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艺术
邹越南
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7
【摘要】剪纸是一种在中国颇受欢迎的传统民间艺术,其通过栩栩如生的物体形象、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幼儿园剪纸活动意在通过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发展幼儿的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该文探讨教师如何通过积极引导,从儿童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将剪纸运用到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活动中,带领幼儿运用剪、粘、抠、刻等技法表现艺术,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让幼儿在剪纸活动中实现学习与游戏、想象与表现的结合,初步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民间艺术;幼儿;剪纸活动
幼儿对外界的观察、模仿能力很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他们的艺术潜能开始萌发,热爱美好的事物,能够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艺术、创造艺术。在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中,手工创作特别受幼儿的青睐,如超轻土创作、绘画、粘贴画、剪纸等。我国教育家陈鹤琴说:“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他认为,幼儿练习剪纸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养成独自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部动作。确实,剪纸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安静地、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满足幼儿对剪纸的乐趣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对艺术的想象、创造及表达,帮助幼儿练出一双灵巧的手。人们常说“心灵手巧”,幼儿的手部动作越熟练、越灵活,往往越聪明,创造力越强,因此可以说幼儿的智慧藏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笔者经常带领幼儿开展剪纸活动,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引导幼儿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赋子剪纸童趣
剪纸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题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和自然。因此,想要创造出有灵气的剪纸作品,创作者就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这需要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有意识地观察事物并掌握事物的完整形象,从而赋予剪纸作品生动鲜明的物体特征。
以开展创作型剪纸活动“我眼中的树”为例。在活动伊始,笔者让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见过的树叶并尝试剪裁,结果幼儿剪出的造型大同小异,主要是卵圆形或弯弯的树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幼儿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树叶的经验。因此,笔者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让幼儿亲自观察、寻找各种各样的树叶,并将搜集到的树叶带进教室。幼儿三五成群地围绕在一起讨论,如:某种树叶形状像手一样;树叶的颜色不一样;奶奶家院子里也有这样的树叶;它是柿子树的叶子,像一艘巨大的舰艇;等等。小组讨论结束后,笔者抛出了新的问题:“大家刚才看到的树叶长得一模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不同?”幼儿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氛围热烈而愉快。这时,笔者进一步提问:“如果让大家把这些叶子剪出来,大家能做到吗?大家会怎样剪它们?”在接下来的操作环节里,幼儿非常安静且专心,活动室里只能听到剪刀剪纸的声音。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视野和思维被打开,有了亲身观察得来的经验进而创造出许多形态各异、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把活动室装点得生机盎然。
二、适时激发幼儿对剪纸的热情,并灵活运用于剪纸活动
幼儿见到的剪纸大多是婚礼庆典中各种各样的“喜”字或过年时窗户上贴的窗花,它们形态各异,因此,笔者收集了许多“喜”字剪纸和窗花,并展示给幼儿欣赏。幼儿欣赏后跃跃欲试,希望可以创作出这样美的剪纸作品。于是,笔者带领幼儿从简单的“双喜”剪法入手。活动中,幼儿小心翼翼地运用剪刀,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之后,笔者经常在活动室里举办剪纸艺术展。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或季节变换时,笔者紧密联系传统习俗和季节特色,引导幼儿大量欣赏、观察以丰富幼儿对自然环境、生活习俗的认识,鼓励幼儿将艺术创作融入生活。
剪纸活动比较枯燥,学龄前的幼儿尤其喜欢新奇有趣的活动,也常常被新鲜灵动的事物吸引。为了提高幼儿对于剪纸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笔者在开展剪纸教学时努力贴近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如:把剪纸样式和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让幼儿在头脑中呈现事物的特征再进行转化和再创造;将剪纸和粘贴画相结合,丰富作品的层次。
三、从易到难,以多种教学方式全面渗透,促进幼儿剪纸技能的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发展特点,表现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开展剪纸教学时,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对幼儿提出要求,不断提高幼儿的剪纸技能。在小班教学中,笔者先以撕纸作为启蒙形式,引导幼儿摸索怎样才能将纸撕出不同的形状,再慢慢加入剪刀的使用,练习目测剪纸,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随意剪纸。笔者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即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剪刀,左手拿纸,引导并鼓励幼儿尝试让剪刀在一开一合间剪纸。这个阶段不能对幼儿提出过多的技能要求,应着重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到中大班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剪剪、贴贴,当幼儿学会熟练地使用剪刀后,再引导幼儿尝试剪一些短直线,再逐步过渡到剪长直线;从随意剪过渡到剪出有一定轮廓线(如波浪线、齿状线、螺旋线)的纸片。
随着幼儿使用剪刀能力的提升,笔者开始教授一些剪纸技巧,如沿线剪、折叠剪等。沿线剪即先在纸上画好简单的物体轮廓,之后沿着轮廓剪下来,这个过程要求幼儿专心致志,手眼协调,熟练使用剪刀。折叠剪即将纸对折,并在朝上的一面画上简单的线条,再沿着轮廓线剪裁。剪纸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初步了解对称图形和对称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在剪纸教学中,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由于幼儿个体之间存在发展差异,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会出现失败的情况面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的关注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四、让剪纸艺术走进班级环境创设
剪纸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幼儿平时接触剪纸的机会较少。为了让幼儿爱上剪纸艺术,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让他们耳活目染,如:剪出的食物、衣服剪纸可以放进生活区,供幼儿做游戏使用;剪出的灯笼窗花可以作为节日主题装饰,为幼儿园增添艺术色彩和节日氛围。剪纸作品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美化了其生活环境,同时激发了其对剪纸的兴趣和创作热情,使其对美的事物、美的环境产生了审美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了其对美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艺术家马蒂斯说:“剪刀是一种美妙的工具,纸张也很美,利用剪刀在这样的纸张上工作是一件能够进入忘我境界的事情。”在剪纸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双手剪出平滑的曲线、弧线,认识了对称图形,掌握了镂刻的方法,获得了自我满足,剪出了精彩的艺术世界和美好的童年。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剪纸活动,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且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发展审美创造力,把艺术带进生活,把生活升华成艺术,让幼儿拥有更加丰富多彩、意义非凡的童年生活。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对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培养,可从环境、内容、形式、评价四个维度切入。教师可先用多元宽松的艺术活动环境熏陶幼儿,然后向幼儿提供丰富鲜活的艺术活动内容和精彩适宜的艺术活动形式,最后用全面和客观的评价结束艺术活动,使幼儿最大限度地体验艺术活动。这样,可以打破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培养困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以独特方式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
参考文献:
[1]陈丽霞.快乐剪纸[J].速读(上旬),2014(9):245-246.
[2]任兰珍,浅谈幼儿园剪纸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J].快乐阅读,2013(7):122.
[3]朱红梅.在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的实践[J].课外阅读:中下,2012(10):367.
作者简介:邹越南,女,汉族,1993.12,吉林省长春市,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