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零信任架构下云边端分层数据传输的加密机制与效能优化

作者

郭明 潘钰 徐帅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100012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云边端协同计算凭借其分布式处理、低延迟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众多领域。然而,云、边、端设备的异构性、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以及数据的多样性,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篡改等。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基于“默认信任、边界防御”的理念,难以适应云边端动态开放的网络环境。零信任架构以“默认不信任、始终验证”为原则,打破了传统的网络边界,为云边端数据传输安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数据传输的效能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零信任架构下云边端分层数据传输的加密机制与效能优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云边端分层数据传输面临的安全挑战

1.设备异构性带来的安全隐患

云边端系统涉及多种类型的设备,包括云端服务器、边缘网关、终端传感器等。这些设备在计算能力、存储容量、通信接口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种异构性使得统一的安全防护策略难以实施,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容易出现安全漏洞。例如,资源受限的终端设备可能无法及时更新安全补丁,从而成为攻击者的突破口。

2.网络环境的复杂性

云边端数据传输跨越多种网络,如广域网、局域网、无线通信网络等。不同网络的拓扑结构、通信协议和安全级别各不相同。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和窃听;在广域网中,数据传输路径长,经过多个中间节点,增加了数据被拦截和篡改的风险。网络环境的动态变化,如网络拥塞、链路中断等,也会影响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的多样性与隐私保护

云边端系统处理的数据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实时数据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具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和隐私级别。例如,个人健康数据、商业机密数据等对隐私保护要求极高。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何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加密和保护,同时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零信任架构下的加密机制

1.适用于云边端的加密算法

在零信任架构下,需要根据云、边、端设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对于资源丰富的云端服务器,可以采用高强度的对称加密算法,其具有加密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对于边缘设备,考虑到其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的限制,可以选择轻量级的加密算法,该算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内存占用,能够在保证一定安全级别的前提下,满足边缘设备的性能需求。对于终端传感器等资源极度受限的设备,可以采用基于椭圆曲线密码学的加密算法,其在提供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功能的所需的计算资源相对较少。

2.密钥管理方案

密钥管理是加密机制的核心环节。在零信任架构下,由于云边端设备的动态性和异构性,传统的密钥管理方案难以满足需求。可以采用基于身份的密钥管理方案,将设备的身份信息与密钥进行绑定。当设备发起数据传输请求时,系统根据其身份信息生成相应的密钥。为了提高密钥的安全性,采用密钥分层管理的方式,将主密钥存储在安全级别较高的云端服务器,而将会话密钥动态分配给边端设备。在密钥更新方面,采用定期更新和事件触发更新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密钥的时效性。

3.数据加密模式

为了提高数据加密的效率和安全性,采用不同的数据加密模式。对于大量的批量数据传输,可以采用块加密模式,该模式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块,通过前一个块的加密结果对当前块进行加密,增加了数据的安全性。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流,可以采用流加密模式,该模式将加密算法的输出作为密钥流,与明文进行异或运算得到密文,具有较低的延迟和较高的实时性。

三、云边端分层数据传输的效能优化策略

1.数据预处理

在数据传输前,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传输的数据量,提高传输效能。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对数据进行无损压缩。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通过数据筛选和聚合的方式,只传输必要的数据。例如,在物联网环境中,传感器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筛选,只将关键数据进行传输,可以大大减少传输的数据量。还可以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将高维数据转换为低维数据,进一步降低数据的复杂度。

2.传输协议优化

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对于提高数据传输效能至关重要。在云边端分层数据传输中,可以采用 HTTP/3 协议。该协议基于 QUIC,具有快速握手、多路复用、丢包恢复等优点,能够有效减少传输延迟。对传输协议进行优化,如采用自适应拥塞控制算法,根据网络的实时状况动态调整数据传输速率。当网络拥塞时,降低传输速率,避免数据丢失;当网络状况良好时,提高传输速率,充分利用网络带宽。

3.缓存机制

在边端设备上设置缓存机制,可以减少数据的重复传输,提高数据访问的效率。当边端设备需要访问云端数据时,首先检查本地缓存中是否存在所需数据。如果存在,则直接从缓存中获取;如果不存在,则向云端请求数据,并将获取的数据缓存到本地。采用缓存更新策略,当云端数据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边端设备的缓存。对于一些频繁访问的数据,可以设置较长的缓存时间;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数据,则设置较短的缓存时间。

结语

零信任架构为云边端分层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防护理念,通过采用合适的加密机制和效能优化策略,可以有效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与高效。本文深入分析了云边端分层数据传输面临的安全挑战,提出了适用于零信任架构的加密算法、密钥管理方案和数据加密模式。从数据预处理、传输协议优化和缓存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效能优化策略。云边端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加高效、安全的加密机制和效能优化策略。如何进一步提高边端设备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以更好地支持复杂的加密和优化算法。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将为云边端数据传输的安全与效能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云边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CN120110683A[P/OL].2025-06-06[2025-08-26].

[2]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一种云边端的数据加密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CN118200039A[P/OL].2024-06-14[2025-08-26].

[3]南京邮电大学.一种基于云边端协同的安全高效数据传输方法及其系统:CN116980194A[P/OL].2023-10-31[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