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帕提曼·肉斯旦
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林业和草原局 新疆阿克苏 843400
引言:
阿克苏地区独特的光热条件与土壤环境,使其成为核桃种植优势区域,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然而,高温干旱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加之连年连作种植模式,导致核桃腐烂病频发,春尺蠖、黄刺蛾、蚜虫、红蜘蛛等虫害肆虐。单一依赖化学药剂防治,不仅引发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增强等问题,还降低核桃品质。探索适用于当地的综合防治策略,对保障核桃产业健康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意义深远。
一、核桃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与危害特征
1.1 常见病害的种类及发病规律
阿克苏地区核桃病害以核桃腐烂病为主。核桃腐烂病属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枝干和树皮。病原菌在病斑内越冬,次年春季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树势衰弱、冻伤、机械损伤等易诱发该病,春秋季为发病高峰期,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较重。发病初期皮层出现红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扩大,皮层组织腐烂,有酒糟味,后期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分生孢子器),严重时导致枝干枯死。
1.2 主要虫害的类型及为害特点
春尺蠖、黄刺蛾、蚜虫、红蜘蛛是当地危害核桃的主要害虫。春尺蠖幼虫取食核桃叶片,低龄时啃食叶肉,仅留叶脉形成网状结构;高龄幼虫暴食叶片,可将整树叶片吃光,导致树势衰弱,光合作用受阻,影响花芽分化和次年产量。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春季气温回升后成虫羽化,产卵于枝条芽腋或树皮裂缝处,幼虫孵化后迅速取食叶片,具有暴食性,短期内可造成严重危害。
黄刺蛾幼虫体背有枝刺和毒毛,取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严重时仅剩叶柄和主脉。幼虫毒毛接触人体会引起皮肤红肿瘙痒,对果园管理人员造成困扰。一年发生 1-2 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上结茧越冬,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幼虫孵化后群集取食,后期分散为害。蚜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片、嫩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曲、畸形,嫩梢生长受阻,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繁殖能力强,一年可发生多代,春季气温达 10∘C 以上时开始活动,夏季高温季节种群数量下降,秋季再次繁殖为害,主要通过有翅蚜迁飞扩散。红蜘蛛以成螨、若螨刺吸叶片汁液,叶片受害后出现黄白色小点,逐渐扩大成斑块,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影响树体养分积累。一年发生多代,以卵或成螨在树皮裂缝、落叶中越冬,高温干旱环境利于其繁殖,6-8 月为高发期,可通过风力传播扩散。
二、核桃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
2.1 农业防治措施的应用
农业防治通过优化栽培管理措施,增强树体抗性,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合理修剪时,针对阿克苏核桃树生长旺盛的特点,采用分层形或疏散分层形树形塑造,保证每层主枝间距适宜,避免枝条相互遮挡。冬剪去除枯枝、病枝、过密枝后,对剪口涂抹保护剂,防止病菌侵入;夏剪时,对徒长枝进行拉枝处理改变生长方向,抑制其旺长趋势,同时保留部分中庸枝培养为结果枝组。科学施肥结合当地土壤偏碱性、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特性,以腐熟农家肥为主,配合施用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树体对腐烂病的抵抗力。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早实品种株行距控制在 3×4 米,晚实品种适当放宽至 4×5 米,确保果园通风透光。
2.2 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结合
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色性等习性进行诱捕。在果园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诱杀春尺蠖、黄刺蛾等成虫,减少虫口密度;针对蚜虫的趋黄性,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捕有翅蚜。人工摘除病叶,集中销毁,降低病虫害传播扩散风险。春季在树干基部绑缚塑料膜或涂粘虫胶,阻止春尺蠖雌成虫上树产卵;人工摘除黄刺蛾的虫茧和卵块,集中销毁;发现腐烂病病斑及时刮除,刮至健康组织,涂抹药剂保护。生物防治则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等控制病虫害。保护和利用草蛉、瓢虫等捕食性天敌防治蚜虫;释放捕食螨(如智利小植绥螨)控制红蜘蛛种群数量;保护鸟类等天敌,抑制春尺蠖、黄刺蛾等害虫的发生。
2.3 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作为应急防控手段,需遵循科学用药原则。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选择最佳防治时期施药,确保防治效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剂量和浓度,避免随意加大药量。防治腐烂病,在春季发病初期,刮除病斑后涂抹戊唑醇、甲基硫菌灵等药剂;萌芽前喷施波尔多液或石硫合剂,预防腐烂病。防治春尺蠖、黄刺蛾,在幼虫低龄期喷施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药剂;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防治红蜘蛛,使用阿维菌素、螺螨酯等药剂。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延缓害虫抗药性产生。
三、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保障
3.1 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在阿克苏地区建立县、乡、村三级病虫害监测网点,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对核桃园进行病虫害调查。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病虫害发生动态,收集温湿度、降雨等气象数据,结合历史发生规律,构建病虫害预测模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村级广播等渠道,将预警信息快速传递给广大种植户,指导其科学防控,实现病虫害的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提高防控时效性和精准性。
3.2 加强技术推广与农民培训
组建由科研院所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深入阿克苏核桃种植区,开展综合防治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通过举办培训班、田间课堂、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向种植户普及病虫害识别、防治技术要点。建立科技示范园,展示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效果,让种植户直观感受新技术的优势,提高其应用积极性。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开展远程技术咨询和服务,及时解决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升农民科学防控水平。
3.3 完善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机制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补贴,对使用绿色防控技术、购买先进施药设备的种植户给予补贴。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适合当地的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建立企业、合作社、种植户协同的产业联盟,统一防控标准和技术规范,实现信息共享、物资统购、联合防治,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药产品,保障防控物资质量,为综合防治策略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四、结论
阿克苏地区核桃病虫害综合防治需立足当地实际,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系统的防控体系。同时,通过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技术推广培训、完善政策支持机制,保障防治策略有效实施。只有多管齐下、协同推进,才能实现核桃病虫害的绿色高效防控,保障核桃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动区域经济繁荣。
参考文献:
[1]李婷.核桃种植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措施[J].河北农机,2025(07):100-102.
[2] 王 海 娥 . 阿 克 苏 地 区 核 桃 主 要 病 虫 害 及 防 治 措 施 [J]. 新 疆 农 垦 科技,2024,47(05):34-36.
[3]姚盼毅,党闯,雷刘斌.核桃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研究[J].河北农机,2024(13):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