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雨水调蓄池施工的防水及抗浮技术措施

作者

袁雪珂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身份证号:420881199201233347

引言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雨水调蓄池的建设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暴雨季节,如何有效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雨水调蓄池不仅能够缓解城市内涝压力,还能为后续的水资源再利用提供支持。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防水和抗浮技术是确保调蓄池功能正常发挥的关键环节。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渗漏、结构失稳等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深入研究相关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雨水调蓄池施工的重要性

雨水调蓄池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个市政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效能和稳定性。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下,对雨水调蓄设施的科学规划与精细化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设计理念和优化施工方案,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仅能够有效延长工程设施的使用年限,更能显著增强城市在面对暴雨等极端天气时的防洪排涝能力,为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此外,高质量的施工过程还能大幅降低工程后期的维护频次和维护成本,从而更好地体现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特性,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2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雨水调蓄池施工的防水技术

2.1 选用优质防水材料

在雨水调蓄池施工过程中,合理选择防水材料是确保工程防水性能的核心环节。优质的防水材料不仅需要具备卓越的抗渗性能,还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例如,高分子防水卷材因其优异的柔韧性和抗老化特性,常被广泛应用于此类工程中。此外,针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特点,还需对材料的耐高温、抗低温开裂性能进行严格筛选,以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同时,在材料采购环节,必须加强对供应商资质和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的审核,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从而为后续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2.2 严格把控施工工艺

施工前需制定详细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确保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特别是在基层处理阶段,必须保证基面平整、无杂物、无明水,以增强防水层与基底的粘结力。同时,在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材料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施工质量。对于关键节点部位,如阴阳角、管道穿墙处等,需采取加强措施,增加附加层或采用密封胶进行处理,以提高局部抗渗能力[1]。此外,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组织分段验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从而为整体工程的防水性能提供坚实保障。

2.3 节点部位防水施工

在雨水调蓄池的防水施工中,节点部位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部位通常包括阴阳角、管道穿墙处、变形缝以及施工缝等,因其结构复杂且容易受到应力集中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成为防水工程中的薄弱环节。为确保整体防水效果,需针对不同节点部位采取专项技术措施。例如,在阴阳角处可增设附加防水层,以增强该区域的抗拉伸性能;对于管道穿墙部位,则应采用密封胶或止水环进行多重防护,避免因管道振动或位移导致防水层破坏。此外,施工过程中还需注重细节操作,确保防水材料与基面充分贴合,杜绝空鼓、起泡等质量问题的出现。通过精细化的节点处理,可以显著提升雨水调蓄池的整体防水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3 市政给排水工程中雨水调蓄池施工的抗浮技术

3.1 合理设置配重结构

在雨水调蓄池的施工过程中,合理设置配重结构是解决抗浮问题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必须通过严谨的力学计算和结构设计,在调蓄池底部或周边区域科学地增加各类配重材料。常用的配重方式包括浇筑混凝土块体、铺设砂石层或采用其他高密度材料,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增加结构自重,从而平衡地下水位变化对池体产生的浮力作用。在实际工程实施时,需要综合考虑场地的地质勘察报告和水文地质数据,通过精确的受力分析计算,评估所需配重的总质量及其最佳分布范围。这种精确计算不仅要考虑正常使用工况,还要兼顾极端降雨条件下的浮力影响,确保配重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提供足够的抗浮能力。为进一步提升抗浮效果,工程实践中还常常采用组合式抗浮措施,如在调蓄池周边合理布置抗拔桩或预应力锚杆系统,这些辅助措施与配重结构协同工作,可以显著增强整体结构的抗浮稳定性。

3.2 采用抗浮锚杆技术

抗浮锚杆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地基加固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将高强度锚杆深入至地基稳定土层中,利用锚杆与周边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供可靠的抗拔力。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这项技术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必须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岩土力学参数等,以此为依据科学选择适合的锚杆类型(如全长粘结型锚杆、压力分散型锚杆等)并确定最优的布置间距和角度。整个施工工艺流程包含多个关键环节:从精确的钻孔定位开始,到严格的清孔质量控制,再到采用专业设备进行注浆作业,最后完成锚杆的张拉锁定[2]。其中注浆环节尤为重要,需要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优质水泥浆液,通过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来确保浆液在锚孔内的均匀分布和充分密实,从而有效增强锚杆与周边土体之间的粘结强度。为了进一步优化抗浮效果,现代工程实践中常采用预应力技术,即在锚杆安装完成后施加预先设计的拉力,这种主动加固方式可以显著提升锚固系统的整体抗拔性能。

3.3 设置排水减压系统

在雨水调蓄池施工中,排水减压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确保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该系统通过科学布置排水管道和减压井,能够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减轻水压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具体而言,排水管道的布局需结合地形条件和地下水流动方向进行优化,以实现高效的排水效果。同时,减压井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选择适宜的深度和间距,从而达到最佳的减压功能。此外,为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应选用抗腐蚀、高强度的管材,并在连接部位采取严格的密封措施,避免因渗漏问题导致系统失效。通过合理配置排水减压系统,不仅可以显著提升雨水调蓄池的抗浮能力,还能有效预防因水压力过高引发的结构变形或损坏问题,为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有力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雨水调蓄池施工中的防水与抗浮技术措施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选用优质防水材料、严格把控施工工艺以及加强节点部位的防水处理,可以有效提升结构的防水性能,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同时,合理设置配重结构、采用抗浮锚杆技术以及优化排水减压系统,能够显著增强雨水调蓄池的抗浮能力,防止因水压力过高引发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 孙铮,王建龙,张长鹤,等.基于SWMM模型的城市已建区排水防涝提标改造途径探讨[J].环境工程,2022,40(9):199-207.

[2] 燕乔,王硕,张芛. 沙漠高温干旱地区海绵城市雨水调蓄池渗流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23, 41(3): 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