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家校社协同:促进学前儿童前阅读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吕倩楠

阿克苏市和美幼儿园 843000

一、家校社协同促进学前儿童前阅读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助力学前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系统构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前阅读作为语言输入与思维激活的重要方式,对其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的亲子共读能让儿童在安全感中感受语言韵律,幼儿园的集体阅读活动可培养其倾听与表达能力,社会公共空间的阅读资源则能拓展认知边界。三者协同形成的教育合力,能让儿童在不同场景中持续获得阅读体验,这种连贯性的刺激不仅能提升词汇积累量,更能促进观察力、想象力与逻辑思维的协同发展。当阅读成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儿童会逐渐形成自主探索的欲望,这种内在驱动力将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中,为情感、社交与智力的均衡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提升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

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与合力,而前阅读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恰好能成为凝聚社会关注的纽带。当家庭积极参与幼儿阅读活动时,会更深入地理解早期教育的价值,主动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幼儿园通过向家庭和社会展示前阅读活动的成果,能让公众直观感受到学前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深远影响;社区、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阅读资源供给时,会带动更多人思考如何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这种多方参与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集体认知深化,能推动更多社会资源向学前教育领域倾斜,形成重视儿童早期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家校社协同促进学前儿童前阅读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创设协同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前阅读阶段的幼儿对环境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富有吸引力的阅读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点燃他们的阅读热情。协同阅读环境的创设需要兼顾安全性、趣味性与互动性。家庭环境应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如设置专属的绘本角,让幼儿随时能接触到书籍;幼儿园需打造多样化的阅读空间,将阅读元素融入区角游戏、户外场地等,让阅读自然融入一日生活;社区则可通过布置亲子阅读驿站、张贴童趣图文标识等方式,让阅读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场景中。三者的环境创设需保持理念一致,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兼顾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阅读氛围的营造上传递“阅读是愉悦体验”的核心观念。例如,我们可以打造“流动绘本角”联动家庭与社区。在幼儿园内设置主题式绘本区,每月围绕“自然探索”、“情绪管理”等主题更新绘本,并设计配套的互动道具,如“自然探索”主题搭配放大镜、树叶标本等。同时,发起“绘本漂流”活动,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选择家中的闲置绘本带到幼儿园,贴上专属标签后放入公共阅读区,供其他家庭借阅。此外,与社区合作在小区花园设置“户外阅读小站”,摆放防水绘本架和坐垫,幼儿在户外活动时可随时取阅。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园的阅读资源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幼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始终能感受到阅读的存在,从而更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

(二)搭建数字化共享平台,拓展阅读资源

数字化共享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资源壁垒,实现家庭、幼儿园与社会资源的高效流通。平台应具备资源展示、互动交流、个性化推荐等功能:幼儿园可上传优质绘本解读、阅读活动设计方案等专业内容;家庭可分享亲子共读的经验与视频;社区图书馆、儿童阅读机构等社会力量则能发布资源借阅信息、线上阅读活动预告等。这种平台不仅能让资源获取更便捷,还能通过数据反馈了解幼儿的阅读偏好,为个性化阅读指导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不擅长亲子阅读的家庭提供了学习范本,缩小不同家庭间的阅读教育差距。例如,我们可以联合技术公司开发简易的“阅读资源小站”微信小程序。首页设置“幼儿园推荐”板块,每周上传 2 个由教师录制的绘本讲读视频,附带故事延伸手工的图文教程;“家庭分享”板块鼓励家长上传孩子的“故事创编语音”或“绘本涂鸦作品”,其他家庭可点赞评论;“社区联动”板块则链接附近图书馆的儿童绘本借阅目录,显示可预约的亲子阅读活动。为增加实用性,还可设置“阅读记录”功能,家长输入孩子当日阅读的绘本名称后,系统会自动推送同主题的其他资源。比如有家长记录《好饿的毛毛虫》,系统会跳出幼儿园录制的“毛毛虫变蝴蝶”科学小实验视频,以及社区图书馆相关的自然科学绘本推荐,让资源在不同主体间形成有机衔接。

(三)开展协同阅读活动,增强阅读体验

前阅读阶段的幼儿以具象思维为主,丰富的实践活动能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深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协同阅读活动需注重多方参与的互动性与内容的生活化:活动设计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将阅读内容与现实情境建立联系;家庭、幼儿园与社会角色需各有侧重,例如幼儿园负责活动的专业策划,家庭承担情感支持角色,社会提供实践场景;活动形式应多样化,涵盖游戏、表演、创作等,满足幼儿不同的表达需求。这种活动不仅能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在创造中发展想象力,实现阅读价值的多维延伸。例如,我们可以组织“绘本里的世界”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幼儿园开展,教师带领幼儿阅读《小蚂蚁搬西瓜》等绘本,通过集体讨论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并用肢体动作模仿蚂蚁搬东西的场景;第二阶段邀请家长参与“亲子创意工坊”,在家中与幼儿共同利用纸箱、彩纸等材料制作绘本中的角色道具,如小蚂蚁头饰、西瓜模型等,并拍摄亲子表演的短视频;第三阶段联合社区开展“绘本嘉年华”活动,在社区广场搭建简易舞台,幼儿穿着自制道具表演绘本片段,同时设置“故事接龙”摊位,由社区志愿者引导幼儿续编绘本结尾,家庭则在旁边设置“绘本交换站”,彼此分享带来的书籍。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从阅读绘本到演绎故事,再到创造新情节,在多方互动中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同时也加深了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结语

家校社协同促进学前儿童前阅读发展,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作,需要三方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紧密配合。通过创设协同的阅读环境,能够让儿童在充满阅读元素的氛围中主动亲近书籍;搭建数字化共享平台,能够打破资源壁垒,为儿童提供更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协同阅读活动,则能让儿童在实践中增强阅读体验,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前阅读能力的提升,助力儿童全面发展,还能提升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周兢.从阅读到悦读——早期儿童阅读与读写成长之路[J].东方宝宝,2017,(09):4-7.

[2]刘龙波.浅谈幼儿阅读环境的创设与阅读能力的培养[J].电大理工,2015,(03):37-38.

[3]丁晓舟.家校合作背景下完善学前教育的重要举措[J].文理导航(下旬),2021,(1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