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单位政工人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周荣 齐晓霞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湖南省株洲市 412002
一、引言
基层单位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承担着服务群众、落实任务的重要职责,而政工人事管理是保障基层单位队伍稳定、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关键环节。它不仅负责员工的招聘、培训、考核、薪酬等基础工作,还承担着思想引导、队伍建设、文化培育等重要任务。然而,受资源条件、人员配置、传统模式等因素影响,不少基层单位的政工人事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被动执行”层面,难以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的发展需求。因此,梳理基层单位政工人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对提升基层单位工作质量、推动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层单位政工人事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管理理念滞后,重“事务”轻“服务”
当前,许多基层单位的政工人事管理仍秉持传统“行政化”理念,将工作重心放在“完成任务”上,而非“服务员工”。例如,在员工管理中,更关注考勤、档案等基础事务的合规性,却忽视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新员工入职后仅进行简单的制度培训,未根据其专业特长制定成长计划;老员工工作多年后,缺乏晋升或能力提升的渠道,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受挫。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缺乏“规范性”
基层单位政工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度“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许多单位的制度是“遇到问题再补”,如招聘制度、考核制度、薪酬制度各自独立,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体系。例如,考核结果本应与薪酬调整、晋升挂钩,但部分单位的考核结果仅作为“存档材料”,与员工的实际利益脱节,导致考核制度流于形式。二是制度“模糊化”,缺乏可操作性。部分制度内容过于笼统,未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细化条款。比如,在“员工培训制度”中,仅规定“每年组织两次培训”,但未明确培训的内容、对象、考核方式,导致培训时要么“一刀切”(所有员工参加同一门课程),要么“走过场”(培训后无效果评估),无法真正提升员工能力。
(三)队伍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需求”
政工人事管理队伍的能力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质量,但基层单位的政工人事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能力短板”。一方面,专业能力不足。许多基层单位的政工人事工作人员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从业务岗位转岗而来,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等专业知识。例如,在员工招聘中,不会制定科学的岗位需求表,仅通过“面试印象”选拔人员,导致招进来的员工与岗位不匹配;在绩效考核中,不会设计合理的考核指标,仅以“工作量”作为唯一标准,忽视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影响考核的公平性。
(四)思想引导弱化,“凝聚力”建设不足
政工人事管理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团队力量,但许多基层单位在这方面存在“弱化”问题。一是思想引导“形式化”。部分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仍停留在“读文件、开大会”的层面,内容脱离员工实际工作场景,如学习政策时仅照本宣科,不结合基层工作中的难点、痛点解读,导致员工觉得“与自己无关”,参与积极性低。二是对员工心理关注不足。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员工容易产生焦虑、倦怠等情绪,但许多单位的政工人事工作人员未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既没有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也没有主动与员工沟通,导致部分员工的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影响工作状态和团队氛围。
三、基层单位政工人事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树立“服务型”管理意识
解决基层政工人事管理问题的首要任务是更新理念,从“管理员工”转向“服务员工”。一方面,明确“以员工为中心”的管理目标。政工人事部门应将员工的需求和发展纳入工作重点,例如,建立“员工成长档案”,记录新员工的专业特长、职业规划,为其匹配导师,制定分阶段的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员工座谈会”,每季度收集一次员工对工作、生活的诉求,对合理诉求(如改善办公环境、增加培训机会)及时反馈并落实,让员工感受到单位的重视。另一方面,转变工作人员的角色定位。通过培训让政工人事工作人员认识到“管理就是服务”。
(二)完善管理制度,提升“规范性”与“实用性”
健全的制度是政工人事管理有序开展的保障,基层单位需从“系统设计”和“细化条款”两方面完善制度。一是构建“衔接配套”的制度体系。以“员工全生命周期”为线索,整合招聘、培训、考核、薪酬、晋升等制度,明确各制度之间的关联。例如,将考核制度与薪酬、晋升直接挂钩:年度考核优秀的员工,不仅可获得奖金,还可优先参与晋升评审;考核不合格的员工,需参加针对性培训,培训后仍不达标则调整岗位,确保制度“闭环运行”。二是细化制度条款,增强可操作性。在制定制度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明确“具体要求”,例如,在“培训制度”中,细化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内容:单位制度、岗位技能;时长:3 天;考核方式:笔试+实操)”“老员工技能提升培训(根据岗位需求每年1-2 次,考核方式:工作成果评估)”,让制度“看得见、用得上”,避免流于形式。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政工人事管理队伍,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基层单位可通过“培训+实践+激励”的方式,提升队伍能力。一是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政工人事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学习,例如,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开展“绩效考核设计”“员工沟通技巧”等专题培训;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线上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培训),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同时,建立“轮岗学习”机制,安排基层政工人事工作人员到上级单位的人事部门学习 1-2 个月,借鉴成熟的管理经验。二是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政工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为基层单位配置简单易用的人事管理系统,如用于档案管理、考勤统计、考核数据录入的系统,并组织工作人员参加系统操作培训,让其掌握“线上办公”技能,减少手工操作的失误,提升工作效率。
(四)加强思想引导,增强团队“凝聚力”
基层单位需从“内容创新”和“心理关怀”两方面,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团队力量。一是创新思想引导形式,让内容“接地气”。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工作实际结合,例如,在学习政策时,邀请单位内的“业务骨干”分享如何将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如“如何用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办事难题”);通过“故事分享会”的形式,让员工讲述自己在工作中的感悟和成长,增强思想引导的感染力。
结束语:基层单位政工人事管理是一项兼具“事务性”和“服务性”的工作,当前存在的管理理念滞后、制度不健全、队伍能力不足、思想引导弱化等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基层单位从“理念更新”入手,以“制度完善”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思想引导”为纽带,逐步构建“服务型、规范化、高素质、有凝聚力”的政工人事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政工人事管理的作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基层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队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