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评估体系及方法研究
高瞻
康平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沈阳 110500
引言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森林生态修复资源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从生态角度看,森林具备调节气候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境。从经济层面看,森林生态修复资源蕴含的生态旅游、木材生产、林下经济等产业价值,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社会文化领域,森林承载着人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1 森林生态保护与植被修复的意义
森林生态保护与植被修复有深远意义,主要体现于 4 个方面。首先,维护生态平衡。森林是地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同时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通过持续加强森林生态保护与植被修复,有利于维护好森林的一系列生态功能,起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其次,应对气候变化。森林是碳储存的重要场所。森林可以对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与储存,如此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通过落实森林生态保护与植被修复的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总量,增加碳储存量,调节气候等,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再次,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众多物种而言,森林是非常重要的栖息地,通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现阶段,通过保护森林生态与植被修复,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许多的濒危物种与珍稀物种,防止物种灭绝,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最后,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森林生态保护与植被修复,可以形成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药材、食物、木材等多种资源,有效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在推动生态旅游健康发展时,森林是重要资源,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通过长期推进森林生态保护与植被修复,可以促进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2 成效评估的内容与指标体系
2.1 成效评估内容
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评估工作主要考虑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4-17]。生态效益主要从森林生长状况、森林结构、生物多样性、土壤状况和生态功能 5 个维度进行评估;社会效益主要考虑工程实施为当地带来的文化科教方面的提升、工程管理成效以及公众的满意度和参与度;经济效益主要考虑工程为本地居民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实际收益,包括木产品收益和旅游收益等。
2.2 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现有森林生态状况评估相关标准规范,根据不同森林工程类型的特点,构建了以森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评估为总导向的 3 层递进式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准则层和要素层。目标层是评估的核心目的,包括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个指标;准则层是评估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指标,包括 12 个指标;指标层是基于准则层拆解的具体监测指标,包括 38 个共性指标和 10 个个性指标。
3 森林生态保护系统修复技术应用对策建议
3.1 加强现场评估与规划
植被修复需要加强现场评估与规划。详细进行现场调查,对退化土地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评估退化土地的水分条件、植被种类、土壤类型、生物多样性等。结合现场评估结果,针对性制定植被修复计划,充分明确植被修复的目标、时间表、所需资源、预期成果。现场评估包括三方面的要点。一是对拟修复区域进行详细勘察,充分明确土壤类型、植被现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同时评估拟修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等;二是识别植被修复中的有利因素,比如可用的本土物种、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同时评估植被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包括人为干扰、自然灾害等;三是对自然演替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强调逐渐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在后续的规划工作中,首先明确植被修复的目标,比如提高土壤质量、恢复特定物种的栖息地等。在空间规划时,关键是对植被修复区域进行空间规划,确定出缓冲区、监测区、植被恢复区等不同功能区。基于制定出的规划方案,进行资源调配,包括资金、人力、材料、设备等,确保充分满足植被修复项目的需求。
3.2 提高资金投入力度
在林业规划中,要想成功地进行林业科技推广,就必须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否则,经费的缺乏就会严重地影响到林业科技推广的工作,从而使科技成果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必须对当前的林业科技发展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当前的生态林业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实际需要,加大对林业科技发展的投资。保证科技成果的有效实施。要继续完善基金投资制度,政府部门和相关机关要继续充分地利用好自己的作用,提高对科技进步的关注程度;加强对科技推广工作的扶持。同时,在林业规划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和个体的作用,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森林科学研究的投资;促进森林科技变革与创新,为提升森林科技发展层次提供充足的支撑,确保森林科技进步的整体推进。
3.3 促进林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机构及团队建设
在林业规划中,加强对科技推广工作的关注,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科技人才队伍,是实现我国生态林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相关部门要强化林业科技推广基地的建设,着重于对森林发展的需求与市场状况进行调研,建立一个可信的森林资源资料库,并根据林业发展的特定需求,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森林科技推广计划。例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林业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在线式的宣传,不仅可以提高林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效果,还可以让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企业和农户进行交流,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向他们进行传播,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要注重提升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素养,即最新科技及器材的运用,并制订适当的培训计划;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对其进行技术、观念、意识等方面的提升,提高其综合能力,为促进我国林业科技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动力,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关部门需要优化林业教育体系,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修复和管理相关专业学科的建设。在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开设森林资源保护、森林培育、林业信息技术、林业经济管理等专业课程,并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应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与科研成果的专业教师,为林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结束语
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森林生态景观资源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生态作用,又蕴藏着可观的经济价值与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未来,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森林生态景观资源的研究,深入了解其生态过程和演变规律,不断完善森林生态景观资源修复与规划的技术与方法;同时,强化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修复格局。
参考文献:
[1]赵同谦,欧阳志云,郑华,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04(4):480-491.
[2]陈妍,周妍,包岩峰,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综合成效评估技术框架[J].生态学报,2023,43(21):8894-8902.
[3]肖武,阮琳琳,岳文泽,等.面向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多尺度成效评估体系构建[J].应用生态学报,2023,34(9):2566-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