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要点分析

作者

施博洋

身份证号;231004199702180510

引言

城市道路与交通施工涉及范围广、工期长、环境复杂,安全风险管控难度大。传统安全管理方式依赖人工巡查、经验判断,难以满足现代化施工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智能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应用于施工安全管理,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1 城市道路与交通施工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与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提升交通流畅性、优化交通网络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密度的增加,传统道路与交通往往难以承载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桥梁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桥梁不仅解决了水体、铁路等障碍的跨越问题,还改善了城市的整体交通状况,减少了交通瓶颈,提高了通行效率。此外,桥梁施工对城市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有助于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桥梁建设促进了物流的流动,增强了城市的经济竞争力。通过合理布局桥梁,能够使城市的各个区域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推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从技术角度来看,城市道路与交通施工是一项复杂且精密的工程,涉及土木、结构、环境等多领域的综合技术,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桥梁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2 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要点

2.1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第一,应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一线工人的安全职责。施工单位需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手册并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确保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执行。同时,建立安全考核与奖惩机制,对安全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第二,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施工企业需对所有工人进行岗前安全培训,特别是高风险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另外,应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应对。在施工过程中应实施动态安全检查机制,设立安全巡视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同时,应建立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火灾、高空坠落、机械伤害、基坑坍塌等突发事故的应对方案,确保施工现场具备应急处理能力,最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监督,落实安全责任,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的安全水平将大幅提升,从而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2 做好前期规划,强化安全风险意识

在施工前期,施工企业管理层需从战略层面构建安全管理架构,结合项目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细化各阶段资源配置与时间节点安排,优化工序衔接机制。通过建立动态监测体系,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实现各环节的协同推进与风险预警。施工队伍在正式入场前,需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赴工地开展实地踏勘,针对安全生产管理要求进行专项研讨,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控方案,确保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融入施工全过程。施工企业应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组织安全督导组定期赴路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重点督查安全管理部门履职情况及现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构建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实施分级分类培训模式,特别要强化基层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实训,着力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问题。通过持续性的安全教育,全面提升从管理层到作业层的安全生产意识,始终贯彻“安全优先”的施工理念。在材料管理方面,必须严格执行质量验收标准,杜绝不合格建材进入施工现场。建立动态化安全检查制度,通过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为路桥工程施工创造安全稳定的作业环境,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2.3 技术支撑平台设计

安全管控体系的技术支撑平台应整合物联网、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技术,形成感知、分析和决策的闭环。感知层部署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无线振动监测节点及无人机巡检设备,实现对工程结构变形、环境荷载与施工状态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层主要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映射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关联数据特征与风险模式,生成风险热力图与趋势预测报告;决策层基于风险等级与预案库生成处置建议,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责任追溯与多方协同。此外,在平台设计过程中需重点解决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泛化能力与系统兼容性三大问题,可采用边缘计算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同时利用迁移学习提升模型在不同工程场景下的适应性。

2.4 安全防护技术

安全防护技术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措施。针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采用专业的安全防护设施,如临边防护栏、安全网、警示标识等。在脚手架搭设、基坑支护等关键部位,采用新型材料和工艺,提高防护设施的可靠性。结合施工工序,优化安全通道设置,确保人员、车辆、材料运输路线安全。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防护设施完好有效。建立防护设施管理台账,记录检查维护情况,实现安全防护的精细化管理。在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下,加强防护措施,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2.5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

无论是自然灾害、设备故障,还是施工中突发的安全事故,施工现场都需要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来应对。应急预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处理,如火灾、坍塌、机械伤害等,并制定详细的应急措施。预案中需要明确每个岗位的责任分工、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急救措施、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等。此外,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通过模拟不同类型的紧急情况,提高施工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6 推动安全文化建设

首先,施工企业应将安全文化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形成全员参与、共同维护安全的文化氛围。企业应通过定期的安全宣讲、安全会议等方式,强化全体员工对安全生产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其次,施工现场应创建以安全为核心的工作环境,设置明确的安全标识,强化对安全设施的使用与维护,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研究显示,构建良好的安全文化能够使员工的安全行为遵从度提高30% 以上。此外,施工单位还应鼓励员工积极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并设立安全奖励机制,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的持续塑造,逐步实现“从业人员主动安全管理”的转变,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给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带来更为严峻的考验,安全管理作为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关键内容,它不仅对工程质量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还与施工企业经济收益等方面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施工企业要从环境、行人、车辆等方面综合考虑,在保证工程进度及质量的同时,降低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降低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杨海涛.城市道路与交通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探讨[J].模型世界,2022(17):119-121.

[2]赵宇翔.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砖瓦,2024(7):134-136.

[3]胡志城.城市道路与交通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管理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