进行设备监测与信息传输,第一时间向运维人员提供设备相关信息,使其快速响应并做到及时处理,将设备故障危害降到最低。第三,易用性。运维管理系统最终目的是辅助相关人员顺利高效完成设备检修、维修、管理工作,因而系统界面要做到简洁明晰,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与操作。第四,扩展性。当前,现代科技还处于持续发展状态,轨道交通设备及其相关技术不断更新与优化,这就需要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实现新技术、新功能的有效补充。
二、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架构设计
通过运维管理系统的需求与核心目标,可将该系统逻辑架构分为五个层面,具体如下。感知层指利用各类智能工具(高清摄像头、传感器)实现轨道交通设备运行状态与周围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包括设备振动频率、电流与环境湿度等,将其传输给控制系统。网络层依托通信技术而产生,主要功能是将设备、环境信息传输给相关人员与数据层,为后续环节夯实基础,为保证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必须强化网络层稳定性、可靠性,实现数据高效传输。数据层是运维管理系统的核心,主要功能是全面整合、深入分析、长久存储所采集的各类数据,挖掘其潜在价值,形成设备信息、运维记录、操作记录等数据库,为运维人员设备监测、维修提供数据支撑。应用层是运维管理系统的执行层面,涉及设备信息管理、运维计划制定、设备故障处理等多个方面。用户层可实现用户与运维管理系统之间的有效交互,为各类工作人员提供有效服务,使其通过用户界面完成设备监测、数据调取、决策制定等多项工作。具体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轨道交通设备类型及数量灵活设计这五个层面的功能,选择先进高效技术,构建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的运维管理系统,辅助相关人员完成设备运维管理工作。
(二)功能模块设计
第一,设备信息管理模块。该板块需要实现轨道交通所有设备基本信息的全面存储,并要求相关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数据修改。具体来说,针对各类轨道设备设置相应数据库,实现设备类型、编号、采购时间、安装位置、运维情况等数据的全面记录与存储,使得相关人员可通过该模块实现所需数据的快速查询。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数据库内容进行删除、修改或增加,并将各类操作记录在案,确保数据库所提供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为设备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设备调用操作模块。设备调用操作模块主要功能在于,利用各项技术实现所有设备状态(运行、关闭、报废)的实时记录,并对设备检查、维护等操作进行具体详细的记录,为运营决策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准确的数据,方便其工作的开展[2]。
第三,运维计划管理模块。为保证轨道交通正常运行,需要定期对所有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零部件老化、结构变形等潜在问题立即处理,避免影响交通运行,运维计划管理模块因此产生。该模块的技术核心主要是通过历史数据实现运维计划的自动生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优化与调整,最终计划发送给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确认无任何问题后即可按照该计划进行运维管理,并在系统中进行上报运维情况,便于追溯与审计。
第四,故障警报管理模块。该模块是提高设备处理响应速度的关键,核心技术是依托现代科技实现轨道交通设备的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且辅助运维人员定期进行设备维修[3]。
第五,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主要针对工作人员而开发,定期对设备运维人员、管理人员工作账户进行管理,清理离职人员账户,增添新员工账户,实现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该模块可根据人员岗位赋予其不同操作权限,如运维人员只能查看数据库、故障处理模块、上传相关信息等,管理人员可删除修改部分系统运行参数,如故障阈值。
三、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实现
一方面,引进先进技术。为实现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的有效落实,技术人员需要深入研究数字信息技术,灵活应用多样化信息技术,实现各模块功能的顺利运行,满足新时代下轨道交通运行需求。具体来说,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信息、环境信息等相关数据的快速采集与传输,为故障报警管理模块提供实时数据支持;还可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设备数据的精准分析、深入研究与全面存储,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为运维计划管理模块的运行保驾护航。另外,还可在运维管理系统中采取移动应用技术,确保工作人员可随时登录系统查阅数据、接收信息,强化运维管理工作灵活性。
另一方面,定期测试系统。运维管理系统正式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判断系统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修正,及时修复系统漏洞或不足之处,确保系统始终稳定高效运行,辅助人员完成设备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模块功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用户管理模块需重点测试其信息输入、用户删除与增加的准确性,是否按照输入指令完成操作。这一过程中,还可搜集运维管理人员对该模块的意见或建议,做到不断优化与调整。如针对员工反馈操作流程复杂问题,在不影响模块功能基础上尽可能进行流程简化、界面优化,便于运维管理人员进行操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设备运维管理工作是保证轨道交通高效高质、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而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极为重要且关键。这就需要技术人员要深入研究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管理实际需求,依托多样化数字技术设计针对有效的运维管理系统,并做到有效应用,进而大幅度提高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1]赵勇.云南京建轨道交通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智慧轨道交通,2023,60(06):83-88.
[2]宋云龙,张宁宁,毛昀,袁勇,刘文.轨道交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信息科技,2020,4(7):1
-4.
[3]王元贵.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智能运维综合管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智能城市应用,2025,8(7):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