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预警管理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王红红 陈红丽通讯作者 张晓旺 陈秀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二医院 安徽蚌埠 233000
压力性损伤(pressure ulcer,PU)是一种因持续性外力压迫导致的局部皮肤和/或相关深层组织的缺血、缺氧而导致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发生坏死的病理状态。此类病变通常见于骨隆突部位,如骶尾部、髋部、踝关节等,形成后愈合过程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骨科手术患者,尤其是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活动受限,造成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极易发生压力性损伤[1]。因此,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制定合理有效的压力性损伤管理机制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预警管理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综合性的管理策略,通过预判、预控等多种功能,能够早期识别出患者潜在的风险因素,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具有主动性和针对性[2]。旨在探讨压力性损伤预警管理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于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3 例。纳入标准:(1)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2)患者临床资料完整;(3)单侧股骨颈骨折;(4)具备手术指征,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能配合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入组前存在压力性损伤或皮肤缺损者;(2)其他原因造成活动障碍者;(3)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者;(4)无法配合研究者;(5)因病死、转院等原因中途退出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ΦP>0.05Φ, )。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压力性损伤预警管理。具体方法如下:(1)风险识别:采用 Braden 量表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其发展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分级,根据患者的风险分级在床头或床尾处放置标识,高危(红色),中危(黄色)、低危(蓝色),方便各班护士在交接班及查房时可一目了然,并根据患者的风险合理分配护理时间。有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均建立翻身卡,严格翻身制度,每次翻身后需在翻身卡上进行签字,护士长定期抽查,针对翻身卡落实情况进行记录,记录结果纳入绩效考评。(2)预警管理措施实施:高危患者:遵循 1h 翻身 1 次,翻身时对全身皮肤进行查看,尤其对压力性损伤易发部位,如足底、骶尾部,预防性使用水胶体敷料对受压部位进行保护;使用气垫床并使用翻身垫;告知家属定时翻身的重要性,翻身时可与当班护士互相协作,若发现患者皮肤发红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手术结束返回病房进行交接时做好全身评价,警惕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做好围手术期患者全身的保暖工作等;翻身时注意床单的平整性,存在褶皱的床单应及时铺平,若患者高热出汗较多浸湿床单,应及时更换,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关注患者的营养状态,手术对机体消耗较大,对白蛋白 <30g/L 者提高警惕,遵医嘱进行营养补充。中危患者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如进行早期床上被动活动与主动活动,家属可辅助患者进行局部皮肤按摩。患者首次活动应由护理人员在旁协助指导,后逐渐过渡为独立完成。低危患者应教会患者翻身垫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活动关节等,加强对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
1.3.1 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并进行分期。分期以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分期法进行压力性损伤评估。
1.3.2 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采用压力性损伤预防与护理质量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总分 100 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5.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观察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在老年人群中,股骨颈骨折较为常见,老年患者的骨代谢放缓,再生能力减退,使得骨折修复过程缓慢且复杂。在治疗的早期阶段,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而卧床限制了患者的活动,从而增加了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4]。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不仅会加剧患者的疼痛,还可能延缓骨折的愈合过程,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因此,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预防和控制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一直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内容。
预警管理的实施加强了护理人员对压力性损伤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评估、监测和提供及时的防护措施。利用统一评估工具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实施个性化干预。通过定时翻身来减少局部皮肤受压,从根源上对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行干预。与此同时,高危患者应用气垫床,加强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从多个环节、多个方面进行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此外加强对早期活动的指导,强调家属协作的重要性;加强宣教,此外尽可能让患者参与到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自我管理中,通过风险预警管理措施,不同风险级别的患者均得到符合自身病情的护理,有效规避了风险的发生。
综上所述,压力性损伤预警管理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有效减少了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正惠,李阳,祁进芳,等. ICU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J]. 护
理研究, 2022, 36 (18): 3224-3228.
[2]于漫,张庆伟,袁彬彬,等. 预警管理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国际护理学杂志,2
019,38(8) : 1015-1015.
[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骨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 成人
股骨颈骨折诊治指南[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11):921-928.
[4]王卉.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分析 [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
32 (12): 1954-1955.
[5]陆詹婷. 标准护理方案的构建对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 [J].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 29 (06): 13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