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牛培培
山高(淄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25500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道路设计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城市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其设计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安全、便捷和效率。
1 城市道路交通分析
1.1 交通流量预测模型
(1)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数据采集是构建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的基础。主要数据来源包括交通监控系统,如道路上的摄像头、地磁传感器、线圈检测器等,可获取实时的交通流量、车速、车道占有率等数据;车载导航设备通过GPS 定位,记录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等信息;手机信令数据则反映了用户的出行行为和位置变化。采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噪声、缺失值和不一致性等问题,需要进行预处理。数据清洗通过去除重复数据、异常值和错误数据,提高数据质量。对于缺失值,可采用均值填充、插值法或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填补。数据标准化将不同来源的数据统一到相同的尺度,便于后续分析。
(2)流量预测模型的构建
流量预测模型的构建目的是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通过数学建模与机器学习算法对未来交通流量进行准确预测,从而为动态调度和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交通流量预测问题涉及多维度数据的时空建模,需要考虑交通流的动态特性、非线性关系以及外部影响因素等。流量预测模型通常分为短期预测与长期预测两类,短期预测侧重于预测分钟级到小时级的交通流变化,长期预测则主要关注日常或季节性的交通波动。在流量预测模型的构建中,数据的准确性与高维性要求对流量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深入分析,通常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模型,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建模。传统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如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季节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SARIMA)等,主要通过捕捉历史交通流量的时序性特征,对未来流量进行估计。
1.2 交通事故分析
道路设计不合理、交通设施不足、交通规则执行不严、驾驶员的行为不规范等,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在分析交通事故时,通常要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交通环境、参与方等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事故多发地点的分析能够帮助交通管理者识别交通瓶颈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近年来,交通事故分析不仅限于传统的人工统计与分析,还逐渐引入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事故数据进行分析,能更加准确地识别事故高发区、危险时段、危险驾驶行为等,为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推广,交通事故分析逐渐呈现出智能化和数据化的趋势。利用交通监控系统、道路传感器、智能车载设备等的实时数据采集,交通事故的发生和演变过程能够被实时监控与分析,进而实现快速响应与处理,提高交通事故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降低事故的损失。
2 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
2.1 优化路网结构
科学划分路网功能是实现优化的基础,需要明确县道、乡镇主路与乡村次路的功能定位,并依据交通流量数据制定合理的布局方案。县道主要负责长距离快速通行,乡镇主路用于连接县道和次路,而乡村次路则为局部区域提供通达服务。在具体操作中,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现有路网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流量热图确定优化的分级策略。节点的优化同样不可忽视,尤其是在集市周边或乡镇中心的交叉口区域,通过合理设计匝道或优化交通组织,可显著提高通行效率。例如,在乡镇交叉口通过优化路口设计后,显著提升了交通流通能力并降低拥堵时长。均衡路网密度是优化中的重要环节,在过于依赖县道的区域,通过增加乡镇主路和次路的密度,可实现交通流量的有效分散。在规划中,科学调整乡镇主路和次路的分布,能够有效减轻县道的交通压力并优化整体通行效率。
2.2 平面及纵断面设计
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合理,缓解交通压力,需要对道路的平面以及纵断面进行详细规划,具体通过以下三点来进行。第一点,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与规划之前,需要对道路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不仅要对周边的环境和地形地貌等进行分析,还需要研究人口出行的特点,以此来提高道路建设的统筹规划。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城市道路能够满足线性要求,同时还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出行服务,进一步提高平面以及纵断面的设计合理性。第二点,需要对平缓道路的排水问题进行考虑。在开展设计过程中,需要将道路设计的特点作为基础,从而进行道路横纵坡和长度的合理设计,保证排水的顺畅度。另外,对于降雪量较大的城市来讲,为了提高人们出行的安全性,在进行道路坡度设计时应该控制在 4% 以内,防止出现打滑问题。第三点,在开展设计与规划之前,需要对之前的出行进行详细调查,根据人们出行的真实需求来对城市道路设计与规划方案进行详细研究,进而保证城市道路建设之后能够真正为人们出行提供服务。
2.3 平纵组合设计
在路线设计中,还应注意平、纵、横三维结合。按照相关规范规定,平曲线的长度宜大于竖曲线的长度,竖曲线的半径通常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 倍,这种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因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叠或冲突导致的视线不良、行车颠簸等问题。此外,还需避免出现以下不良线形组合: ① 在凸形竖曲线的顶端或凹形竖曲线的底端,设置急弯的平曲线或反向平曲线;② 在纵坡较大的路段,设置小半径平曲线; ③ 在长直线路段中,设置较多短竖曲线; ④ 在长下坡路段的中部,设置较短的凸形竖曲线。
2.4 交叉口设计
某工程道路交叉口主要为主干路与主干路交叉、主干路与支路交叉,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相应交叉的设计方式。其中,某工程主要道路交叉位置为起点位置与某路交叉, K0+228.670 位置与横一路交叉、
54 位置与横一路交叉、终点位置与北环线交叉。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咽喉与冲突点,同时也是交通事故发生的常见地段,所以需要通过更加高效的平面交叉口设计方式来确保道路交通通行质量,防止出现拥堵现象。某工程在进行道路交叉口设计过程中,充分结合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行车速度、交通流量、交通流向及地形等多种因素来进行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对较窄的交叉口进行拓宽处理。同时,在交叉口对应位置设置交通标志牌、标志线及防眩设施等安全设施,确保车辆在交叉口位置通行的安全性,降低交通拥堵现象发生。
结语
在城市道路工程中,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对整个工程至关重要,对这两方面的设计要素需进行认真而细致的考究,以保障车辆能安全顺畅地行驶。故此,在设计交通工程时,一定要遵循设计原则,按设计要点,尊重城市整体规划,优化交通工程设计,尽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生态的破坏,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活,便利出行。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确保施工工程质量,以保障人们出行、交通运营畅通。
参考文献
[1]王群.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策略及技术关键点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4(03):239-241.
[2]苏洁.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关键要点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04):43-45.
[3]程传伟.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析[J].中华建设,2022(0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