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锂电池储能电站的消防安全隐患及防控措施探讨

作者

蔡胜

中广核新能源若羌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41800

引言: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锂电池储能电站作为消纳可再生能源、平抑电网负荷的关键设施,其建设规模持续扩大。然而,锂电池(尤其是锂离子电池)在过充、过热、机械损伤等情况下易发生热失控,引发火灾甚至爆炸,近年来多地储能电站安全事故凸显其消防安全管理的紧迫性。当前部分电站存在安全设计不足、运维不规范等问题,导致隐患排查与风险管控能力薄弱。因此,深入剖析锂电池储能电站的消防安全隐患,构建科学有效的防控体系,已成为新能源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锂电池储能电站的主要消防安全隐患

1.1 电池本体隐患:热失控风险贯穿全生命周

锂电池的电化学结构决定其存在固有安全风险,且隐患贯穿生产、储存、使用全生命周期。一方面,电池制造过程中若存在电极材料缺陷、电解液杂质超标等问题,会导致内部短路风险升高,长期使用后电池老化、容量衰减,进一步增加热失控概率;另一方面,锂电池储存与充放电过程中易产生热量,若单体电池热失控,会通过热传导、热辐射引发相邻电池连锁反应,形成“热蔓延”,短时间内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氟化氢),加剧火灾危害。

1.2 系统设计隐患:安全防护与布局不合理

储能电站系统设计环节的缺陷,会直接降低消防安全防护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消防系统设计不完善,部分电站未根据锂电池火灾特性配置专用灭火系统(如气溶胶灭火、水喷雾灭火系统),仍沿用传统建筑消防设施,难以有效抑制热失控与热蔓延;其二,电池舱体与柜体布局不合理,相邻舱体间距过小、通风散热通道堵塞,导致火灾发生时热量无法及时扩散,加速事故扩大;其三,电气系统设计存在漏洞,充放电控制器、电缆选型不符合安全标准,易因过载、接触不良产生电弧,引发电气火灾,且缺乏有效的漏电保护与过温监测装置,无法及时预警风险。

1.3 运维管理隐患:操作不规范与监测不到位

运维管理是防控消防安全隐患的关键环节,操作不规范与监测不到位会使隐患长期潜伏并最终引发事故。一是运维人员操作不当,如违规超容量充电、强制放电,或在电池舱内违规动火、吸烟,直接触发火灾风险;二是日常监测机制缺失,未定期对电池状态(电压、温度、SOC 值)、电气设备运行参数进行检测,无法及时发现电池老化、线路破损等隐患;三是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能力不足,部分运维人员未接受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不熟悉锂电池火灾处置流程,火灾初期无法有效开展应急处置,导致事故升级。

1.4 外部环境隐患:极端条件与外部冲击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会加剧锂电池储能电站的消防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极端天气与外部冲击两类。在极端天气方面,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自放电与热积累,降低热失控阈值;暴雨、雷击可能导致电站电气系统短路,引发设备故障并诱发火灾;低温环境虽不会直接引发火灾,但会影响电池充放电效率,可能导致运维人员为追求性能违规调整充电参数,间接增加风险。在外部冲击方面,电站周边的火灾、爆炸事故可能通过热辐射、飞火蔓延至电站;车辆撞击、施工机械误操作等物理冲击会破坏电池舱体与电池结构,导致电池泄漏、短路,触发热失控。

二、锂电池储能电站消防安全隐患的防控措施

2.1 技术优化:从源头降低隐患发生概率

通过技术创新与优化,从电池本体、系统设计层面减少消防安全隐患,构建本质安全防线。其一,研发与应用安全型锂电池,推广磷酸铁锂电池等热稳定性较高的电池类型,通过改进电极材料、优化电解液配方(如添加阻燃剂)提升电池抗热失控能力,同时采用电池 PACK 级别的热管理系统(如液冷、风冷系统),实时调控电池温度,抑制热积累;其二,优化电站系统设计,严格按照《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防火标准》规范电池舱体布局,确保间距与通风满足散热需求,配置锂电池专用消防系统,如在电池舱内安装早期火灾探测器(如吸气式感烟探测器、红外热成像仪)与自动灭火装置,实现“探测—报警—灭火”联动;其三,强化电气系统安全设计,选用耐高温、防腐蚀的电缆与设备,增设过载保护、漏电保护与过温跳闸装置,构建多层级电气安全防护网络。

2.2 管理强化:规范运维流程与责任体系

通过强化运维管理,消除人为操作隐患,实现对消防安全风险的动态监管。第一,建立标准化运维流程,制定锂电池储能电站充放电操作规范、日常巡检制度,明确电池状态检测频率(如每日监测电压温度、每月检测电池健康度),严禁违规操作,同时规范电站动火作业审批流程,作业时配备专人监护与灭火器材;第二,完善隐患排查机制,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云平台+本地终端”的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电池运行数据与设备状态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电池老化、设备异常等隐患,自动生成预警信息并推送至运维人员;第三,强化人员培训与责任管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内容涵盖锂电池火灾特性、消防设施使用、应急处置流程等,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同时明确运维人员、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责任,签订责任状,确保隐患排查与整改落实到位。

2.3 应急完善:构建高效应急处置体系

完善的应急处置体系能够在火灾发生后快速控制火势,减少事故损失,需从预案、演练、保障三个方面推进。一是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结合锂电池储能电站火灾特点,明确火灾报警、初期处置、人员疏散、专业救援的流程,细化不同火灾场景(如单体电池起火、舱体火灾)的处置措施,避免盲目施救;二是加强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实战化演练,模拟火灾发生、报警、灭火、疏散等环节,提升运维人员与救援队伍的协同处置能力,同时检验消防设施的可靠性,及时发现并修复设备故障;三是强化应急保障,在电站内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隔热服)与应急物资(如急救药品、照明设备),与周边消防救援队伍建立联动机制,确保火灾发生后专业救援力量能够快速到场,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结论:

锂电池储能电站的消防安全隐患具有复杂性与隐蔽性,涉及电池本体、系统设计、运维管理、外部环境多个层面,若防控不当易引发严重安全事故,威胁能源系统稳定与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针对这些隐患,需通过技术优化从源头降低风险,通过管理强化实现动态监管,通过应急完善提升处置能力,构建“技术—管理—应急”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未来,随着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升级与储能电站建设规模的扩大,还需进一步研究新型电池的火灾特性,探索智能化防控技术(如 AI 隐患识别、无人应急处置),持续完善消防安全标准与规范,推动锂电池储能电站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健康发展,为新能源产业与“双碳”目标的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峥.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电池预制舱消防系统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0,39(04):500-502.

[2]程时杰.锂离子电池电力储能系统消防安全现状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0,9(05):1505-1516.

作者简介:蔡胜,1991.04.16,汉族,男,籍贯:甘肃武威,大专,研究方向:输变电,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