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桃不同品种对主要病虫害的抗性比较研究

作者

阿斯古丽·麦麦提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林业和草原局 新疆阿克苏 843400

引言

阿克苏地区凭借独特的光热条件和土壤环境,成为我国核桃主产区之一。然而,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张,病虫害问题逐渐加剧。黑斑病、炭疽病等病害频发,举肢蛾、春尺蠖等虫害肆虐,严重影响核桃产量与品质。不同核桃品种在长期的地域适应性进化中,对病虫害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开展品种抗性比较研究,有助于筛选适宜阿克苏地区种植的抗病虫品种,推动当地核桃产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一、核桃主要病虫害类型及危害特征

1.1 常见病害种类及发病特点

阿克苏地区核桃病害以黑斑病和炭疽病最为常见。黑斑病由细菌侵染所致,发病初期,叶片、果实表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随后斑点扩大融合,形成黑色斑块。在高温多雨季节,病菌传播迅速,病斑周围会产生黄色晕圈,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果实腐烂变质。炭疽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多在果实成熟期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出现褐色圆形病斑,逐渐凹陷并产生粉红色孢子堆,病果易脱落,未脱落的果实也会失去商品价值。两种病害的发生与当地高温干旱交替、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常造成大面积减产。

1.2 主要虫害类型及为害方式

核桃举肢蛾和春尺蠖是当地主要虫害。核桃举肢蛾幼虫蛀食核桃青皮和果仁,被害果实青皮变黑、皱缩,果仁干缩,严重时大量落果。成虫在果实萼洼附近产卵,幼虫孵化后直接蛀入果实内部,隐蔽性强,防治难度大。春尺蠖以幼虫取食核桃叶片,低龄幼虫取食叶肉,残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高龄幼虫则将叶片吃光,仅留叶柄,导致树势衰弱,影响次年产量。两种害虫繁殖速度快,且与阿克苏核桃生长周期高度吻合,若防治不及时,易造成毁灭性灾害。

1.3 病虫害对核桃生长与产量的综合影响

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核桃树的正常生长发育。病害破坏叶片组织,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影响树体营养积累;虫害大量取食叶片和果实,导致树势衰弱,果实品质下降。同时,病虫害的发生还会引发树体次生代谢变化,削弱树体抗逆性,增加其他病虫害侵染的风险。多种病虫害叠加发生时,核桃产量大幅下降,果实商品率降低,给种植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制约阿克苏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核桃不同品种抗性差异分析

2.1 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抗性表现

在阿克苏种植的核桃品种中,温 185 等早实品种因生长周期短、代谢活跃,自身防御机制尚不完善,对黑斑病抗性较弱。发病初期,其叶片和果实病斑数量多且呈簇状分布,扩展速度快,尤其在阿克苏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病原菌繁殖迅速,病斑在短时间内可覆盖叶片较大面积,严重影响光合作用。而新新 2 号等晚实品种,叶片角质层相对较厚,气孔密度明显低于早实品种,这种特殊结构有效阻挡了病原菌的侵入与传播,发病后病斑面积小且边界清晰,扩展速率明显低于温 185 品种 。在炭疽病抗性方面,扎 343 品种果实表皮含有酚类、黄酮类抗菌物质,能在病原菌侵染初期激活自身防御酶系统,抑制菌丝生长;相比之下,部分地方老品种缺乏此类次生代谢物质,果实炭疽病发病率较高,腐烂果在采收期占比较大。

2.2 不同品种对虫害的耐受程度

面对核桃举肢蛾,新丰等品种果实青皮较薄,质地柔软且营养物质含量高,为幼虫蛀食提供便利条件,受害果率较高,果实内部果仁干瘪、发黑。温宿薄壳等品种青皮厚度可观,富含单宁、生物碱等次生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影响幼虫的取食偏好,还能干扰其消化酶活性,降低幼虫存活率,被害果率明显低于新丰品种。针对春尺蠖,清香核桃品种叶片散发的萜烯类挥发性物质,对幼虫具有驱避作用,且叶片表皮毛密集,阻碍幼虫攀爬与取食,叶片保存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部分果用型品种叶片氮、磷含量高于其他品种,吸引春尺蠖幼虫大量聚集,叶片常被啃食至仅剩叶脉,严重削弱树势。值得注意的是,品种对虫害的耐受性还受物候期影响,例如早实品种的展叶期与春尺蠖羽化期重叠,增加了受害风险。

2.3 品种间抗性差异的显著性比较

通过多年田间系统观察与实验室测定发现,不同核桃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差异显著。在同等病原菌接种浓度下,抗病品种与感病品种的发病率差距明显,病情指数差异突出。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品种大类间,同一品种的不同品系也存在抗性分化。例如,温 185 部分品系对黑斑病的抗性明显优于其他品系,其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等防御酶活性更高。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抗性差异与品种的地理起源、选育方式密切相关:原产于阿克苏本地的品种,经长期自然选择,对当地病虫害形成一定适应性;而外来引进品种因生态环境改变,抗性表现不稳定。

三、影响核桃品种抗性的因素及应用前景

3.1 遗传因素对抗性形成的决定作用

核桃品种的抗性首先由遗传基因决定。不同品种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基因组合,控制着植株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而影响其对病虫害的抗性。例如,具有抗虫基因的品种能够合成特殊的次生代谢物质,抵御害虫侵害;而抗病品种则可能具备特定的免疫反应机制,识别并抑制病原菌的侵染。挖掘和利用这些抗性基因,对培育新型抗病虫核桃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3.2 环境与栽培管理对抗性的影响

阿克苏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对核桃品种抗性有显著影响。高温干旱环境有利于炭疽病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而降雨频繁则会加重黑斑病的发生。土壤肥力状况也会影响树体抗性,肥沃的土壤能促进核桃树生长健壮,增强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栽培管理措施同样关键,合理修剪可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害发生几率;科学施肥能调节树体营养平衡,提高树体抗虫性。通过优化环境和栽培管理,可充分发挥核桃品种的抗性潜力。

3.3 抗性研究在品种选育与病虫害防控中的应用展望

基于品种抗性研究成果,未来阿克苏核桃产业可开展定向品种选育工作,将高抗性基因导入优良品种中,培育兼具高产、优质和抗病虫特性的新品种。在病虫害防控方面,可根据不同品种的抗性特点,制定精准的防治方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品种布局,在病虫害高发区域种植抗性品种,构建生态防控屏障,实现阿克苏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深入开展抗性比较研究,有助于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为科学制定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通过将抗性研究成果应用于品种选育和绿色防控,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危害,推动阿克苏核桃产业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李妍颖,何柯杭,房爱省,等.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抗性及大喇叭口期喷药对大斑病的田间防效[J].西北农业学报,2019,28(08):1344-1350.

[2]谢婉莹, 温琳, 祁银燕.4 种引种核桃品种的抗寒性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2023,41(03):30-35+64.

[3]杨汉波,曹广黎,韩珊,等.核桃对炭疽病菌抗性相关的生理生化响应差异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0,38(04):46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