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路径创新研究
蔡婕
安徽医科大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006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ha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aesthetic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reached an unprecedented level. How to integrate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uly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five educations, this article proposes innovative ideas and research idea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ent problems and approaches. key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ath
2018 年 8 月 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2020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美育教育一次次被提上了新的高度,各大高校都开始重视起大学生的美育教育,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如何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我们作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什么要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它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目前我们的美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在哪些问题;美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本人结合五年的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和数十年的共青团工作和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经验结合现代大学生新的思想动态变化,探索将美育工作融合思政工作的创新形式与途径。
一、美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1、美育教育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学重要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学说归根到底是人类解放的学说,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有着继承和发展,中国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到了新时代“五育并举”正好体现了全面育人的理念。
2、美育教育可以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灌输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者
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定义就是思想上层建筑,其中就包括美育教育。我们要树立“以美育德”的思想理念,引导广大受教育者要树立崇高的,向善,向真,向美的情怀,要用美育教育唤醒广大青年的内在激情,树立伟大的理想信念,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不是事事都急功近利,在奋斗中收获满足感、愉悦感一切良好的内在情绪体验。
3、美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
思政教育往往说教的成分比较多,教育者将理论灌输给受教育者,让其形成内在的思想观念;而美育教育一般通过认知、欣赏等途径,让受教育者形成一种审美能力,教育方式较为轻松活泼,易于接受。思政教育比较重视规则,规范,规条,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而美育教育感性成分较多,最终是认识美是什么,达到心灵的升华.
4、美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思政教育和美育教育都是为了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个人的意义来说都是为了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思政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品德,美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二者从本质上是一样的教育目的,所以二者可以互补,可以互相促进。
二、美育融入思政的意义
1、用美育教育走近大学生的内心
思政工作者要善于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大学生的喜好,而目前我们的思政工作手段比较单一,辅导员、思政老师单凭说教很难走近大学生的内心,而美育教育形式丰富,可以打破一贯以说教和理论灌输为主的思政工作模式,让学生愿意去聆听。
2、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美育教育包含很多方面,仅艺术来说就包括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电影等各种形式。这些形式都是学生喜爱的,易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人的理论修养,美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整体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培养大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一旦人的审美能力增强,内心就会无形中被美感约束,从而就不会做出丑恶的事。
三、美育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校园文化建设中对美的要求不是很高
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蕴含的艺术之美成分较少,大到校园的建筑,规划,小到路牌路标、花草树木、公共环境的布置,以及学生的各类活动,能够展现美的地方不是很多。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很多学生宿舍老旧破败,部分大学在建造新校区的时候将这点做了改善。学生要能够浸泡在美的环境中才可能有美的思维和对美的要求。
2、美育教育原有基础薄弱,很难在思政工作中突显其作用
美育教育是一个从小就要被重视的教育,恰恰在我国美育教育在所有的德育,智育,体育课程中显得最不重要,从中小学的音乐课,美术课的上课率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一个班级 90 名同学做一个调查,其中学过乐器和艺术特长的同学不超过十个,而这些艺术教育,基础音乐知识是我们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就要完成的内容。在大学公共艺术课上,部分学生依然低头在做专业课作业,对于一个将来要从事科学研究,医学工作的人来说,眼中有光,心中有情是必要条件,可惜的是我们的老师、家长甚至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美育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美育教育工作在近几年虽然被逐渐提高上一个高度,但大部分学校的公共艺术类老师及课程在此之前基础是很薄弱的,在非艺术专业的院校,尤其是理工农医专业性较强的学校会都会重学术,轻美育,很多老师和学生都会简单的认为美育仅仅是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而已。美育艺术类的教师在这类院校中发展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和专业无关,大部分得不到重视,而美的植入对于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人的思维分为理性和感性,理工科的学生恰恰需要提升的是感性的思维。
3、原有思政工作者审美较为欠缺,不能很好的将美育引入自己的工作和课程
在认识自己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别人,美国早在 1994 年就将艺术课程列为核心课程,与其他七门核心学科放在同等地位,他们认为科学需要的创造力是可以由艺术教育来开启;德国,德国是欧洲艺术的源头,在德国,艺术教育管春一个人终生,是上学期间的必修学分;在日本,艺术教育在学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详细的大纲和目标。在我国艺术教育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大部分受教育者是非常欠缺审美教育。
思政工作者也是普通受教育者,所以从小的美育教育欠缺,就会让缺少感性思维。往往给人第一印象就是刻板严肃,他们自己在接受教育的时期并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审美教育,自己的受教育缺失就没有办法传达给学生。自己都领略不到美又怎么把美的概念传递给学生,更不可能在日常工作中强化美育教育。
还有很多思政工作者,辅导员、行政人员会认为学生参加美育活动会耽误学习,不能正确的认识美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可以辅助他们开展工作的,内心对美育教育是抗拒的;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学生容易活的自我,内心没有热情都与从小受到的理性思维的培养过于强烈,覆盖了原本应有的感性思维。
而真正的思政理论课老师学术味较浓,授课内容理论味强烈,又不太关注学生的接受度,一味地说教,导致学生不能真正的将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一部分,而是为了完成考试去学生,再者,由于职业的限定让他们在平时的授课中很难从仪表仪态,服装,语言,各方面去用心体现美。
四、美育融入思政的创新模式探索
1、加强顶层设计,将学生的美育艺术的课程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美育教育与学历学位的获得相挂钩。进一步增强对领导层对美育意识形态的认识,学校领导的支持才会让美育教育有生长的机会,学校行政管理人员要了解美育教育对于学生的一生的影响。比如一个外科医生有了美的思维,他的手术伤口就会比较美观、细致。美育并不只是唱歌跳舞,这些只是外化的表象,真正给学生灌输的是一种思维,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从事美育教学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美育艺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和其他教育教学全过程,美育课程的标准以及教材的修订,要坚守正确的政治导向与政治立场,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和坚定文化自信。
2、精准用好艺术课程,查缺补漏,补短板。
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阶段乃至高中教育阶段对艺术类课程的重视程度欠佳,笔者在班级做过调查,一百人的班级里认识简谱或五线谱的同学不超过十人,六十人的班级里认识简谱或五线谱的同学不超过三人。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衡量整个国家国民素质和美育教育普及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学习音乐是可以让学生内在产生精神动力,增强内核的,但是往往是我们在这个方面都不及马来西亚这样的小国家。所以在大学里要开设大量的艺术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从而达到进化心灵,提升素养的效果。
3、善用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人格升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古诗词、音乐、舞蹈是非常美,蕴含着非常无穷的力量的,在美育课程中融入我们的先进文化,通过遴选优秀的并且乐于被大学生接受的音乐作品、中国经典歌剧、经典影视作品、古诗词进行赏析和分享,带领同学去分析词曲作者、作品主人公、诗词作者的思想,分析作品的意境美,从而仍学生学会“共情”,进而去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思想引领。
4、有目的的提高思政课程的“抬头率”,思政教师要有艺术家精神。
在笔者日常的听课中发现,艺术教师更容易将讲台变成舞台,他们关注学生的抬头率,重视师生在课堂中互相给与的情绪价值,而我们的理论课教师,这其中不仅有思政教师也包括专业课教师,他们在课堂中一味的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并不十分关注学生的情绪。思政课通常理论知识较多,容易让学生疲劳、抬头率不高,而理论知识在今天 AI 时代,但凡学生想了解都可以查阅。教师在课堂中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可以将美育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可以用一首诗,一段音乐,一首歌去引入自己的课题,创新教学思维和方法,在教案中设计理论与电影、音乐、话剧等各种有趣的形式相结合。采用辩论、汇报、读书分享会等各种形式,促进广大学生愿意用心走进思政课堂,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政治理论知识。
5、加大对基础美育教育的投入,在青少年时期浸润我国传统文化。
我们现代的青少年很多都会崇拜外来文化,这说明我们在基础教育的时候没有将我们自己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他们的心灵,这是我们现在要花大力气去完成的事,中华民族有 5000 年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在学生的孩提时代就通过各种方式将这些文化输入他们的心理,在大学,学校更是要通过举办讲座、音乐会、邀请名家进行校内演出,用精彩的艺术技艺来展示中华文化的精妙绝伦,形成一种高雅的艺术氛围,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由此来引导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6、减少说教,教育手段要逐渐现代化。
思政教育中大部分的教育形式是说教,而对于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恰恰要减少说教成分,他们会非常反感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的信息非常多,说教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代青少年。利用美育教育这种偏感性的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会实现二者完美的结合,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最新的 AI 手段融合美育与思政教育,云游览——游览红色历史古迹;云欣赏——将红色歌剧的片段搬入“空中”让学生身临其境。
美育是净化人心灵,引导人向善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引导人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向善向上向美,二者殊途同归,只要结合好二者的优势就可以更好的做到五育并举,打破学科壁垒,共同育人。
① 李莉.新时代高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探索[J].重庆开放大学学报,2023(10):39.② 魏媛鹤,徐夏怡.中华美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育人的实践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4(11):57-61.
③ 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同文联出版公司,1984④ 谭好哲.中国现代美育的历史进程与目标取向[J].山东社会科学,2007(1):22-⑤ 《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项目名称:思想政治研究会课题作者简介:蔡婕(1981 年 10 月 ),女,硕士,讲师,(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