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史远超
山东民基新材料有限公司 255022
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化工行业规模迅速扩张,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知也日益增强。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作为整个生产体系的关键环节,其作用不仅在于为人员生命安全和设备完好运行提供根本保障,更在于通过系统化的风险预判与管控,将潜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其中,危险因素的精准识别与科学控制已成为安全设计的核心工作。因此,围绕化工工艺安全设计开展深入、系统的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研究,不仅具有研究价值,更对保障化工装置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推动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化工工艺安全设计概述
化工工艺是指借助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化工产品的完整方法与过程,既包括反应本身,也涵盖所有与之配套的原料预处理、过程控制、产物分离与纯化等措施。化工安全设计则是化工总体设计中的关键部分,其核心在于将安全作为前置条件,贯穿工艺路线选择、设备选型、流程布置等设计的全过程。在进行化工工艺安全设计时,必须首先深入分析所涉及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再结合产品需求与安全生产目标,严格遵循国家现行规范及行业最新标准,通过开展合理的操作程序,使潜在的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等危险因素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最终实现对人员生命、生产设备及周边环境的全面保护。
2 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的危险因素识别
2.1 原材料的危险因素识别
在化工工艺安全设计的全过程中,精准识别各类危险因素是最重要且关键的工作。众所周知,任何化工装置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种类繁多、材质不同的原材料,因此设计阶段必须对原料本身的危险风险建立全面、系统的认知。具体而言,具体为,第一,无机化工原料,该类原料通常被视为基础原材料,可直接开采或简单处理后投入使用,例如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资源。在后续化工产品制造环节,往往需对上述原料实施高温加热,以加速其化学反应速率。然而,若温度控制系统失灵或操作失当,极易触发爆炸或火灾等重大事故;此外,石油、天然气本身兼具易燃、易爆及毒性,一旦发生泄漏,不仅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范围危险区域,还可能通过空气、水体扩散,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命安全构成持久威胁。第二,有机化工原料,常见的有机化工原料包括各类碳水化合物、卤代烃类等。与无机原料相比,这些化合物分子结构更为复杂,反应活性也更高。若储存或输送环节出现泄漏,不仅会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毒害,还会引发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等二次污染,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风险。
2.2 生产设备危险因素识别
在化工产品的实际生产中,各类精密仪器与大型化工设备贯穿始终,因此工艺安全设计必须将设备本身是否潜藏危险置于核心位置,以保障整个流程从投料到出料都能安全、平稳地运行。设计人员首先要在充分掌握原材料理化特性的前提下,科学选择设备类型,设计阶段还需对每台仪器、每台设备的结构和设备的特点进行深度评估,通过合理组合配置,使所有装置有序开展工作,从根本上阻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3 工艺程序危险因素识别
化工工艺安全设计因涉及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与反应、分离、储存设备,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这也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一条完整的工艺流程设计十分复杂。再加上设计团队专业背景、经验水平参差不齐,若审查机制不严或沟通协同不足,便可能存在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一旦在运行阶段出现,将直接放大事故概率,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因此必须在设计源头就进行识别并彻底消除。
3 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3.1 加强材料管理
化工企业在面对种类繁杂的原材料时,必须针对不同的原材料制定并落实具体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案。对于易燃易爆类物料,应在充分掌握其自燃温度、爆炸极限等关键参数后,对应调整仓库的通风、温控、湿度及防爆配置,确保整个储存环境始终处于安全区间,从源头杜绝火灾或爆炸隐患;针对剧毒、高毒或挥发性强的危险化学品,则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选用高标准密封设备,定期做气密性检测与在线泄漏监控。为实现上述目标,企业需组建由工艺、设备、安全、环保等多专业组成的技术小组,系统调研每一种原材料的性质及储存要求,提前编制专项管理方案,并配套建立风险应对方案。若储存设备需持续供电,还必须完善接地、防雷、防静电及漏电保护设计,杜绝因电气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3.2 做好设备安全管理
构建一套覆盖全流程、责任到人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是保障化工设备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制度首先要明确设备维护的主管部门、支持部门及岗位分工,将责任逐一落实到个人;同时配套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包括日常巡检、润滑、防腐等全部保养细节,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快速响应的故障排查与处理机制,一线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异常,要按程序即时上报,维修人员快速到达现场开展维修工作,以此降低设备问题对生产工作的影响。与此同时,面对科技不断进步与工艺技术的不断更新,设备更新升级已成为安全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企业应结合生产规模、工艺特点及安全环保制度,积极引进和更新现有设备,为企业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3.3 优化工艺程序的设计与选择
在设计与选择化工工艺程序时,必须要将综合性较强的化学反应因素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第一,针对每一个独立环节操作,预先设定严格的安全范围,确保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指标始终处于可控范围,防止异常反应失控;第二,结合整条生产链的实际情况,系统评估各阶段之间的衔接问题及对各个阶段造成的不利影响。实际操作人员与设计人员应组成联合小组,通过现场跟班、实时采样、故障复盘等方式,全面掌握一线生产情况,及时改正存在的问题,精准识别潜在危险点,并对工艺细节进行再优化,从而显著提升整体生产的安全裕度和运行稳定性。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化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安全事故也呈增长趋势。为了推动化工行业走向安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企业管理层必须将工艺安全设计提升到战略高度,组织专业工作人员对危险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完成化工工艺安全设计,确保化工生产始终在安全、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猛,沙帅,刘秀敏,等.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J].生物化工,2025,11(02):191-193.
[2]杨颖慧,孙继禹,杨凤霞.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J].清洗世界,2025,41(01):114-116.
[3]李玉鑫.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识别及控制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24):4-6.
[4]韦近平.化工工艺设计的危险识别与优化控制[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52(09):64-66.
[5]丁健.化工工艺安全设计中的危险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1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