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

曲珍

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西藏拉萨 850000

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儿科比较常见,细菌、病毒感染为主要致病原因。小儿因身体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病原菌的抵御能力较差,因而成为该病的易感人群[1]。当前,临床针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雾化吸入则为一种常用的给药方式,经此途径给药能够较快改善患儿憋喘等症状。然而,患儿因年龄较小,治疗依从性往往不高,由此就对治疗的顺利进展造成影响,并进一步导致治疗效果受限。为改变这一状况,有必要在治疗过程中做好护理方面的配合。本研究即对综合护理的具体应用及实践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2023 年 10 月-2024 年 10 月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共72 例被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设置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分入患儿 36 例。对照组中,有男患儿 19 例,女患儿 17 例;年龄 1-6 岁,平均( 3.54±0.31 )岁。研究组中,有男患儿 21 例,女患儿 15 例;年龄 1-6岁,平均( 3.62±0.25 )岁。经分析,组间上述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实施雾化吸入治疗。期间,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主要执行为患儿配药、连接雾化设备及对家属进行操作指导等工作。予以研究组综合护理,措施包括:(1)雾化吸入前:确认治疗环境干净、整洁,调节好温湿度,让患儿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治疗;主动同患儿家属交谈,就雾化治疗相关知识向家属讲解,包括治疗原理、操作流程及能够达到的预期效果等,增加家属的认识,便于其做好相关方面的配合;遵医嘱为患儿配置雾化吸入药物,给药前对雾化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2)雾化吸入过程中:要求家属在患儿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全程陪同,指导其通过语言及肢体接触等方式安抚患儿,减轻患儿的紧张、恐惧情绪;并结合患儿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播放动画片、提供玩具等方式吸引其注意力,减少其哭闹、不配合的行为;帮助患儿调整姿势,使其保持坐位或者半卧位,为其戴好雾化面罩,确保面罩与面部完全贴合后启动雾化设备,过程中对患儿的反应多加观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雾化吸入量的调整,特别警惕药液反流或缺氧问题的出现,做好观察与防范。(3)雾化吸入后:第一时间通过语言或者肢体接触的方式对患儿进行肯定,并对其口鼻周围残留药液进行清洁,清洁干净后,指导患儿家属为患儿提供温开水漱口,以减少药物对于口腔黏膜的刺激;为家属提供患儿日常饮食方面的建议,嘱咐家属多让患儿饮水。

1.3 观察指标

(1)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两组患儿憋喘、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治疗依从性。根据患儿治疗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分依从、比较依从、不依从,去除不依从者占比即为总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使用 SPSS 26.0,研究中资料数据的呈现形式有两种,即 n(% )、 x-±s ,对应采取 χ2 检验、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同对照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憋喘、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短,组间各指标数值差异均较显著(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x-±s ,d)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评估发现,研究组治疗期间依从性更好,总依从率经计算明显比对照组高( P<0.05 )。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而言,传统的口服药物与静脉注射治疗的难度往往比较大,因而雾化吸入成为较常应用的一种给药方法[2]。但雾化吸入过程中,患儿哭闹、抗拒治疗的现象也比较常见。常规护理中,护理人员对于患儿的安抚及有效指导不足,因而难以改变患儿治疗配合度不高的状况。因此,本研究提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中,通过雾化前、雾化过程中及雾化后的全方位干预和指导,有效提升了患儿治疗依从性,促进了其症状的尽快消退。

综上所述,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中,综合护理是一种比较适宜的护理配合方案,可帮助患儿更快改善症状,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为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确保治疗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徐艳.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34):42-44.

[2]陈水情.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9):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