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警研究

作者

何姚

中国安能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市 400000

一、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在防洪、发电、供水等方面作用重大。大坝作为核心建筑,其安全稳定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随运行年限增长与外部环境变化,大坝结构易出现潜在安全隐患。故而,科学分析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并建立有效预警机制,是保障大坝安全运行的关键。

大坝安全监测借助在大坝及相关建筑布设仪器,实时采集变形、渗流等数据,以掌握大坝工作状态与结构变化规律。深入分析监测数据,能及时察觉异常并预警,为大坝安全管理与维护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警研究,具重要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二、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特点与类型

(一)数据特点

连续性:监测长期不间断,全面反映大坝不同时期工作状态。大坝建成运行后,结构与工作状态持续变化,长期连续监测才能捕捉变化规律与趋势,为安全评估提供完整数据支持。

多源性:数据源自变形、渗流、应力应变等多个监测项目与仪器。不同监测项目从不同方面保障大坝安全,多源数据共同描绘大坝安全全貌。

复杂性:受水文、气象、地质等外部环境及大坝自身结构特性影响,数据变化规律复杂。如降雨量影响渗流,气温变化致坝体温度应力影响变形,各因素相互作用,增加数据规律把握难度。

海量性:监测技术发展使监测点增多、频率提高,数据量急剧增长。传统数据处理方法难应对,对数据分析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二)数据类型

变形监测数据:如沉降、位移、倾斜等,反映大坝整体结构稳定性。大坝在荷载作用下可能变形,超出范围会致坝体开裂、结构损坏。

渗流监测数据:包括渗流量、渗流水位、渗透压力等,评估大坝防渗与渗透稳定性。渗流是安全隐患,过量渗流可能带走坝体颗粒,引发渗透变形,影响稳定性。

应力应变监测数据:监测大坝内部应力、应变变化,了解受力状态。分析数据可判断大坝受力是否正常,避免应力过大致结构破坏。

环境量监测数据:像水位、水温、气温、降雨量等,影响大坝工作状态。水位改变水压力,气温水温致温度变形,降雨量与渗流相关,是分析大坝安全不可或缺的数据。

三、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

(一)传统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统计整理,计算均值、方差、极值等统计量,分析分布特征与变化趋势。操作简便,可快速了解数据,如通过变形数据均值、方差判断波动是否正常,分析极值了解最大影响。

经验公式法:依据长期工程实践经验,建立监测数据与影响因素的经验关系式,评估大坝工作状态。经验公式具实用性与可靠性,在简单大坝安全评估中广泛应用。但传统方法难准确处理复杂非线性关系与多因素耦合问题。随大坝规模扩大与结构复杂,影响因素增多且关系非线性,传统方法分析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受影响。

(二)现代智能分析方法

神经网络方法:具强大非线性映射与自学习能力,通过大量监测数据训练,建立复杂非线性模型,准确预测评估大坝工作状态。神经网络由众多神经元连接而成,通过调整权重拟合预测数据,适用于复杂非线性数据。

支持向量机方法:在小样本、非线性和高维模式识别中优势独特,有效处理大坝监测数据非线性

关系,提高分析精度。通过寻找最优超平面分类回归,样本少也能有好结果。

模糊数学方法:引入模糊集合与逻辑,处理监测数据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模糊评价大坝安全状态。大坝监测中许多数据与指标具模糊性,如 “大坝变形较大”,模糊数学方法处理此类问题,使评价更合理。

四、大坝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

(一)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预警指标体系是大坝安全预警系统核心,科学合理的体系能准确反映大坝安全状态。选取指标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敏感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基于理论与实践确保指标真实反映安全状况;系统性要求全面涵盖影响安全各方面;敏感性使指标对安全变化快速反应;可操作性保证指标易监测获取,数据可靠。

预警指标主要有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和环境指标等。变形指标如沉降速率、位移增量;渗流指标如渗流量变化率、渗透压力梯度;应力应变指标如最大应力值、应变增长率;环境指标如水位变幅、降雨量强度等。通过监测分析确定预警阈值,超阈值发预警信号。阈值确定需综合大坝设计标准、运行经验、地质条件等因素,确保合理科学。

(二)预警模型的构建

预警模型是预警关键技术。基于数据分析方法构建模型,输入监测数据,经计算分析判断安全状态,按预设预警等级发信号。预警等级分正常、关注、预警、告警等,对应不同应对措施。

模型需具高准确性与可靠性,能及时发现异常。为此要不断训练优化,用历史数据与事故案例验证调整。同时,模型应具自适应能力,随大坝运行条件变化与数据积累,优化参数,提高预警精度与时效性。如运行环境变化时,模型自动调整参数确保预警有效。

(三)预警系统的实现

数据采集与传输:依托先进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建立高精度、高可靠性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实时采集传输监测数据。采集设备适应恶劣环境,数据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及时传至处理中心。

数据存储与管理:利用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存储管理海量监测数据。分类整理数据,保障安全完整,方便查询调用。

数据分析与预警:借助分析与预警模型,软件实现计算分析,自动生成预警结果。

预警信息发布:通过短信、邮件、系统平台通知等方式,将预警信号及时传递给管理部门与人员。同时开发友好人机交互界面,便于操作管理,实现数据查询、参数设置、报表生成等功能。

五、结论

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分析与预警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特点与类型,明确了数据具有连续性、多源性、复杂性和海量性,以及变形、渗流、应力应变和环境量等主要数据类型。然后介绍了传统分析方法和现代智能分析方法在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传统方法虽简单实用但存在局限性,现代智能方法则能更好地处理复杂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坝安全预警系统的构建,包括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预警模型的构建和预警系统的实现,强调了各环节的重要性和原则。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完善的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大坝的安全隐患,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巩庆涛.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大坝安全监测技术探讨[J].水上安全,2024,(08):53-55.

[2]李亚峰.智能监测技术在水利大坝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与创新研究[J].中国水运,2025,(10):40-42.DOI:10.13646/j.cnki.42-1395/u.2025.10.015.

[3]马伟举.基于大数据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J].城市建设,2025,(05):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