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作者

朱明君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1400

一、引言

船舶作为重要的水上运输工具,在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关键地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船舶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显著发展。船舶自动化技术通过运用计算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船舶航行、导航、通信、动力等多个方面的自动控制和监测,极大地提高了船舶的运行效率、安全性以及经济性。从最初简单的机械自动化装置,到如今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复杂系统,船舶自动化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正逐步改变着整个航运业的格局。深入研究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于推动航运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升国家在海洋领域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导航自动化

目前,船舶导航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先进导航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已成为船舶定位的核心设备,其定位精度高、覆盖范围广,能够为船舶提供实时、准确的位置信息。同时,惯性导航系统(INS)也在船舶导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通过测量船舶的加速度和角速度来推算船舶的位置和姿态,具有自主性强、不受外界干扰等优点。此外,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将传统纸质海图数字化,不仅能直观显示船舶位置、航线以及周围水域信息,还具备航线设计、碰撞预警等多种功能,大大提高了船舶导航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例如,在一些大型远洋船舶上,ECDIS 与雷达、自动识别系统(AIS)等设备相互集成,实现了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船员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船舶航行环境,有效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2.2 动力自动化

船舶动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直接影响到船舶的运行性能。在现代船舶中,主机和辅机普遍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主机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根据船舶的航行状态、负荷变化等因素,自动调节主机的转速、油门开度等参数,确保主机始终在最佳工况下运行。同时,辅机如发电机、泵类等设备也实现了自动化启停和运行监控。例如,当船舶电站负荷发生变化时,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自动控制备用发电机的启动与并网,保证船舶电力供应的稳定。此外,通过传感器对主机和辅机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等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大大提高了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全船监测自动化

全船监测自动化系统(Integrated Ship Monitoring System,ISMS)作为船舶智能化的核心枢纽,通过分布于机舱、货舱、甲板及生活区的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动力装置、航行设备、安全系统等数百个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分析。该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或现场总线技术构建数据传输网络,将主机负荷、舱室温度、液位高度等数据汇聚至中央控制平台,配合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异常工况,触发分级报警机制。以现代集装箱船为例,监测系统可联动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主机振动频谱预测轴承磨损趋势,提前规划维修计划,降低非计划性停航风险。

面临的挑战

3.1 技术层面的挑战

传感器作为船舶自动化系统获取信息的关键设备,其精度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传感器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盐雾、海浪冲击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测量精度下降甚至出现故障。例如,一些用于测量船舶姿态的传感器在恶劣海况下可能会出现测量误差增大的情况,影响船舶导航和操控的准确性。此外,部分传感器的使用寿命有限,需要定期更换和维护,增加了船舶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因此,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抗干扰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是船舶自动化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技术挑战之一。

3.2 法规与标准层面的挑战

目前,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相关法规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虽然国际海事组织(IMO)等国际组织以及各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关于船舶自动化系统的法规和标准,但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够完善。例如,对于一些新兴的船舶自动化技术如智能船舶、无人驾驶船舶等,缺乏明确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导致在实际应用和推广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标准存在差异,这也给船舶的国际贸易和运营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加快完善船舶自动化技术相关的法规标准体系,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统一法规标准,对于促进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船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智能化发展趋势

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在船舶自动化领域得到更深入的应用。通过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船舶自动化系统将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和智能控制能力。例如,在船舶航行过程中,智能系统能够根据实时的气象、海况、船舶状态以及周围船舶的动态信息,自主规划最优航线,并实时调整航行参数,实现船舶的安全、高效航行。在船舶设备维护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够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实现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将应用于船舶货物装卸、能源管理等各个环节,提高船舶运营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4.2 网络化发展趋势

船岸一体化网络是船舶自动化技术网络化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构建高速、稳定的船岸通信网络,实现船舶与陆地管理中心之间的实时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构建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海上运输生态系统。船舶可以将航行数据、设备状态数据、货物信息等实时传输至陆地管理中心,管理人员能够根据这些数据对船舶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及时为船舶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指导。同时,陆地管理中心也可以将最新的气象信息、航行通告、港口信息等发送给船舶,帮助船员更好地规划航行计划和应对各种情况。例如,在船舶遭遇紧急情况时,船岸一体化网络能够确保船舶与陆地救援力量之间的快速通信,提高救援效率,保障船舶和人员的安全。

五、结论

船舶自动化技术作为推动航运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当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从导航自动化到动力自动化,再到监测自动化,船舶自动化技术在提高船舶运行效率、保障航行安全、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船舶自动化技术也面临着技术、法规标准以及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船舶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将呈现出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趋势。通过深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船岸一体化网络、提高系统集成度以及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举措,船舶自动化技术将不断提升自身性能,为全球航运业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景云. 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 [J].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5, 33 (04): 112-114.

[2]顾骄. 船舶电子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安全控制研究 [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23): 50-52.

[3]刘世涛. 船舶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J]. 船电技术, 2024, 44 (03): 40-42.