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森林培育中乡土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作者

关新明

康平县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沈阳 110500

引言

在森林培育中合理挑选和运用乡土树种,不仅有利于提高森林的成活率与生长品质,还能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因此,深入探究乡土树种在森林培育中的选择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森林培育中乡土树种的选择因素

1.1 生态适应性因素

选择乡土树种时,首先要考虑其对当地气候的适应能力。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明显,涉及温度、降水、光照等方面。同时,还要考虑树种对降水和光照的适应范围,确保其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能健康生长。土壤是树木生长的根基,不同的乡土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不同。要依据当地的土壤类型、酸碱度和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树种。对于酸性土壤,可选择杜鹃等喜酸性的乡土树种;在肥力较低的土壤上,可选用刺槐等具有固氮能力的树种,以改善土壤肥力。此外,还要考虑土壤的排水性能,避免在容易积水的区域种植不耐水涝的树种。乡土树种应具备一定的抗逆能力,以应对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侵袭。

1.2 培育目标因素

如果森林培育的目标是生态防护,如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应选择相应功能突出的乡土树种。在风沙较大的地区,可选择沙柳、樟子松等固沙能力强的树种,它们的根系能牢牢固定沙土,减少风沙危害。对于水土保持,像楸树、核桃楸等根系发达、树冠茂密的树种,能有效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刷,防止水土流失。其次,当森林培育旨在促进经济发展时,要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还有一些乡土树种可用于提取香料、药材等,如八角、杜仲等,通过合理培育和开发,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最后,以景观美化和休闲旅游为培育目标时,需选择树形美观、花色鲜艳、季相变化丰富的乡土树种。像樱花、桃花等乡土树种,花期能形成美丽的景观,吸引游客;而银杏、黄栌等树种,秋季叶片变色,增加了景观的色彩层次。

1.3 物种特性因素

了解乡土树种的生长特性对合理选择至关重要。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寿命、树冠形态等存在差异。生长速度快的树种,如杨树、泡桐等,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郁闭度,发挥生态功能,但可能寿命相对较短;而一些生长缓慢但寿命长的树种,如银杏、侧柏等,虽然前期生长较慢,但具有长期的生态和景观价值。树冠形态也会影响树木的光照利用和空间布局,如塔形树冠的云杉适合在空间有限的区域种植,而伞形树冠的槐树则更适合提供遮荫。同时,考虑乡土树种的繁殖特性,有助于提高培育效率。有些树种易于繁殖,如柳树可通过扦插繁殖,操作简单且成活率高;而有些树种繁殖难度较大,如珙桐,对繁殖条件要求苛刻。在选择树种时,要结合实际的繁殖技术和资源,优先选择易于繁殖的树种,降低培育成本和难度。同时,还要考虑树种的更新能力,确保森林能够自然更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乡土树种在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竞争与共生关系。选择树种时,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一些豆科树种与根瘤菌共生,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提高土壤肥力,为其他树种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而有些树种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如速生树种可能会抑制周围慢生树种的生长。因此,在混交林培育中,要合理搭配具有互补共生关系的树种,避免竞争过于激烈的树种组合,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2 乡土树种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

2.1 在荒山荒地造林中的应用

荒山荒地的立地条件通常较差,土壤贫瘠、水分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适应性强、耐瘠薄、耐旱的乡土先锋树种。例如,荆条、酸枣等,它们能在恶劣环境下率先扎根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为后续其他树种的生长创造条件。先锋树种的种植一般采用直播或植苗的方式,种植密度可适当加大,以尽快形成植被覆盖。随着先锋树种的生长,土壤条件逐渐改善,可引入其他更具经济价值或生态功能的乡土树种进行搭配种植。例如,在先锋树种生长几年后,可种植山杏、刺槐等,形成混交林。混交林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提高森林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在搭配过程中,要注意树种之间的生态位互补,避免竞争过于激烈。荒山荒地造林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及时除草、松土,减少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改善土壤通气性。根据树木生长情况合理施肥,补充土壤养分。同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一旦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确保乡土树种的健康生长。

2.2 在城市森林建设中的应用

在城市道路绿化中,选择树形美观、抗污染能力强的乡土树种。例如,国槐、栾树等,它们能有效吸收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同时,这些树种的树冠能为行人提供遮荫,改善城市道路的生态环境。在种植时,要根据道路宽度和交通流量合理确定种植间距,保证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且不影响交通安全。公园和绿地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应选择观赏性强、季相变化丰富的乡土树种,营造出优美的景观。像紫薇、木槿等,花期长且花色艳丽,能为公园增添色彩。此外,还可以搭配一些常绿乡土树种,如侧柏、女贞等,保证冬季景观效果。通过合理配置不同季节开花、结果、变色的乡土树种,形成四季有景的城市森林景观。在城市生态隔离带建设中,选择具有较强隔音、吸尘和滞尘能力的乡土树种。如杨树、柳树等高大乔木,能有效降低城市噪音,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同时,可搭配一些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增强生态隔离带的生态功能。生态隔离带的宽度和树种配置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城市规划进行合理设计。

2.3 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应用

水源涵养林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应选择根系发达、树冠茂密、枯枝落叶丰富的乡土树种,如油松、栎树等。这些树种能有效截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水分入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在水源涵养林建设中,要注重林分结构的合理性,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群落,提高水源涵养效果。水土保持林旨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选择根系固土能力强、耐瘠薄的乡土树种,如刺槐、紫穗槐等。它们的根系能牢牢固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在坡度较大的区域,可采用等高线种植的方式,增加树木对坡面的保护作用。同时,加强对水土保持林的抚育管理,及时清除病弱树木,促进林分的健康生长。生物多样性保护林要为本地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选择乡土树种时,要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尽量涵盖不同类型的树种,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例如,种植一些果实丰富的乡土树种,如山楂、海棠等,为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提供食物;营造一些具有树洞、枯枝落叶层厚的环境,为昆虫、两栖动物等提供栖息场所。通过合理配置乡土树种,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结束语

乡土树种在森林培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选择与应用是一项综合性且科学性强的工作。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以及对森林多功能需求的日益增长,未来森林培育工作对乡土树种的选择与应用将提出更高要求。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与应用乡土树种,持续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与稳定性,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晏慧君.林业种植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研究[J].吉林蔬菜,2022(01):207.

[2]金林.林业种植工程中幼林抚育技术要点探讨—以山毛榉为例[J].新农业,2023(09):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