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案例研究
任明
齐齐哈尔技师学院(中国一重技师学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0
在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中职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学科,承担着传承文化、提升素养、服务专业的多重使命。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与职业需求脱节、学生兴趣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创新教学方法成为破解困境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中职语文教育方法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案例,通过经典文本解读传递职业精神,培养新时代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1 中职语文教育方法的创新的意义
中职语文教育方法创新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培养”三个方面:
首先,传统中职语文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教育方法,如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课堂更加鲜活有趣,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创新教育方法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为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种个性化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最后,职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创新教育方法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与语文相关的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将语文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中职语文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案例研究路径
本研究可从上述“情境教学法、差异化教学法、项目式实践教学法“三方面展开,结合实际教学案例,系统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个性化发展及职业能力:
2.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从而理解教材内容并促进心理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需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展开,以激发学生兴趣,深化文本理解,提升学生语言与审美能力:以《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与视频,展示楼阁的实景图片或相关风景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楼阁的美丽与宁静,并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如自然风声、鸟鸣声,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眼中的楼阁,分享对楼阁的第一印象;其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是否曾有过类似在楼阁中独处、思考的经历?引导学生将文本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作者借楼阁表达的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2.2 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兴趣等差异分组,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旨在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为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及学习兴趣等因素,将学生分为 A(基础较好、能力较强)、B(基础中等、能力一般)、C(基础薄弱、能力有限)三个层次,然后设计差异化内容和方法:比如,A 层学生需要深入理解《我的空中楼阁》的意境美、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B 层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小屋与山、树的关系;识别并赏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等;C 层目标这、则需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如小屋的位置、外观等;理解文章中的简单比喻和拟人句,能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或描述小屋的特点等。其次,教师需根据分层的不同,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如 A 层适宜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意境构建、语言风格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探讨文章中的哲学思考或人生启示;B 层需重点讲解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及优美语句,并适宜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C 层教学以文章的基本内容为主,如小屋的位置、外观、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简单讲解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句。同时适宜采用直观教学(如图片、视频)、重复朗读、简单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3 项目式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项目整合跨学科知识,强调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以培养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PBL 教师适宜通过校企合作引入实际项目并设计教学活动:
例如,在《我的空中楼阁》教学中,校企合作可提供实际项目资源,如与建筑公司合作“传统楼阁文化保护”项目,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文本中楼阁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如何将文学意象转化为建筑设计的文化元素?在文化保护项目中,语文能力如何与建筑技术结合?”等,组织学生调研《我的空中楼阁》中楼阁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并结合语文能力撰写宣传文案、设计文化展板。在项目中,学生需批判性思考文本与现实的关联,如对比文本中楼阁的“理想化”描写与实际建筑的功能需求;评估不同文化保护方案的可行性;设计融合文学意象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创新方案等。此类项目不仅整合语文知识(阅读、写作、表达),还融入建筑、历史等跨学科内容,强化知识实用性。
3 结束语
本研究提出的中职语文教育创新方法涵盖情境教学法、差异化教学法及项目式实践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旨在构建沉浸式学习场景,增强对文本的理解与情感共鸣;差异化教学基于学生基础、兴趣与能力差异,实现“因材施教”;项目式教学通过真实或模拟项目,实现了从课堂到职场的衔接,其本质上是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建构”、从“课堂封闭”到“社会联动”的转型,可以为培养新时代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交. 新媒体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探索[J]. 中外交流,2021,28(3):1290.
[2] 彭晓萍. 探索新课标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路径[J]. 华夏教师,2023(9):70-72.
[3] 刘瑞花. 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 读与写,2021,18(22):13.
作者信息:任明,女(1986.6.5),汉族,黑龙江人,本科, 讲师;
研究方向:语文、汉语言文学、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