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国有企业工会如何发挥职能做好职工维权工作

作者

朱雯霞

华阳集团煤层气分公司 山西阳泉 045008

摘要:国有企业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了进一步发挥工作职能,本文立足于当前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关键字:国有企业 工会 职工维权

随着当前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职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国有企业工会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元的维权挑战。为了更好地履行工会职能,确保每 的权益得到有效维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质量。这不仅要求工会干部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前 的实际需求,精准把握职工权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只有这样,工会才能在国有企业的发展 极的作用,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力量。目前,立足于工会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才是进一步提升工会职能,做好维权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现阶段国有企业工会维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权职责定位存在模糊地带。从法律层面看,虽然《工会法》明确规定了工会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的基本职责,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国有企业工会仍存在 "重服务、轻维权"" 重形式、轻实效 "的倾向。一方面,受传统管理体制影响,工会与企业行政部门的权责边界尚未完全厘清,在涉及职工薪酬调整、岗位变动、劳动争议处理等核心权益事项时,存在" 不敢维权、不愿维权 " 的现象;另一方面,对新时代职工多元化权益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未能准确把握不同年龄层、不同岗位职工的核心诉求,导致维权工作针对性不足。例如,在处理新生代职工关于职业发展通道的诉求时,部分工会仍沿用传统工作模式,未能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

2.维权工作途径存在单一化倾向。当前国有企业工会维权工作主要依赖职工代表大会、集体协商等传统途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这些传统方式的效能正 挑战 维度看,职工代表大会的提案办理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存在 "重会议召 经果 实率较低;从协商机制建设看,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对履 监督,导致合同条款难以真正落地。此外,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维权平台方面进展缓慢,多数企业尚未建立覆盖全体职工的线上诉求反馈渠道,无法及时响应职工的即时性需求。

3.维权工作效能存在提升空间。在劳动争议调解领域,部分国有企业工会调解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存在调解程序不规范、专业力量不足等问题。据统计,国有企业劳动争议案件中,通过工会调解达成和解的比例仅为 35%,低于非公有制企业 45% 的平均水平。在安全生产监督方面,工会参与安全隐患排查的制度化渠道尚未完全打通,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存在滞后性。同时,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心理健康服务等发展性权益维护方面,缺乏系统性规划,服务供给与职工实际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4.工会干部维权能力存在短板。部分工会干部存在 "本领恐慌",既缺乏劳动法律专业知识,又不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在处理复杂维权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据调查,国有企业专职工会干部中,具备法律职业资格或相关业务资质的比例还较低,在面对劳动合同纠纷、工伤保险待遇争议等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时,难以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此外,一些工会干部存在 "行政化" 思维,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工作,缺乏深入职工群众、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导致维权工作与职工需求存在 "最后一公里" 的距离。

二、国有企业工会提升职工维权工作效能的实施路径

针对上述问题,国有企业工会应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能力提升为

保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维权工作体系。

1.精准定位维权职责,构建法治化工作框架。强化法律赋能与职责固化,依据《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企业工会维权工作条例》,明确工会在职工权益维护中的主体地位和具体权责。建立 "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 的维权工作机制,通过公司章程修订将工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程序制度化,确保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制定、重大事项决策中,工会享有 "事前参与权、事中监督权、事后评估权"。同时,要建立职工需求动态响应机制构建 "分层分类" 的职工权益需求调研体系:纵向建立 "总部工会 - 二级单位工会 - 基层班组" 三级调研网络,横向针对不同群体(如技术研发人员、一线操作工、劳务派遣工)设计差异化调研问卷,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维权服务方案。

2.创新维权工作途径,构建多元化实现机制。深化民主管理机制创新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提案分级办理 + 闭环管理" 机制,明确不同类别提案的办理时限和责任主体,通过季度督办会、办理结果公示等方式提升提案落实率。在劳动争议调解方面,依托企 法务部门、外部律师事务所建立 "工会 + 法律" 专业调解团队,制定标准化调解流程,将调解工作嵌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的首道环节。尝试打造 "互联网 + 维权" 服务平台,开发企业工会专属 APP,设置 "权益申报"" 在线咨询 ""进度查询" 等功能模块,实现职工维权诉求的线上提交、分类处理和全程跟踪。

3.提升维权工作效能,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夯实劳动权益保障基础在薪酬福利领域,推动建立 "基本工资 + 绩效奖金 + 专项津贴" 的结构化薪酬体系,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保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在劳动安全领域,建立 "工会安全监督员" 制度,赋予工会对安全设施投入、职业病防护措施等事项的一票否决建议权,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和职业健康体检。在社会保障领域,推动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等福利计划,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建立维权工作效果评估体系制定《工会维权工作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将评估结果与工会干部绩效考核挂钩,对连续两年评估优秀的单位给予专项经费奖励,对不达标的单位启动专项整改,形成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的良性循环。

4.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维权能力。企业工会内部开展 "维权业务大讲堂",每月邀请法律专家、资深工会干部授课;推行 "维权导师制",为新任工会干部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导师,通过 "一对一" 指导提升实战能力。鼓励工会干部参加法律职业资格、劳动关系协调师等职业资格考试,对通过考试的给予学费报销等奖励。推行工会干部定期轮岗制度,要求专职工会干部每年至少到基层班组蹲点调研,与职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了解一线诉求。对在维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在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国有企业工会肩负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使命。面对新时代职工权益诉求的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工会必须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职工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定位职责、创新工作途径、提升维权效能、强化队伍建设,推动维权工作从 "被动响应" 向 "主动作为" 转变,从 "单一保障" 向 "系统服务" 升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