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饮食干预治疗妇产科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

李旭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 610100

贫血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其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约占妊娠期贫血的 95%0 。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是导致孕妇缺铁的主要原因,孕妇每日需铁至少 4mg,而每日饮食中含铁 10-15mg ,吸收利用率仅为 10% ,即 1-1.5mg ,妊娠中晚期铁的最大吸收率可达 40% ,仍不能满足需求,若不给予铁剂治疗,容易耗尽体内储存铁造成贫血。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不仅会影响孕妇自身健康,还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饮食干预治疗妇产科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患者 10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观察组年龄 22-35 岁,平均(27.5±3.2)岁;孕周 12 - 28 周,平均(20.5±3.5)周。对照组年龄 ,平均(28.0±3.0)岁;孕周 13 - 27 周,平均(20.0±3.3)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中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即妊娠期妇女外周血Hb<11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 ;单胎妊娠;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

1.2 诊断标准

依据《妇产科学》,妊娠期妇女外周血 Hb<11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 ,血清铁蛋白(SF) <20μg/L ,转铁蛋白饱和度(TS) <15% ,可诊断为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口服硫酸亚铁片(规格: 0.3g/ 片),每次 0.3g,每日 3 次,同时口服维生素 C 片(规格:0.1g / 片),每次 0.1g,每日 3 次,以促进铁的吸收。治疗期间,告知患者避免饮用咖啡、茶等影响铁吸收的饮品。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饮食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危害、治疗方法及饮食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增强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2)饮食指导:①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鼓励患者多食用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豆类、黑木耳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其中,瘦肉中血红素铁含量较高,易于吸收;动物肝脏如猪肝,每 100g 含铁量约为 22.6mg;动物血如鸭血,每 100g 含铁量可达 30.5mg。 ② 增加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摄入:指导患者多吃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以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 C 可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增加铁的溶解度,提高其吸收率。例如,100g 橙子中维生素 C 含量约为 33mg,100g 猕猴桃中维生素C 含量可达 62mg。 ③ 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建议患者每天摄入适量的奶类及奶制品( 250-500g )、大豆类及坚果 (60g) 、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 200-250g ),其中鱼类、禽类、蛋类各 50g ,以提供合成血红蛋白所需的原料。优质蛋白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对改善贫血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④ 合理搭配食物:指导患者将富含铁的食物与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搭配食用,如在食用瘦肉时搭配青椒等。同时,避免将含铁食物与咖啡、茶等同时食用,因为咖啡中的咖啡因、茶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与铁结合,影响铁的吸收。(3)定期随访:每周通过电话或微信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及时给予调整。每 4 周安排患者来院复查,检测贫血指标和铁代谢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贫血指标(Hb、RBC、HCT)及铁代谢指标(SF、TS)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包括早产、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贫血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Hb、RBC、HC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b、RBC、HC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贫血指标比较 (X±S)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铁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SF、TS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SF、TS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见表 2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铁代谢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数据见表 3

表 3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例(%)]

3 讨论

妊娠期由于血容量增加,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呈稀释状态,同时孕妇对铁的需求显著增加,若饮食中铁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极易导致缺铁性贫血。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b、RBC、HCT、SF、TS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表明饮食干预治疗妇产科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通过健康教育,患者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饮食调整。饮食指导中,增加富含铁和维生素 C的食物摄入,保证优质蛋白的供给,合理搭配食物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铁的摄入量和吸收率。同时,避免食用影响铁吸收的食物,进一步优化了铁的吸收环境。在定期随访过程中,及时对患者的饮食执行情况进行指导和调整,确保了饮食干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综上所述,饮食干预治疗妇产科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可有效改善患者贫血及铁代谢指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芳芳.饮食干预治疗妇产科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食品工业,2023,(18):115-117+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