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空经济的 5G 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研究
秦剑涛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四川成都 610015
1 低空经济对 5G 网络的需求特性
1.1 通信需求
(1)高可靠低时延通信链路(uRLLC):在低空飞行控制中,无人机等设备需要实时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如起飞、降落、航线调整等指令,任何指令传输的延迟或错误都可能导致飞行事故。例如,在无人机物流配送过程中,当遇到突发障碍物时,需在毫秒级时间内接收并执行避障指令,这就要求通信链路具备极高的可靠性和超低时延,5G 网络的 uRLLC 特性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确保飞行控制指令的准确、及时传输。
(2)高带宽上行通信链路(eMBB):低空飞行设备在执行任务时,往往需要向地面传输大量数据,如无人机在进行高清视频拍摄、测绘、巡检等作业时,需要将采集到的高清图像、视频以及各类传感器数据实时回传至地面控制中心。以低空文旅场景中的无人机航拍为例,为了给观众带来流畅的实时画面,需要至少 100Mbps 以上的上行带宽,5G 网络的高带宽特性可保障数据的高速上传,满足业务需求。
1.2 感知需求
(1)精准定位与轨迹跟踪:随着低空飞行器数量的增加,为确保飞行安全与空域管理效率,需要对飞行器进行精准定位和实时轨迹跟踪。无论是合作类无人机(即遵守飞行规则、具备通信功能可与管理系统交互信息的无人机),还是非合作类无人机(如“黑飞”无人机),都需要精确掌握其位置、高度、航向、速度等信息。例如,在机场周边,为防止无人机入侵影响民航客机起降安全,需对空域内所有无人机进行精准定位与轨迹跟踪,5G 网络结合相关感知技术能够实现对无人机厘米级别的定位精度,有效保障空域安全。
(2)环境感知与避障:低空飞行环境复杂,存在建筑物、高压线、鸟类等各类障碍物。飞行器需要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信息,以便及时做出避障决策。5G 网络支持下的感知技术可获取地形、气象条件以及其他飞行器位置等实时信息,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碰撞预警和智能航路规划,帮助飞行器安全、高效飞行,最大化利用空域资源。
2 5G 无线通信网络支撑低空经济的关键技术
2.1 5G-A 通感一体技术
(1)技术原理:5G-A 通感一体技术创新性地将通信与感知能力融合于同一系统中。在硬件层面,如中信科移动首创的 64T128R 通感一体化设备方案,实现了通信与感知硬件资源的复用,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与体积。从网络架构来看,采用收发隔离及垂直大孔径天线架构,支持感知信号的同时收发,减少覆盖盲区,提升垂直维度感知能力。在信号处理方面,该技术通过灵活分配通信和感知任务,提高频谱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从通信和感知两个维度提供一致的数据源,保障数据的实时性与准确性。

(2)在低空经济中的优势:通感一体技术在低空经济中具有显著优势。其 64T128R通感一体化设备采用数模混合波束技术,支持垂直维 60°大张角,可同时覆盖 600 米以下低空及地面区域,满足多样化感知及通信融合业务需求。在实际应用中,一方面,其下行峰值速率超 1Gbps,为用户提供高速通信体验,如在低空文旅场景中,乘坐热气球、直升机的游客可流畅进行视频通话、网络直播;另一方面,感知半径 1km 以上的超远距离覆盖以及小于 20 米的位置精度,可对感知覆盖空域内飞行器执行实时检测,目标识别成功率大于 95% ,为低空飞行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2.2 网络覆盖与优化技术
(1)低空立体移动通信覆盖技术:针对低空飞行特点,需构建低空立体移动通信覆盖网络。通过优化基站布局与天线选型,实现对低空不同高度层的有效覆盖。例如,采用高增益、宽波束天线,增大对低空区域的信号辐射范围;合理规划基站高度与位置,避免信号遮挡。同时,利用多频段协同组网技术,如结合 3.5G 与 2.1G 频段,满足低空飞控信息、传感数据等不同类型数据的传输需求,提升网络覆盖的广度与深度。
(2)空地网络协同优化技术:由于低空飞行器处于移动状态,且飞行速度、高度不断变化,需要实现空地网络的协同优化。通过实时监测飞行器位置、速度等信息,动态调整网络参数,如切换策略、功率控制等。当无人机快速穿越不同基站覆盖区域时,提前做好切换准备,确保通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减少信号中断与干扰,保障低空飞行设备在复杂移动场景下的网络接入质量。
3 基于低空经济的 5G 无线通信网络建设方案
3.1 网络架构设计
(1)核心网架构优化:在核心网层面,针对低空经济应用需求进行优化。引入网络切片技术,为不同类型的低空业务,如无人机物流配送、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等,提供独立的逻辑网络切片。每个切片可根据业务特点定制网络资源配置,如带宽、时延、可靠性等,确保各类业务在共享网络基础设施的同时,互不干扰,满足各自严格的服务质量要求。
(2)接入网架构创新:在接入网方面,采用分布式基站架构与边缘计算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分布式基站可灵活部署在低空飞行热点区域,如城市中心、物流园区、景区等,缩短信号传输距离,增强信号强度。边缘计算节点则部署在靠近基站的位置,将部分数据处理任务下沉至边缘,减少数据回传至核心网的流量与时延。
图二、低空经济中的 5G 网络架构示意图

3.2 基站部署策略
(1)基于低空场景的站点选址:根据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分布,如无人机频繁起降的物流站点、低空旅游热门航线、应急救援重点区域等,进行基站站点选址。优先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且周边无明显信号遮挡的位置,以保障对低空区域的良好覆盖。在城市环境中,可利用高楼屋顶、通信塔等设施安装基站;在偏远地区,可建设独立的基站塔。同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不同场景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等进行分析,模拟信号传播路径,优化站点选址方案。
(2)基站密度与覆盖范围规划:对于低空飞行活动频繁、业务需求密集的区域,适当增加基站密度,以满足高容量、高可靠性的通信需求。例如,在城市核心商业区、大型物流园区等,通过微基站、小型基站的密集部署,实现对低空区域的精细化覆盖。而在低空飞行活动相对较少的偏远地区或农村,可适当降低基站密度,采用宏基站进行广域覆盖。根据不同类型基站的发射功率、天线增益等参数,结合低空通信传播模型,精确规划基站的覆盖范围,确保低空区域无通信盲区,同时避免基站间的过度干扰。
4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基于低空经济的 5G 无线通信网络建设的深入研究,明确了低空经济发展对 5G 网络的迫切需求,阐述了 5G-A 通感一体、网络覆盖与优化等关键技术在支撑低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应的网络建设方案,并针对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给出了应对措施。5G 无线通信网络已在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未来,随着 5G 技术的持续演进以及与低空经济应用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周红,倪锐,卢建民,等. 无线通信的历史、现状、挑战与展望 [J].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25, 55 (04): 766-795.
[2]潘迟龙. 5G 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安全研究 [J]. 信息记录材料, 2024, 25 (09):34-36.
[3]陆南昌,蔡厚恩,赖宇. 基于 5G 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网络安全通信防御技术研究[J]. 通讯世界, 2024, 31 (08):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